界首窯《白蛇傳》人物彩繪陶罐

界首窯《白蛇傳》人物彩繪陶罐

"另一首為七言詩:已有千客去長沙

安徽界首所產陶器以低溫釉陶最為著名。所謂低溫釉,燒制溫度一般在900攝氏度以下,多見於民窯。界首釉陶最早發現於唐代民窯遺址中,主要生產以工藝三彩陶刻畫為裝飾的瓶、壇、罐等日用器皿;成型後施化妝土,刻畫剔地,點綴綠釉,施以透明釉,燒成後呈赭紅、綠、米黃三色的花紋;形制厚重,刻花飽滿,形成具有獨特民俗意味和地域特點的三彩風格。它巧妙地汲取了民間版畫藝術的傳統手法,線條遒勁、整齊、明朗。紋飾多以民間故事、戲劇人物、山水花草為題材。
我有幸收藏一件清末《白蛇傳》人物界首彩陶罐,罐高13.5厘米,口徑22.5厘米,底徑為19.2厘米,器身滿釉無剝損,罐口無磕,器身無沖,如此完美品相,在界首人物彩陶中極為難得。罐身刻畫的是《白蛇傳》的人物故事,一條白蛇纏繞在樑柱之上,許仙、法海等人分列兩側,神態各異,其間盛開著一朵碩大無朋的鮮花。相對於人物形象和表現的手法來說,罐身上的刻詩和民謠特別耐人尋味,其中民謠為:天上星多月不明,世上人多心不平;山上花多開不盡,河裡魚多水不清。另一首為七言詩:已有千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河樓中吹玉笛,姜城五月樂梅花。其實,這首七言詩是源自於李白 《題北謝碑詩》,李白當年在流放途中登上黃鶴樓,惆悵孤獨,悲吟“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此可鑑,千客實為遷客,姜城實為江城,樂梅花實為落梅花。界首彩陶乃百年前民間藝人繪製燒造,在題詩刻字中發生錯謬在所難免,已在界首陶器中多有發現,也許這便是民間彩陶的特色吧,尤其是那隨意而自然的釉色,美麗而生動,宛若唐三彩的千年魅力。 〖武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