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改革

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在韓國實行變法。 所以,在韓國歷史上,申不害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政治改革家。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

申不害改革
兩周時期的鄭州-申不害變法圖強
申不害變法圖強
申不害,原為鄭國京(今河南滎陽東南)人,戰國中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
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滅亡,京地納入韓國版圖。韓國的版圖擴大了不少,但是韓國與其他大國相比,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從國力上講,都不能算是強國。此時,各國的變法運動風起雲湧,不變法就有落後和被別人吃掉的危險。在已經進行的變法中,魏國的李悝變法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榜樣。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韓昭侯也想用一個法家人物主持變法。他選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在韓國實行變法。
申不害除了與其他法家人物一樣講法治外,主要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即任用、監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認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副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再根據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拔和清除。“術”的提出,對於當時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課制度,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申不害特別指出君主要暗中用“術”,不讓臣子知道,這實際上成了一種權術。這種權術保證了君主的權威,不至於旁落。但是,過分強調“術”,沒有相應法治制約,那么臣下也可以運用權術來應付君主,所以,申不害教韓昭侯用術的結果,使相當一部分大臣也變得老奸巨猾起來。
但總體上來說,申不害的改革是很有成績的。《史記》上說: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沒有人敢侵略韓國。而且,韓國還在擴張上取得不小成績。公元前353年攻東周,取陵觀、刑丘(今河南溫縣東北)、高都(今河南洛陽南)、利(不詳),公元前346年韓國又與魏國聯合出兵,攻取了楚國的上蔡(今河
南上蔡西南)。看來,申不害的學說儘管被韓非指出有許多不足,但他主持的韓國變法,確實是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
所以,在韓國歷史上,申不害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政治改革家。
申不害變法內容 申不害主張以法治國,實行進一步改革,並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術”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術行道”,“內修政教”的“術”治方略。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太平御覽》引)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申子"大體編》)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戰國策"韓策一》)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