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揚

田波揚

田波揚是中國近代的一個人物,是湖南青年學生運動領導人,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田波揚(1904—1927)
湖南青年學生運動領導人,革命烈士。

概述

湖南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4年3月24日出生於瀏陽縣(今瀏陽市)北盛區烏龍鄉良陂村。自幼受其父影響,立下為國出力、為民除害的志向。1910年在本鄉私塾發蒙。3年後轉入鄰鄉瓊瑞學校。1916年,因瓊瑞學校停辦,轉入當時瀏陽北鄉的卓然高小,老師陳菊霖很看重他,並介紹他與其侄孫女陳昌甫於1921年春結婚。同年夏,他考入位於省城長沙的楚怡工業學校。他結識了易禮容、郭亮、夏曦、夏明翰等,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轉入兌澤中學。受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的影響,與潘心源等聯合駐省會的同學30餘人,成立進步青年學生組織瀏北新民社,並創辦《新民》雜誌,與潘心源共同主編。1923年初,負責兌澤中學學生會的工作,並被選進省學聯執委會。他往返於各校開展活動,協助省學聯負責人夏曦、夏明翰領導長沙學生對長沙泥木工人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聲援。同年秋夏,在女兒藕姑出世後,他即鼓勵妻子陳昌甫考入長沙崇實女校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夫妻二人相互勉勵,成為共同從事青年運動的戰友。
192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冬,受中共湘區委員會派遣,回到瀏陽北區,和潘心源一起,在當地農民和國小教員中發展了一批黨員,成立了第一個中共農村特別支部。1925年2月,湘區團委成立學生運動委員會,幫助省學聯召開了第一次全省學生代表大會,他是主要籌備人之一。會上當選為總務委員,負責處理省學聯日常工作。參與發起成立“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並任執委。在全國學聯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學聯的常務委員,分工負責湖南學區工作。同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中國大學。因家庭經濟不支,於1996年3月底輟學回到長沙,在兌澤中學以教員的身份繼續從事黨領導下的革命工作。1926年6月,他隨湘軍唐生智部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一起北伐。不久,任省黨部青年部部長兼共青團湖南省委宣傳部部長。1927年,任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國共產黨在武昌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他作為湖南的代表出席,並在會上發言支持毛澤東、蔡和森、瞿秋白等的意見,批判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為了反抗國民黨新軍閥的屠殺,會後即乘運煤的火車匆匆趕回長沙。
1927年5月30日夜晚,由於叛徒告密,國民黨反動軍警包圍了設在學宮街的中共湖南省委秘密機關,他和陳昌甫等8人不幸被捕。因他是湖南青年和學生運動的領袖,當晚,敵人就開始提審他,要他“悔悟”。他義正辭嚴、斬釘截鐵地說:“我走的路是光明正大的,不需要悔悟,只有你們背叛革命才絕對地錯了。”敵人用竹籤扎破了他的手指,用大槓壓爛了他的雙腿,卻一無所獲。敵人又以陳昌甫為要挾,妄以為夫妻感情和生死離別會動搖他。他們夫妻二人都顯示出了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1927年6月6日,他和妻子陳昌甫一起在火車站旁的刑場英勇就義。犧牲時,他才23歲。毛澤東對他領導的湖南青年和學生運動非常讚賞,1938年在延安會見其內弟陳昌霖時,對他們夫婦的犧牲深表痛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