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運動

甩手運動

甩手運動是由中國古代少林寺達摩易筋經中的一部份蛻變而來,也是最近很流行的甩手功。甩手運動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從經絡上看,可以使手上的幾條經絡暢通,對於心包絡的疏通更是效果明顯,可以替代心包絡的按摩。它主要通過心平氣和,摒除雜念,自然放鬆,悠然查德地搖擺雙手,震動生理,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刺激“十指連心”的各部位,在有節奏的興奮與抑制中,促進人體達到陰陽平衡。其結果能達到活絡筋骨,有助於人體“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絡氣血之循環與通暢,這樣對心肺健康十分有益。

基本信息

功效

漢朝道家魏伯陽南北朝佛家達摩等文集都有記載,又有說形意拳家不傳之秘。它主要通過心平氣和,摒除雜念,自然放鬆,悠然查德地搖擺雙手,震動生理,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刺激“十指連心”的各部位,在有節奏的興奮與抑制中,促進人體達到陰陽平衡。

甩手過程能積極活動肩肘關節,促使手腕振動。其結果能達到活絡筋骨,有助於人體“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絡經)經絡氣血之循環與通暢,這樣對心肺健康十分有益。此法還對增進記憶力、消除精神壓力有較好的效果。根據實驗證實,甩手運動能增強人體腦部內啡呔產生,從而達到鎮靜、安神、穩定情緒之功效。又有醫家認為,由於甩手運動時雙臂前後搖動,人們為了維持身體重心,腳掌自然會一虛一實地向地平面踩、放,從而產生按摩湧泉穴的作用。

實踐證明,甩手運動對於治療慢性疾病確實有效。特別是對心腦血管疾病、頭暈、神經衰弱、頸椎病、腎臟病、月經不調、痔瘡等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方法

1. 身體站直,集中精神,眼睛向前看,膝微微彎曲,雙足距離與肩同寬站立。

2. 整個腳底貼平地面站立,腳趾抓緊地面,如太極拳之馬步。

3. 兩臂放鬆慢慢上舉至與肩同高。

4. 由上向下、由前向後用氣力平甩,甩手時意念著於手掌,手臂放鬆。向後甩的手臂高度,儘可能高,每人筋體柔軟度不同,無需勉強。

5. 上舉時吸氣,下甩時吐氣。

6. 再回到第3項動作,雙臂放鬆慢慢上舉,不必用力,動作柔和。

7. 雙臂放鬆伸直,心中默數,逐漸做到五十次至一百次。約五十次起,手指末端因促進血液循環,會感到發熱,此為有益的健身運動,持之有恆加以鍛鍊,每日三次,得以精神體力充沛。

宜字訣

甩手運動

十六「宜」字訣如下: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上宜「虛」,「虛」字乃空虛之意,可想上體完金空虛。

下宜「實」,「實」字乃厚重之意,可想上輕下重。

頭宜「懸」,「懸」者掛也,想似有繩懸起頂上之發。

口宜「隨」,「隨」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

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

背宜「拔」,「拔」者,有挺拔的意思,也就是自然挺直。

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鏇右轉。

臂宜「搖」,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

肘宜「沉」,肘即手踝,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腕宜「重」,在甩手時,力用在腕部,有如釘槌的重槌,使甩手自然有力。

手宜「劃」,劃者划船也,手向後作划船狀,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

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跨宜「松」,雙足稍為閘馬,跨部自然輕鬆。

肛宜「提」,將肛門上提。

跟宜「石」,將臀部稍為下沉,腰伸宜,自然腳跟穩如盤石。

趾宜「抓」,用意念想看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下實」了。

注意事項

甩手功時,以空腹為宜,如飯後須二三小時之後,來做就不會波及腸胃。頭放平正,眼向前望。

甩手的數量可多可少,視每個人的體力而定,不需要勉力而為。

範例

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一生勞累奔波,艱辛創業,卻能享壽88高齡。考證陳先生的高壽健身法,據其五子陳國慶介紹,其先父“每天早晨要做15分鐘甩手運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