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

指下藥,使用藥物。 《呂氏春秋·盪兵》:"若用藥者然,得良藥則活人,得惡藥則殺人。" 宋 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札子》:"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老年人由於內部器官功能衰退,血液供應不足,肝臟解毒功能老化,對藥物的耐受性相應減弱、因此用藥大有講究。老年人的腎臟對藥物排泄功能降低和肝臟對藥物代謝能力變慢,容易發生蓄積。老年人氣虛體弱,對於是藥性劇烈的藥物常因抗不住而發生虛脫、休克等。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指下藥,使用藥物。

《呂氏春秋·盪兵》:“若用藥者然,得良藥則活人,得惡藥則殺人。”

宋 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札子》:“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

其它相關

老人用藥特點“十不宜”

老年人由於內部器官功能衰退,血液供應不足,肝臟解毒功能老化,對藥物的耐受性相應減弱、因此用藥大有講究。

1.不宜先服藥後就醫,而應先就醫後用藥,以免藥物掩蓋病情,延誤診斷,影響治療。

2.不宜立即肌注或靜脈滴注,而應口服用藥。口服用藥比注射用藥安全、方便。

3.用藥種類不宜過多。藥物用得多容易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產生毒副反應。

4.用藥的劑量不宜過大。老年人的腎臟對藥物排泄功能降低和肝臟對藥物代謝能力變慢,容易發生蓄積。

5.用藥的時間宜短不宜長,以免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耐受性和成癮性。

6.藥物不宜過溫過劇。老年人氣虛體弱,對於是藥性劇烈的藥物常因抗不住而發生虛脫、休克等。

7.療程不宜過總。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要做到固本扶正,標本兼顧。

8.不宜大量用西藥,而應儘量用中藥調養。儘量做到攻補兼施。一般認為:中藥比西藥安全,毒副作用要小得多。

9.不宜貪新求貴,迷信“特效藥”,而應使用自己熟悉適應的常用藥。

10.不立用藥補,而套用食補。藥補不如食補。

總之,老年人的用藥原則與一般人有所不同,在藥量上可比一般人稍少一些。這是因為老年人體質比一般人差的緣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