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胞檢測代替手術刀

用細胞檢測代替手術刀是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當 當 價:¥34.40
作 者:(德)阿爾弗雷德·博金,大衛·博金 著,麥克奧迪實業集團 譯
出 版 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版 次:1 頁數:103 字數:100000
印刷時間:2011-6-1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1538883包 裝:平裝
出版時間:2011-6-1

內容簡介

阿爾弗雷德·博金、大衛·博金編著的《用細胞檢測代替手術刀》以權威的觀點和視野,詳述了細胞學檢測的各種技術在癌症及其癌前病變早期診斷中的套用。細胞學檢測取材方便、安全,易為患者所接受,尤其適用於大規模腫瘤篩查。在不遠的將來,常規細胞學檢測及細胞DNA圖像定量分析、免疫組化等技術必將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和認可,正如作者所揭示的:用細胞檢測代替手術刀。細胞病理學也將在癌症的防治和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可作為醫學院校學生以及臨床醫生的輔導讀物,也適合非專業讀者閱讀。它從兩個方面闡明了細胞病理學。

作者簡介

Alfred Bocking,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病理系教授。畢業於德國弗賴堡大學病理學專業。曾為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細胞學與病理學學科帶頭人,後出任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細胞病理系主任、國際細胞學會會員(FIAC)、德國病理學家委員會行政會議成員。曾擔任歐洲分析細胞病理學會(ESACP)主席、國際病理學會(IAP)德國分部行政會議成員及教育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分析細胞病理學》責任編輯,負責診斷性組織測量學和細胞測量學。自2003年,擔任《腫瘤細胞病理學》編輯委員會的通訊委員。 Bocking醫生的主攻專業方向為:通過客觀性測量,提高基於顯微鏡的腫瘤主觀性診斷意義。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形態測量學,他發現細胞核DNA定量檢測可以早期診斷許多癌症種類、分級及其惡化程度。他首先闡述並臨床證明基於染色體非整倍體的DNA非整倍體測量,對於了解細胞惡變情況是敏感的、高特異性以及可以早期標記的。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1.什麼是細胞病理學
1.1 組織學與細胞學
1.2 癌症與細胞
1.3 細胞病理學檢查方法
1.3.1 顯微鏡檢查
1.3.2 細胞DNA圖像定量分析儀
1.3.3 原位雜交(FISH)
1.3.4 核仁組織區銀染分析(AgNOR)
1.3.5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1.3.6 免疫細胞化學
1.3.7 多技術聯合套用進行細胞學分析
1.4 細胞病理學套用
1.5 細胞病理學的優勢
1.6 細胞病理學不適宜的領域
2.細胞學檢查
2.1 檢查項目與分工
2.2 獲取細胞
2.2.1 體液
2.2.2 黏膜塗片
2.2.3 器官穿刺
2.3 製片和染色
2.4 檢查
2.5 診斷
3.檢查標準
3.1 良性還是惡性
3.2 腫瘤的分類
3.3 惡性程度分級
3.4 腫瘤分期
4.細胞病理學的可靠性
4.1 可靠性標準
4.2 與組織學的比較
4.3 關於本書中的數據
5.篩查
5.1 子宮頸
5.1.1 病例研究
5.1.2 套用
5.2 肺
5.2.1 病例研究
5.2.2 套用
6.診斷
6.1 眼睛
6.1.1 病例研究
6.1.2 套用
6.2 口腔
6.2.1 病例研究
6.2.2 套用
6.3 唾液腺
6.3.1 病例研究
6.3.2 套用
6.4 甲狀腺
6.4.1 病例研究
6.4.2 套用
6.5 肺
6.5.1 病例研究
6.5.2 套用
6.6 縱隔
6.6.1 病例研究
6.6.2 套用
6.7 體腔
6.7.1 病例研究
6.7.2 套用
6.8 肝臟
6.8.1 病例研究
6.8.2 套用
6.9 膽管
6.9.1 病例研究
6.9.2 套用
6.10 胰腺
6.10.1 病例研究
6.10.2 套用
6.11 膀胱
6.11.1 病例研究
6.11.2 套用
6.12 前列腺
6.12.1 病例研究
6.12.2 套用
6.13 淋巴結
6.13.1 病例研究
6.13.2 套用
7.監控治療效果
7.1 監控治療是否有效
7.1.1 病例研究
7.1.2 套用
7.2 隨訪
7.2.1 病例研究
7.2.2 套用
8.獲益於細胞病理學
8.1 細胞病理學檢查的討論
8.2 費用
8.2.1病人的開銷
8.2.2醫療衛生系統的開支
9.聯繫地址
10.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