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氣候定律

生物氣候定律是指植物物候現象受氣候影響而形成的地理分布規律性。 s)研究了美國各州植物物候期的地區差異後,於1918年提出這些物候現象的春季進程定律,1938年正式定名。 他認為不同地區植物物候期的早遲主要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而氣候又受經緯度、海陸分布、地形高度諸因素的制約,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北美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1°,向東移動經度5°,或上升400英尺(約122米),春季和初夏物候期延遲4天;秋季反之。

生物氣候定律是指植物物候現象受氣候影響而形成的地理分布規律性。美國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A.D. Hopkins)研究了美國各州植物物候期的地區差異後,於1918年提出這些物候現象的春季進程定律,1938年正式定名。他認為不同地區植物物候期的早遲主要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而氣候又受經緯度、海陸分布、地形高度諸因素的制約,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北美溫帶內,每向北移動緯度1°,向東移動經度5°,或上升400英尺(約122米),春季和初夏物候期延遲4天;秋季反之。該模式較粗糙,很難適用於個別植物種和其它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