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型造景

生態型造景,是按照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運用生態工程學原理建造各種類型和結構的具有能夠長期穩定共存的復層混交立體植物群落。

生態型造景是按照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運用生態工程學原理建造各種類型和結構的具有能夠長期穩定共存的復層混交立體植物群落。
它是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充分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類型有:
1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
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類型,多選擇觀賞價值高、多功能的園林植物,運用風景美學原理,經科學設計、合理布局,構成一個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整體,體現多單元、多層次、多景觀的生態型。觀賞型植物群落中季相變化套用最多,園林工作者在設計中講究春花、夏葉、秋實、冬乾,通過對植物的合理配置,達到四季有景。
春暖花開,許多喬灌木、花卉紛紛綻放花蕾。碧桃、迎春、白玉蘭、櫻花、榆葉梅、連翹、丁香類、繡線菊類、黃刺梅、蠟梅、猥實、錦帶花、牡丹、海棠等,奼紫妍紅地點綴著繽紛的春季。到了夏季,綠蔭片片,樹種不同,葉片色彩有嫩綠、淺綠、黃綠、灰綠、深綠、墨綠等,既給人們帶來陣陣涼爽,又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夏季開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歡、紫薇、木槿、欒樹、珍珠梅等。秋季累累碩果,不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還增添了豐收的喜悅。觀果植物如蘋果屬、山楂、山茱萸、花楸屬、栒子屬、柿屬、莢蒾屬、南天竹、冬青、石楠等,其紅色或黃色的果實裝點著迷人的秋景。這時許多水果類樹種如柑橘、楊梅、葡萄等更是既有觀賞性又有經濟性。群落中如火如荼的秋葉更增添了秋色的魅力,有紅色或紫紅色的漆樹、黃連木、鹽膚木、火炬樹、花楸、烏桕、元寶楓、楓香、黃櫨、柿、雞爪槭、山楂、石楠、地錦、五葉地錦、三角楓等;黃色或黃褐色的銀杏、洋白蠟、無患子、鵝掌秋、欒樹、麻櫟、栓皮櫟、烏桕、五角楓、水杉、金錢松、白樺等。冬季對植物的觀賞焦點可以轉移到植物的枝幹。如乾皮為紅色或紅褐色的紅瑞木、血枝木、杉木、馬尾松、山桃、青刺藤;乾皮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樺、垂枝樺、白皮松、二色莓、銀白楊、毛白楊、新疆揚等;乾皮為綠色的竹、梧桐;乾皮為斑駁色的黃金嵌碧玉竹、碧玉嵌黃金竹、斑竹、木瓜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樹掛也是極精彩的一景。當然,常綠樹在冬季仍呈現出生命的綠色,讓人們眼裡永遠充滿生機,有些優良的常綠樹還可以觀姿,觀花,觀果,觀葉和觀乾,如雪松、龍柏、桂花、紅豆杉、白皮松等。眾多優秀園林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合理的配置呈現出迷人的景色,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觀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觀魚,春夏秋冬四季景觀變化鮮明,春有牡丹、櫻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樹;冬有臘梅、雪松,讓遊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觀變化。
北京氣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觀的季相也很突出,體現春景的植物群落如白玉蘭+雪松—櫻花+西府海棠或紫荊—紫花地丁+嶗峪苔草或馬藺,垂柳+鵝掌秋或臭椿—女貞+丁香或紫葉桃—榆葉梅+太平花(或迎春、野薔薇、錦帶花、海洲常山)—鳶尾+二月蘭或五葉地錦;體現夏景的植物群落如圓柏+國槐+合歡—紫葉李+紫薇或石榴—平枝栒子或衛矛+蜀葵—玉簪或荷蘭菊,毛白楊+欒樹+雲杉—小葉女貞+木槿或珍珠梅—月季或美人蕉+石蒜或半枝蓮;體現秋景的植物群落柿樹或銀杏+火炬樹—白杄+金銀木或平枝栒子—大麗花+寬葉麥冬,水杉+油松+五角楓或洋白臘—白皮松+莢蒾屬或山楂+小花溲疏—月季+紫葉小檗或鋪地柏;體現冬季景觀的如雪松+白樺—臘梅+構骨—矮紫杉+書帶草,油松+金枝柳+銀白楊—竹類+火棘或銀芽柳—莢果蕨或三葉草。
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態結構,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質和揮發物質,達到增強人們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園、居民區,尤其是醫院、療養院等醫療單位,應以園林植物的殺菌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溫增濕、滯塵以及耐蔭性等測定指標,選擇適用於醫院型綠地的園林植物種類,如具有萜烯的松樹、具有喬柏素的柏樹,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適於北京地區的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如:油松(或圓柏、側柏、雪松)+臭椿(或國槐、白玉蘭、絛柳、白蠟、欒樹)—大葉黃楊+碧桃+金銀木(或紫丁香、紫薇、紫穗槐、接骨木)—矮紫杉+風花月季(或連翹、玫瑰)—鳶尾或麥冬;華山松(或白皮松、雲杉、粗榧、灑金柏)+銀杏(欒樹、黃櫨、杜仲、核桃、暴馬丁香)—早園竹+海洲常山(珍珠梅、平枝栒子、構骨、黃刺玫、)—萱草+早熟禾
3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
以園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測定指標,進行分析,選擇出適於污染區綠地的園林植物。以通風較好的復層結構為主,組成抗性較強的植物群落,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環境局部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對人們健康有利。
適於北京地區污染企業的植物群落:污染區廠房向陽側種植模式設計:側柏(或華山松、檜柏、蜀檜、雲杉)+毛泡桐(或銀杏、構樹、臭椿、流蘇、毛白楊、欒樹)—豐花月季+平枝栒子—早熟禾;污染區廠房背陰側種植模式設計金銀木(或天目瓊花、矮紫杉、珍珠梅、紫穗槐)—沙地柏(或澇峪苔草);污染區廠房與生活區隔離帶綠化植物種植模式設計:檜柏(或白杄、側柏)+毛白楊(或臭椿,毛泡桐、構樹)—矮紫杉+棣棠(或紫穗槐、天目瓊花、金銀木、大葉黃楊)—二月蘭(或澇峪苔草、麥冬、早熟禾)。
適於街道、公路周邊地區的植物群落:側柏+懸鈴木(國槐、銀杏、白蠟、毛泡桐)—大葉黃楊+紫丁香(或紫薇、天目瓊花、錦帶花)—早熟禾或麥冬
上述幾種種植模式設計,以抗性強的鄉土樹種為主,結合抗污性強的新優植物,既豐富了植物種類,美化了環境,又適應了粗放管理,適合污染區大面積綠化養護管理的需要。
4知識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公園、植物園、動物園、風景名勝區,收集多種植物群落,按分類系統,或按種群生態系統排列種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植物的篩選,不僅著眼於色彩豐富的栽培品種,還應將瀕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園中,既可豐富景觀,又保存和利用了種質資源,激發人們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例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建有樹木園、宿根花卉園、月季園、牡丹園、木草園、紫薇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區、熱帶、亞熱帶植物展覽溫室等10餘個展區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種(含品種),其中喬灌木約2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1000餘種,花卉近500種(含品種),果樹、芳香、油料、中草藥、水生等植物1500餘種。在觀賞娛樂中,遊人可初步了解植物生態學、植物種群生態學、植物分類學、美學等基本科普知識,學習科學,認識自然。
5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環境如歷史遺蹟、紀念性園林、風景名勝、宗教寺廟、古典園林等,要求通過各種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應的文化環境氛圍,形成不同種類的文化環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從而使人們產生各種主觀感情與巨觀環境之間的景觀意識,引起共鳴和聯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會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和環境氣氛,如常綠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種植在一起,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氣氛,高低不同的棕櫚與鳳尾絲蘭組合在一起,則給人以熱帶風光的感受,開闊的疏林草地,給人以開朗舒適、自由的感覺,高大的水杉、雪松則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覺。各種植物不同的配置組合,能形成千變萬化的景境,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感受,“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是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述。“獨作幽簧里,彈琴復長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著名詩人王維對植物所形成的對植物“靜”的感受。
中國燦爛的文化賦予了植物抽象的,但極富于思想感情的美,即意境美。人們在欣賞植物的同時,融會了自己的思想情趣與理想哲理,將植物的形象之美人格化,並賦於一定的品質與內容,如松之堅貞不屈,梅之清標雅韻,竹之剛正不阿,蘭之幽谷品逸,菊之傲骨凌霜、操介清逸,菏之出污泥而不染,一身正氣,此外還有紅豆相思、紫薇和睦、萱草忘憂、石榴多子、松柏長青、牡丹富貴、桃花幸福、翠柳惜別等。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文化內涵,是搞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方面。
如雨花台烈士陵園,北殉難處的種植設計,以松柏長青象徵革命烈士的精神永駐,風卷松濤仿佛澎湃的的革命浪潮,以春花潔白的白玉蘭象徵烈士們純潔品格和高尚情操,垂絲海棠嫣紅萬點寓意當近一代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楓葉如丹,茶花似血啟示後代珍惜烈士鮮血換來的幸福,這樣的植物配置體現了莊嚴肅穆的主題,使遊人在遐想中達到園林美的升華。
6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
不同的立地條件下,建設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發展具有經濟價值的喬、灌、花、果、草、藥和苗圃基地,並與環境協調,既滿足市場的需要,又增加社會效益。如在綠地中選用乾果或高幹性果樹板栗、核桃、銀杏等;在居民區種植桃、杏、海棠等較低矮的果樹,結果後在管理人員的指引下,參與采果等富有人性化的活動。
例如:植物群落檜柏+銀杏+杜仲—接骨木+連翹+珍珠梅+枸骨—金銀花+芍藥+寬葉麥冬,以藥用植物為主,儘可能創造景觀變化。連翹春季奪目,珍珠梅夏季串串白花驅散酷暑;金銀花、芍藥等春夏之季競相爭研;秋季銀杏渲染片林景色,果實又可入藥(為名貴中藥材),冬季檜柏蒼翠打破蕭條景象。因此,該植物群落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亦可創造一定的社會效益,為就近及遠道市民提供遊憩、觀景的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