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潛葉蠅

甜菜潛葉蠅

甜菜潛葉蠅分布在東北松遼平原、內蒙古河套及黃河中下游甜菜栽培區,成蟲體長5~8mm,頭半圓形,額帶黃褐色至暗褐色。雄蠅兩複眼間額帶較窄,體色較深。雌蠅額帶及腹部比雄蠅寬。該蠅前翅暗黃色,翅脈黃色半透明。足的脛節、腿節黃色,跗節黑色。卵長0.8mm,白色,表面具六角形不規則紋;末齡幼蟲體長7.5~9mm,長圓筒形,13節,無足,頭不明顯,乳白色至黃白色。前端生有三角形黑色小鉤2個,具齒4~6個,腹部末節邊緣有肉瘤狀突起7對,節間也有凸起。圍蛹長4.5~5mm,橢圓形,紅褐色至黑色。

基本信息

【害蟲名】

甜菜潛葉蠅

【害蟲學名】

PegomyiahyosciamiPanzer

【分布與危害】

雙翅目花蠅科。分布於華北、東北、西北、江蘇、湖南等省區,國內外主要受害區均限於寒冷地區,多在年均溫7—9℃等溫線範圍內,寄主植物有甜菜、黎科、寥科植物。以幼蟲蛀入寄主植物葉片內部潛食葉肉為害,被害處僅剩上、下表皮,被害葉片上可見迂迥曲折的灰白色隧道,使葉片枯萎、結英減少、籽粒不飽滿,嚴重影響飼料作物、種子的產量和質量。

【形態特徵】成蟲體長5—8毫米,灰黃色。雄蟲頭部兩複眼間的額帶很窄,雌蟲額頻寬,額帶的顏色在淡色型為赤黃色至黃褐色,而在濃色型則為暗紅色至黑色,額側及頰的顏色為黃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銀色粉。觸角短小,第一二節黃色至暗褐色,第三節黑色,觸角芒黃色。胸部背面灰黃色至暗灰黃色而稍帶綠色。濃色型的胸部背面中央有1條褐色細紋,其兩側還有較寬的深色條紋,但在淡色型沒有這些條紋或僅有中線痕跡。雌蟲胸部背面灰色,小盾片上有3對顯著粗大的剛毛。翅暗黃色,翅脈黃色;雄蟲腹部圓筒形,各腹節後緣有褐色橫紋,雌蟲腹部卵形。卵長卵圓形,長約0.87毫米,白色,表面有不規則的六角形網紋。幼蟲污黃色姐型幼蟲,頭尖尾粗。口鉤黑色,近三角形,有4—6個小齒。蟲體各體節交界處有肉質小突起,腹部後端有7對肉質疵狀突起。末齡幼蟲體長7.5—9.0毫米。蛹橢圓形,體長4.5—5毫米。頭部較窄,尾部較平,仍可看到前後氣門突起,紅褐色至黑褐色。

【生活習性】

新疆和東北一年2—3代,北京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瀋陽地區越冬代成蟲5月中旬開始產卵,第一代幼蟲發生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北方甜菜栽培區,一般在甜菜幼苗出土不久,受第一代幼蟲為害最重,在6月上旬進入為害盛期。成蟲多在早晨濕度最大時羽化出土。活潑,喜產卵在甜菜、菠菜和寄主雜草的葉背面,常4—5粒或20粒左右密集排列。每頭雌蠅可產卵40—100粒。卵期2—6天,多在傍晚或夜晚孵化。從幼蟲孵化至鑽入葉內,約需1天時間,這一點有利於用觸殺劑防治。幼蟲共經3齡,歷期10—25天。非越冬代老熟幼蟲有一部分在被害部化蛹,有一部分從葉片脫出入土化蛹,入土深度約在5米以內。蠕期11—21天。越冬代老熟幼蟲均離開葉片入土化蛹越冬。各世代的蛹都有部分滯育。如果各代滯育踴越冬後在春天一起羽化而發生大量越冬代成蟲,因而造成第一代幼蟲密度大,為害重。第二三代受夏季高溫的影響和天敵侵襲,發生數量較少,而且甜菜長大,葉片增多後,受害程度自然相對減輕。

【防治方法】

40%樂果乳油20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