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戰役

"7日凌晨

1934年9月,紅六軍團在軍政委主席任弼時、軍團長肖克、軍團政委王震、軍團參謀長李達率領下,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從江西出發,經湘、桂進入貴州甕安猴場,準備西渡烏江。之前,賀龍領導的紅三軍已經在沿河、印江一帶開創了黔東革命根據地。
此時,紅六軍團接到中央軍委命令:“桂敵現向南開動,紅三軍已占領印江,紅六軍團應迅速向印江前進,無論如何不得再向西移。”紅六軍團決定改變行動路線,掉頭過石阡經江口到印江。然而,桂軍並未南移,敵人還早料到紅六軍團要與紅三軍會合,於是調動湘、桂、黔兵力總計24個團形成三面合圍之勢,企圖將紅六軍團殲滅在石阡地區。而紅六軍團對此一無所知。
7日凌晨,李達率領的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紅49、50、51團進至甘溪。上午,紅軍前衛營到達甘溪鎮東街頭,開始分配各部宿營地,埋鍋做飯,部隊準備在此休息,然後利用晚上進入江口。記者在戰場遺址看到,甘溪兩邊是綿延大山,街正處夾皮溝中。據當地居民講,以前這裡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上午10時許,紅軍偵察員在街上擒獲了敵偵探,才得知已遭遇桂敵主力。這時,敵兵陸續出現,戰鬥即刻打響。蜂擁而來的敵兵很快爬滿了甘溪周圍的山頭和高地。我軍只能在街上利用房屋樹木甚至桌椅板凳就地反擊。
紅軍部隊被截為3段,首尾不能相顧。防守東街的紅51團殊死拼殺,牽制敵軍主力,紅50團迅速搶占了一高地,掩護49、51團作戰,此時,敵人已對紅軍形成居高臨下之勢,紅軍實施強攻外突,李達率部撕開了一個口子,六七百人突圍出去。
桂敵正面進攻受阻後,又企圖側擊即將到達甘溪的紅六軍團主力部隊。下午5時,紅六軍團主力部隊在政委王震帶領下,欲在茂密森林中從山間小路向外轉移,大部人馬在經過一筧槽時,不料筧槽腐朽負重突然斷裂,桂軍聽到響聲後開始瘋狂掃射。
陳尚軒說:“敵軍就在對面山頭上架起機槍打,紅軍死了一大堆,慘啊。”
當天,紅50團也得以撤出陣地。擔任後衛的18師及52團、54團也得到命令撤出隨主力行動。
面對敵軍24個團的包圍,為保存有生力量,軍團決定分散游擊,以便尋機突破圍堵,通過石鎮大道,與紅三軍會合。軍團領導人於10月10日給中央軍委發電,報告甘溪戰鬥的經過和不利處境,建議12日後由肖克、任弼時率十七師,王震率十八師,分兩路縱隊以靈活的游擊方式行動。自此,紅軍在石阡、施秉、餘慶、鎮遠四縣邊境的崇山峻岭中與敵周旋數日。
紅52團由18師師長龍雲率領,擔負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經過一晝夜苦戰,主力得以南撤。次日夜,紅52團決定向主力撤走的方向突圍,不料部隊正集中作撤離動員時,突然又被包圍,僅餘200多名戰士拚死護衛著龍雲突圍。
11日,李達率部在深山中轉悠數天之後離開石阡縣境,後在沿河竟奇蹟般找到了賀龍。賀龍聽說六軍團的處境後,立即派部隊前去接應。紅六軍團主力於10月19日通過石江大道,24日到達印江木黃,與紅三軍勝利會師。而紅六軍團出發前有9000餘人,經此一戰後已不足4000人。
甘溪遭遇戰,紅六軍團雖然損失較重,但牽制了湘、桂、黔敵軍主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達到了與紅三軍勝利會師的預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征,完成了作為長征先遣隊的光榮使命。同時,它還在石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