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清英

清英少年讀過私塾,民國12年(1923年)就讀於古田超古初級中學,因家境困難,一年後輟學。 40年代,他已成為古田、屏南、南平數所中學爭相聘請的中學語文教員。 1978年,古田第一中學召開追悼會,恢復其人民教師形象。

清英,號靜英,筆名豈敢,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生於屏南縣漈下村。他學歷不高,但治學勤勉,學識淵博。連續從事教育工作45年,其中有35年在古田任教。50年代被評為中學三級教師。
清英少年讀過私塾,民國12年(1923年)就讀於古田超古初級中學,因家境困難,一年後輟學。民國13~17年初,先後在屏南縣長?、大碑、路下等國小任教。繼而應聘於古田超古初級中學、古田史犖伯初級中學、建甌南雅保育院、屏南初級中學、古田超毓聯中、南平劍津中學任語文教員。在古田超古初級中學和屏南初級中學任教時,曾兼教導主任、訓育主任等職。40年代,他已成為古田、屏南、南平數所中學爭相聘請的中學語文教員。
他教學認真得法,要求學生背誦的文章章節常作示範,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布置必有檢查。他獨特的不定期進行課前五分鐘小測,對督促學生認真讀書不無稗益。還啟發學生自編口訣,幫助記憶筆畫繁多的漢字也很有效果。他既教書又育人,教育學生要誠實友愛、樸素省儉。同學間鬧意見,他必耐心疏導,使其重歸於好。發現學生在飯桌上丟失飯粒,必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嚴厲勸訓,常教導學生要節約勤儉。學生病了,常親視湯藥,視學生如子女,師生感情甚篤。
他一生治學勤勉。20年代末,他在古田超古初級中學協助校長抄寫資料中,發現“五四”以後學術界認為漢字難學、難認、難記,提倡改革,這引起他濃厚興趣,繼而用心研究,構想單取“六書”造字法中的“形聲”來改革漢字是可行的。他做過統計,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屬於“形聲”字,“形聲”以外的字則可創新字代替。認為用“形聲”改革漢字有幾點好處:(一)初學者易於掌握字形、字音、字義;(二)改革之後,形聲字形旁字三分之一,聲旁字三分之二,寫起來工整;(三)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形旁和聲旁的鉛字,就可以交相組合大量的形聲字,減少鑄造鉛字數量,降低印刷成本。
民國31年,他編寫了《漢字改良芻議》,繼而編輯《成語彙釋》、《文章概說》,由古田甡盛印書局和文華堂承印發行,後2書對當時初高中學生畢業會考和升學投考均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未被當局所重視。
新中國成立後,清英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器重。1950年他應邀到南平地區參加中國文字改革協會,被吸收為會員。嗣後《漢字改良芻議》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審議,1966年5月獲覆信,認為該書頗有創見,表示讚賞,並提出進一步探討意見。他在古田第一中學任教時兼任語文教研組長,先後被評為縣、省先進教育工作者,並先後當選為縣人大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委員。此時他年逾半百,仍精神煥發,為黨的教育事業大顯身手,孜孜不倦。但在十年動亂中,他被當作“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批鬥,身心遭受摧殘而致疾。他趁“造反派”忙於武鬥之時,請假回屏南治病。1968年3月,擬返古田時在屏南車站突然休克,搶救無效溘然逝去,終年64歲。1978年,古田第一中學召開追悼會,恢復其人民教師形象。
清英在30多年執教生涯中,始終不渝地堅持漢字研究,有關著述還有《漢字整理方案》、《對現階段漢字改革意見》、《中國字諧音研究》、《形音新字彙》、《文言虛詞用法》、《字形探源》、《論漢字規範化》和《錯別字改正》等。他還堅持課餘研究中醫中藥,收集民間驗方,輯《藥性便覽》。晚年,他常為病者義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