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村[1、長白山清原滿族自治縣大孤家鎮甘河村]

甘河村[1、長白山清原滿族自治縣大孤家鎮甘河村]

甘河村位於長白山余脈龍崗山系的溝岔之中,是一個不足400口人的小山村,隸屬於清原滿族自治縣大孤家鎮。十多年前,村里流傳著順口溜:“一進小甘河,步步黃泥坨;晴天疙瘩道,雨天步難挪;兩步一抬腳,三步一提鞋;病根在哪裡?三差與三多。”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平坦鎮甘河村

執著追求 執政為民

甘河村為何變化這么快、這么大?村民們都說:“因為有了丁滿今,他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縣委書記上官惠廷說:“景順任村幹部的12年,是廉政、勤政,不斷進取的12年。” 9月27日下午,記者從陽泉城乘車北行5公里來到甘河村,在路上遇見一位農家婦女。 “大嫂你好,我是陽泉日報的記者。今年風調雨順,村裡的莊稼一定有個好收成吧?”“今年收成確實好,你記者是來寫好收成的?咱村有個好乾部焦裕祿,你為啥不寫?”“景順12年來帶領全村走富路,現在村里家家住磚瓦房過好日子,坐在炕上看有線電視,出家門就踩柏油路,晚上出門還有路燈照亮……可景順卻累倒了,48歲,年紀輕輕的就走了。”說話的農婦名叫周玉蘭。 政聲人去後。說甘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景順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豈止王壽堂一人。“‘為民、務實、清廉’,是胡錦濤總書記對全黨提出的要求,景順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忠誠實踐著這六個大字。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2年,用1/4的寶貴年華,把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變成了遠近有名的富裕村,農民說他是焦裕祿,我看一點也不過。景順連續3年在農閒時住院治病,農忙時出院工作;

造林大王 造福一方

村民方樹貴老漢說:“景順有魄力,他是全村敢於承包荒山為集體植樹造林的第一人。”昔日甘河村有“三差”和“三多”之說。“三差”指環境衛生差、經濟效益差、治安狀況差;“三多”指蒼蠅蚊子多、上訪告狀多、村債務多。全村132戶村民,外債高達37萬元,人均負債1000多元。村領導班子軟弱渙散,缺乏戰鬥力,正常的稅費收不齊,每年的工資靠高息借款發放;僅1988年至1990年3年間,村里就欠外債19萬元。當時村里財務管理混亂,村幹部隨便打計程車、下飯店,每年招待費近3萬元,村財政黑洞越來越大;村社會治安混亂,林業亂砍盜伐嚴重。當時林業部門實行“采造掛鈎”政策:採伐1畝林子必須栽上10畝地的樹。由於村領導班子管理不善,往往是砍了林子造不出林,有時甚至還賠錢。有一年,村里在大東坡砍伐20畝林子,採伐60多立方米木材,可經人暗掠暗偷,竟一分錢效益沒出。有兩戶村民感到村子發展無望,搬到了外地謀生。“要想富,植樹造林是條路。”好好的致富路,為什麼在小甘河村就走不通?1987年春天,又逢一年造林時,甘河村領導在僱人栽樹的錢都拿不出來的情況下,決定運用經濟槓桿推動造林任務的完成,於是公開招標選拔為村集體造林的承包人。由於這次發包風險大、利潤薄、承包費要待3年林子成活後才兌現,當時沒有村民敢站出來“接標”。“我包200畝造林任務。”這時,村里名叫丁風路的年輕人勇敢地站了出來。 這時,全村人立即對丁風路這個外來戶刮目相看了。丁風路出生在山西省陽泉市一個貧困而偏僻的農村,國中畢業後,18歲的他孤身來小甘河村投奔他爺爺。當時他房無一間,身無分文,但憑著多年的吃苦耐勞,終於拼出了一方家業,還回山東娶了小巧俊秀的媳婦。丁風路在眾目睽睽下接了為村集體造林的標。而且很快雇來30多人,完成了栽樹6萬棵的任務。在當時的村里,這簡直是個奇蹟,很快被幹部民眾推舉為村林業委員。第二年,他還是僱人組成造林隊,繼續用自家積蓄和借款承包村裡的荒山造林任務,再獲成功。到1990年,他連續3年為村里造林1000多畝,自己墊付資金近萬元。由於趙景順造林連續保持95%以上的高成活率,他多次受到縣、市林業部門的好評,獲得了“造林大王”的雅號。1990年,鎮裡將“造林大王”趙景順調到鎮林業站,專門負責全鎮植樹造林、幼林撫育和林木採伐的驗收工作。趙景順到了鎮林業站,如魚得水地工作,他組織造林隊當年在大甘河村完成植樹300畝,當時造林花了四五萬元,而今這片成林已增值到30多萬元。造林中,趙景順的組織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這一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重要事件

甘河村 - 村官上任 村債化解 (引)

鎮林業站站長宋鳳華說:“景順要是一直在鄉林業站乾,既能轉為公務員,也不會走得這么早。”1992年春,小甘河村已沒有人敢當村幹部,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鎮黨委經廣泛徵求民眾意見後,一下把眼光鎖定在鎮林業站“造林大王”、36歲的趙景順身上。吳清香一聽鎮領導和村里百姓都推選丈夫當村黨支部書記,立刻表示反對。她兩次找鎮領導懇談:“景順是外來戶,講話還一口的山東味,他領導不了村裡的大戶大姓人家,請領導別難為他了。”回到家,她對丈夫說:“你幹啥都能掙來錢,為啥偏當遭罪受氣不討好的村幹部,村里外債累累,這亂攤子你也敢接?!”趙景順不服氣地說:“我用不上3年就能還上外債,我就不信改變不了小甘河村的落後面貌。”1992年4月,趙景順出任村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的拼搏征程。他上任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息掛債,及時遏制了村債務的增長勢頭。同時精簡村領導班子,制定了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針對村民最為關心的外債問題,多次召開班子、黨員、村民代表大會,研究解決辦法。他身先士卒,率先免掉村里欠自家的1600元錢。債主聽說小甘河村換了領導,紛紛登門討債,趙景順為還上村裡的債,把自家的1萬多元錢墊上去,還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幸福125機車被人強行推走抵債。過去,村里木材大多在當地銷售,每立方米只能賣360元至400元;趙景順調查了解到,瀋陽木材市場的價格要比清原高出近200元,於是就親自押著木材車赴瀋陽賣木材。每次都是晚上5點多鐘出發,晝夜兼程於次日凌晨趕到瀋陽望花木材市場。為賣上好價錢,他在市場上一等就是半天,直到有好價錢才出手,每次銷售3車木材,都比在清原多收入3000多元。而每次赴省城賣木材,他都選派一名村民代表參加,自覺接受監督。1993年,小甘河村實現林業收入37.2萬元,償還了村貸款19萬元。經過3年努力,小甘河村徹底甩掉了債務包袱。大孤家子鎮鎮長張孝本告訴記者:“當年鎮裡派趙景順回小甘河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鎮林業站最捨不得放他走。按趙景順的乾法,他在鎮林業站工作遲早能轉成公務員,回村就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但趙景順還是下決心回到了小甘河村,而且真是幹得很出色。”

甘河村 - 致富先鋒 致富全村(引)

村幹部劉芝榮說:“景順既乾淨又幹事,是典型的在乾淨中幹事,在幹事中乾淨的好乾部。”在小甘河村部附近有個公示欄,村民在此可將村財務收支、稅收及減免情況、各業承包情況、宅基地建設情況、義務工勞動積累工情況、幹部責任目標情況一覽無餘。欄內還有醒目的大字:“給村民一個明白,給幹部一個清白。”趙景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身兼兩職,“正人先正己”是他常說的話。有一年,趙景順發現自己的父親上山砍了兩根天然林雜木,說是要搭玉米倉。他當場就讓父親交100元錢的罰款,他爹頓時火了。他規勸道:“要剎住村民亂砍風,就得從村幹部和親屬做起,這100元你不拿,我做兒子的也得拿。”為實現幼林地禁牧,村里規定每毀壞一棵樹罰20元。有一次,造成羊啃3棵樹的正是趙景順的親戚。趙景順二話沒說,按章對親戚罰款60元錢。每年逢護林防火的關鍵時期,趙景順都和護林員一起守墳頭,制止野外用火。一次,他為制止村民上墳燒紙挨了打。但他拍打拍打身上的土,仍然堅定如初地護林。村民說:“景順為了村裡的利益,不知受過多少苦,忍了多少氣。”趙景順為官,清廉而有正氣。小甘河村有7000畝林地,過去疏於管理,亂砍盜伐現象一度相當嚴重,他上任後決心要剎住這股歪風。一次,當一個村民正在偷砍村裡的林木時,被趙景順逮個正著。趙景順問那個人為什麼要偷砍村裡的林子,那人蠻橫地說,我砍了好幾年了,從來就沒有人敢管,你這是找死。趙景順堅定地說:“為了集體的利益,這件事我管定了。”在林業部門和派出所的配合下,那個人受到了重罰。林業上最難治理的是木材二道販子,他們占慣倒賣村里木材的便宜,少算多拉,得撈就撈,強買強賣。趙景順上來後,不畏邪惡勢力,斷了木材販子的財路。於是,一些想鑽村里空子的木材販子軟硬兼施,有的拿1萬元錢讓他開綠燈,被他拒絕;有的給他打電話軟磨硬泡,還拉關係找熟人說情,甚至對他威脅並砸他家的玻璃,但都沒使趙景順產生動搖。趙景順立過一個規矩:村幹部到鎮裡開會不準打計程車,不準下飯店,誰下飯店誰個人拿錢。他到鎮裡開會都是自己騎機車去,個人花錢吃飯。他公出為村里賣木材時,到飯店就要麵條,最奢侈時就是再要個土豆絲和辣豆腐。趙景順過去抽菸,但當上村幹部就戒菸了,他不願擔“抽公煙”的嫌疑。趙景順軟的不欺,硬的不怕,一身正氣,這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有一村民婚後隨妻子到外地生活,戶口也遷走了,他聽說村里為鼓勵村民制種而實行土地調換的優惠政策後,也回來軟磨硬泡並進行威脅,趙景順堅持原則沒有讓步。那人拿菜刀到趙景順家拚命,並將趙景順的妻子打傷,但邪不壓正,最後被公安機關繩之以法。年復一年,廣大村民看到趙景順始終如一地執政為公為民,惟獨沒有自己,都予以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甘河村 - 英年早逝 英氣長存(引)

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劉芝國說:“過去趙景順年年能抱回來幾塊獎狀,我接班一點也不敢懈怠。”2002年夏秋,正當趙景順帶領村民甩開膀子為各戶安自來水管線和修村路時,他的肝膽之間長出了惡性腫瘤,當時急需手術治療,但他怕影響工作始終靠藥物維持。從8月到12月,他忍受病痛堅持忙在工地,根本顧不上回家。妻子只好把藥送到工地上,當時他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不願意吃藥。妻子沒辦法,就對他說:“大夫說你這病不吃藥,容易癌變。”趙景順一聽就明白了,於是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過了元旦,他才前往瀋陽住院治療,住院3個月中,醫生選擇栓塞劑填塞腫瘤供血動脈,以促使瘤體梗死,手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見身體狀況稍有好轉,趙景順又急不可待地要求出院。他放心不下村裡的各項建設工作。又是一年的辛苦,又是一年緊張的建設,直到4.2公里的村路和1.5公里的巷道全部鋪上黑色路面,2003年12月21日,他才住進醫院進行第二次手術治療,這時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肝硬化程度,肝癌發展到了晚期。可是住院前一天,他還在安排苞米制種的回收工作。去年臨近春節,手術後的趙景順出院回到家裡,聽說鎮裡召開人代會和農村經濟工作會,他都堅持參加。今年以來,隨著病情越來越重,趙景順意識到自己人生到了最後時刻。年初,他趴在炕上清理賬目,每寫幾個字就要休息一會,直到把外面欠村裡的、村里欠外面的賬全都清完。他對妻子說:“我不能留給後人一本糊塗賬。”4月25日,趙景順給鎮黨委寫了一份辭職書:“由於病魔纏身,我無法再為小甘河村民做事了,我任小甘河村黨支部書記12年,在這12年裡,經過了不少風風雨雨,渡過了不少難關,使小甘河的總體面貌有了改變。今天我提出辭職時,沒給村里留下一分外債,民眾都很滿意,我代表全村百姓和我的家人感謝政府及縣領導多年來對我村的支持和幫助。”鎮領導一致認為:趙景順是小甘河村最有威信的幹部,不能因他有病而讓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所失落。村民更是捨不得趙景順,在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換屆時,大家依然高票選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病床上的趙景順,聽說這些訊息,接過飽含村民信任的聘任書,熱淚盈眶。4月27日,就是趙景順臨終前的24天,他寫信給鎮林業站站長、小甘河村的包村幹部宋鳳華:“我人生道路已經走完,以後我家的事情還請你多多關照。還有一事委託你與路段老徐協商,前來維修道路,給民眾一個滿意的答覆。”5月15日,就是在他臨終前的6天,病魔已將他折磨得瘦成皮包骨,但他讓村民把他架到三輪機車上,往返110公里,親自到縣裡一家種子公司討要其欠付村民的種子款,當聽到拿回來1萬元欠款的介紹時,滿意地閉上了眼睛。5月21日,年僅48歲的趙景順因肝癌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他夢繞魂牽的小甘河,離開了讓他流連忘返的綠水青山。村裡的大梁倒了,村民們在流淚,小甘河在哭泣……村民們,鎮機關幹部、各村的黨支部書記和縣領導自發地為他送行。人民的好乾部趙景順走了,他那樸實鮮活的形象永遠活在村民心中,他的不朽精神永駐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