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心[詞語概念]

甘心[詞語概念]

指自己願意;情願。不甘心則指有未如意之事。 解釋: ①願意:甘心情願。 ②稱心滿意:不拿到金牌決不甘心。

拼音

甘心:gān xīn

基本解釋

•①願意:甘心情願。

•②稱心滿意:不拿到金牌決不甘心。

•(1)指自己願意;情願。 《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2)指快意。 《左傳·莊公九年》:“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

•1. [willingly;readily]∶情願 他是甘心受罰的。 初,武帝感張騫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諸國,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漢書·西域傳》

•2. [be reconciled to;be complacent about]∶滿意;滿足 不達目的絕不甘心。 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引證詳解

1. 願意。
①《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②唐 張鷟 《遊仙窟》:“千看千意密,一見一憐深。但當把手子,寸斬亦甘心。”
③明孫承宗《又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如祗從世語,謹防南岸,料非豪傑手所甘心矣!”
④《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燕王曰:‘寡人非甘心於趙,其奈力不敵何?’”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聞將軍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之盛,皆將軍之力,維故甘心俯首。
⑥劉半農《揚鞭集·曉》:“曉風輕輕吹來,很涼快,很清潔,叫我不甘心睡。”

2. 快意。
①《左傳·莊公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杜預註:“甘心,言快意戮殺之。”
②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詩讞》:“爾欲妄殺一人便了卻耶?抑將得仇人而甘心耶?”
③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三章:“因為它的事業在本質上是進步文化事業,已足招頑固派的嫉視,必欲置之死地而後甘心。”

3. 指使之快意。
《漢書·汲黯傳》:“何至令天下騷動,罷中國,甘心夷狄之人乎!”

4. 羨慕;嚮慕。
①《史記·封禪書》:“﹝三神山﹞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世主莫不甘心焉。”司馬貞索隱:“甘心,謂心甘羨也。”
②《北史·裴矩傳》:“矩盛言胡中多諸寳物,吐谷渾易可併吞。帝由是甘心,將通西域。”
③宋蘇軾《東坡志林·司馬遷二大罪》:“自漢以來,學者恥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獨甘心焉。”

5. 苦心。
①南朝 宋謝靈運《白石岩下逕行田》詩:“舊業橫海外,蕪穢積頹齡。饑饉不可久,甘心務經營。”
②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今之士俗,斯風熾矣。纔能勝衣,甫就國小,必甘心而馳騖焉。”

6. 縱情。
①《後漢書·皇甫規傳》:“凡諸宿猾、酒徒、戲客,皆耳納邪聲,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義。”
②《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 唐高彥休《唐闕史·杜牧》:“﹝杜牧﹞聞湖州名郡,風物妍好,且多奇色,因甘心游之。”
③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湖州民欲,甘心於潯陽董宗伯,圍之,抽桷擊扉,幾不免於難,大吏命公(袁可立)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