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珠藏中學

甕安縣珠藏中學

甕安縣珠藏中學創辦於1974年,是一所農村大型完全中學,校園占地面積75畝,校舍建築面積16131平方米。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甕安縣珠藏中學創辦於1974年,是一所農村大型完全中學,地處革命老區——甕安縣北部重鎮珠藏鎮。校園內環境舒適,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文化底蘊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和良好學習氛圍,是莘莘學子理想的學習場所。

教學設備

現有教室54間,實驗樓一幢,理、化、生實驗室各兩間,各種實驗儀器齊全,圖書室、閱覽室各一間,圖書室藏書30000冊,微機室2間,學生電腦70台,多功能教室一間,現代遠程教育接收設備一套。學生宿舍兩棟(可住800人)。學生活動場所寬敞,有90m×45m的足球場一個及300m環形跑道,標準籃球場6個,音、體美等各類器材一應俱全。

校長簡介

李家慶,男,1968年12月12日生,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黔南州骨幹教師,2008年度甕安縣“優秀”科級領導幹部。1990年7月畢業於黔南師專數學系,同年8月在甕安縣金星國小任教,1992年8月調甕安縣草塘中學工作,1996年8月任甕安縣草塘中學教導主任,2003年任草塘中學副校長,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黔南師院數學系進修學習,2009年2月任甕安縣珠藏中學校長。

師資力量

我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現有專任教師10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40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州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5人,大學本科畢業生40人。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16人,其中高中部學生600餘人。
我校本著“視質量為生命,視家長為上帝,視學生為親子”的辦學理念,全體員工上下求索,在窮盡教學規律的征程中,望盡天涯路,打造不怕煅燒的純金品質。充滿人間真情的管理模式,溫馨可人的育人氛圍,必將給勤奮好學的莘莘學子滿載一船星輝!更為珠藏片區有志於就讀高中的優秀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奮鬥的寬廣舞台。

歷屆領導

珠藏中學歷屆領導及中層幹部名錄
珠藏中學歷屆黨支部書記名錄
田有餘:1974.9——1981.8田景才:1981.9——1984.8
李榮富:1985.9——1998.8張勝華:1998.9——
珠藏中學歷屆校長名錄
田有餘:1974.9——1981.8田景才:1981.9——1984.8
周福淮:1984.9——1991.8李榮富:1991.9——1998.8
張勝華:1998.9——2007.8熊家榮:2007.9——
珠藏中學歷屆副校長名錄
謝天高:1988.9——1995.8林德剛:1991.9——1992.8
楊信勇:1994.9——張勝華:1995.9——1998.8
徐德坤:2002.9——
珠藏中學歷屆教導主任名錄
田景才:1974.9——1981.8周福淮:1981.9——1984.8
李榮強:1991.9——1997.8徐德坤:1997.9——2002.8
黨琴:2002.9——2003.8王華:2002.9——2004.8(副教導主任)
羅亮:2004.9——簡良恩:2002.9——2004.8(副教導主任)
王勇:2002.9——2006.12病逝(副教導主任)
珠藏中學歷屆總務主任名錄
徐朝明:1974.9——2007.8
嚴萬金:2007.8——
珠藏中學歷屆辦公室主任名錄
嚴萬金:2004.9——2007.8
劉宇強:2007.9——
珠藏中學歷屆政教主任名錄
徐進:2006.9——
珠藏中學歷屆團委書記名錄
謝天高:1980.9——1985.8徐忠敏:1985.9——1988.8
楊信勇:1988.9——1994.8楊進軍:1994.9——1997.8
廖遠波:1997.9——
珠藏中學歷屆工會主席名錄
張義方:1975.9——1990.8劉惠:1990.9——1996.8
謝天高:1996.9——

獲獎教師

珠藏中學部分近年獲縣級以上表彰和獲獎教師名錄
張勝華:2002年、2005年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校長”
劉元茂:2002年甕安縣自製教具評比三等獎
劉懷敏:2002年甕安縣自製教具評比三等獎
姚顯鋒:2006年州組織部和州教育局授“遠教先進工作者”
雷勝宇:2005年州數學說課評比三等獎
李倫江: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班主任”
羅明英: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班主任”
倪光城: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班主任”
牟天偉: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班主任”
牟天偉: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師”
陳躍琴: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師”
謝幫念:2005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師”
徐德坤:2007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校長”
羅亮:2007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導主任”
猶永輝:2007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班主任”
李勇:2007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師”
黃波:2007年甕安縣委縣政府授“優秀教師

發展概況

學校操場學校操場
珠藏中學發展概況
甕安縣珠藏中學地處革命老區——甕安縣北部重鎮珠藏鎮。珠藏鎮位於甕安縣最北端,南靠烏江,北與遵義縣毗連,距離甕安縣城62公里,區域面積114餘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2.49萬人。珠藏中學創辦於1974年,是一所農村大型完全中學,占地面積4662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113平方米,學生運動場面積8600平方米,現有教室54間,實驗樓一幢,理、化、生實驗室各兩間,各種實驗儀器齊全,圖書室、閱覽室各一間,圖書室藏書30000冊,微機室2間,學生電腦70台,多功能教室一間,現代遠程教育接收設備一套。學生宿舍兩棟(可住800人)。學生活動場所寬敞,有90m×45m的足球場一個及300m環形跑道,標準籃球場6個,音、體美等各類器材一應俱全。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現有教職工10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27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州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5人,大學本科畢業生65人。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16人,其中高中部學生600餘人。珠藏中學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關懷下,在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經歷了首任校長田有餘至田景才、周福淮、李榮富、張勝華、熊家榮等幾任領導的努力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傳統教學到現代化教學,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艱難曲折的歷程。
(一)白手建校,艱難起步
珠藏中學始建於1974年,校址在珠藏街上往北一公里叫老虎場的地方,校舍1973年動工修建,修建的校舍是磚木結構,面積不足500平方米。當年招收兩個初一教學班,學生96人,教職工只有6人,因為當年教室修建未完工,第一個學期上課上午在珠藏國小借用教室,下午就在當時的珠藏區禮堂兩班合在一起上課,1975年3月才全部搬入新校址上課。1975年秋除招收國中生外,同時招收兩年制的高中生,1977年粉碎“四人幫”拔亂反正後,珠藏中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人民民眾積極支持教育,師資得到補充,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學校規模逐漸擴大。1982年,國中有了12個教學班的規模,但遠遠無法滿足珠藏人民子女就學的要求,經教育主管部門的調整,1982年停止了高中部的招生,擴大了國中招生,到1984年,在經歷了田有餘、田景才兩任校長之後,珠藏中學已初具規模。
(二)飛速發展,鑄造輝煌
1984年9月,周福淮出任珠藏中學第三任校長,他率領全校教職工創造了珠藏中學輝煌的的歷程,他先進的人文管理方式,寬厚待人的為人態度,勇於創新的敬業精神,調動了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全校教師團結奮進,勇於進取,進修學習蔚然成風,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迅速提高。校舍面積不斷擴大,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1989年福建漳州援建三間教室,1987年由珠藏片區集資修建磚混結構教室12間,1989年學校自籌資金修建學生宿舍一幢。在此期間,學校探索出了適合珠藏中學的管理模式,各種制度逐漸完善,加強了學生管理,形成了很好的學習氛圍,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從1985年到1999年間,珠藏中學中考成績多次列甕安縣第一名,升學率在黔南州名列前茅。這階段珠藏中學每年考入中專中師人數均在25人上,考入高中人數不斷增加,學生素質不斷提高,1992年在我校畢業的劉元高、徐林剛讀完高中考上了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為甕安縣爭了光。考上重點大學及其他大學的不計其數。學校在1985年被縣政府評為先進集體,198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1990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紅旗單位,同年被縣教育局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單位,1990年周福淮校長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
(三)求真務實,與時俱進
從1991年到2007年是珠藏中學求真務實,規模不斷擴大的階段,李榮富、張勝華兩任校長與時俱進,抓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機遇,深化教育改革,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1991年學校自籌資金改原瓦房教室為教師宿舍,1991年由教師集資、學校補助建第一幢教師宿舍,1995年由鎮政府拔款教育附加費修建教室8間、辦公室8間,1998年由教師集資、學校補助修建第二幢教師宿舍,2001年修建實驗樓一幢,2004年由教師集資、學校補助修建第三幢教師宿舍,2006年由香港慈恩基金會捐資25萬元、鎮政府匹配資金修建慧明同心教學樓,教室15間,辦公室2間,會議室一間,2007年由“貴州省寄宿制工程”拔款修建寄宿制女生宿舍一幢。為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圖書室、閱覽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勞技實驗室、電腦室、素質教育展覽室、音樂室、美術室一應俱全。
2005年高中部恢復招生,當年招收了高一新生240人,學校規模空前擴大,現在發展到37個教學班,教職工104人,學生2500多人,成為甕安縣規模最大的鄉鎮中學。
(四)揚帆奮進,爭創一流
2007年上任的熊家榮校長,給珠藏中學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重,生以成才為志;視質量為生命,視家長為上帝,視學生為親子”的校訓,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把先進學校的教學經驗融合在學校的管理中,逐步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學校規章制度,關愛教師,全方位調動教師積極性,注重教師培訓和學校環境建設。同時加強了學生管理,規範學生言行,校風學風進一步改觀。傾力美化校園,加強學校軟環境建設,教學設施進一步完善。寄宿制宿舍和食堂即將開工,可以想像,珠藏中學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發展規劃

珠藏中學校園綠化方案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園林綠化與生態環境的改善,直接關係到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學校既要樹人,也要樹木,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方可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為了使我校不僅能夠在學科建設中走在學校的前沿,而且在校園環境的建設中也能達到一流的、高檔次的園林式校園。珠藏中學始建1974年,校園占地面積90餘畝,校舍布局合理,可綠化面積明確,為進一步的改善學校生態環境,提升學校形象,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和我校校園實際情況制定校園綠化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綠化、美化校園,建設綠色校園,為師生創建優美的工作學習環境,營造出濃厚的校園寧靜氣氛,合理分配校園綠化美化分布,環境育人,關心師生身心健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目標
全力將可綠化面積進行綠化,將精力放到新開闢出的新可綠化地帶。新增綠化帶要和原有的綠化格調一致,注重基礎工作就是長期工作,抓基礎要思長遠,注重品種搭配,合理栽種,增加垂直綠化面積,建立完整的綠化體系。將學校可利用的一切條件都挖掘出來,逐步發展、實施,完成規劃任務與內容,每學年投入綠化經費不低於一萬元。
三、工作重點
1、從我校的實際出發,結合上級檔案精神的要求進行工作。
2、緊緊以建設標準為依據工作,工作中合理調理調工作重點,將綠化工作的規劃任務得以完善。
四、規劃設計原則
發揮校園面積大的特點,分塊布局綠化,加強領導,高度重視,體現分布均衡,突出重點,儘可能的增加綠地面積,加大覆蓋率,沒有死角。
教學樓的前面可綠化,東西廁所美化牆體加種植矮棵草花;體育場四周植樹;教學樓前面栽培桂花樹,斜坡花園的草坪、球體、花草要及時修剪。綜合樓前原有草皮更新為形體雕塑,兩邊綠化修剪整齊。同心苑的綠化植被物種不變動,增加石雕以襯托。育人泉周圍的灌木進行補栽。
五、我校綠化工作的要點
我校校園面積廣,可綠化面積不大。校園可綠化的地點呈塊狀分散,在今後幾年內要做到一年綠化一塊,力爭三年完成綠化工作。
在學生活動場地盆景為主,邊沿以桂花樹為主,突出珠藏中學綠化的特點。
六、管理養護
適時種植是保證植物成活的關鍵,後期管理是保證植物生長好的關鍵,二個環節都不可忽視。
特別是中期管理更是保證綠化效果的過程,修剪、澆水、防治病蟲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落實到人,及時檢查,及時調整工作重點,這樣才能保證植物長得好。
綠化工作由張順濤老師具體負責,全體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的責任心。
七、完成規劃的措施: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建設狀況、人文景觀、經濟能力等各個條件,將自然、人文景觀組織成一個有機體,注重歷史和時代特徵的結合,構成獨具特色的風貌,努力創造舒適、方便、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校園綠化應以林蔭、綠地為主體,適當配備亭台、雕塑園林等景觀。造林綠化要適地適樹,實行喬灌草混植的立體種植結構。因此,在搞綠化工程的設計上要科學地規劃、合理布局,改善植物的空間分布狀況,形成多層次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完整的綠地系統。
2、最佳化綠地結構,豐富植物材料、種類與配置
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積極引進多種優良適生的喬、灌草及花卉植物物種(品種),增加校園園林綠化的物種資源,提高綠化水平,最佳化綠化結構,強化校園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堅持以鄉土綠化植物種為主,積極引種觀賞性強生長表現好的馴化品種,豐富生物種類,注重使用具有綠化、美化、香化、經濟、適用的植物材料,採用抗性強、耐污染、造型美、觀賞品位高的優良品種。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
綠化設施:校園各個地段的果皮箱是環衛工作必不可少的,會使學校的環境有一個質的飛躍,真正可以達到清潔、優美、文明。由於校園環境建設是一項公益事業,主要靠投資來發展,目前我校的綠化與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薄弱,投資少、設計起點低、標準低,不能充分體現學校的歷史和現代科技的發展景觀;需投入大量的資金,提高整體水平,以便使學校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提高整體管理水平。這樣才能使綠化工作事半功倍,真正達到園林化的校園標準,努力爭創甕安綠色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