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列里·傑吉耶夫

瓦列里·傑吉耶夫

瓦列里·傑吉耶夫瓦列里·傑吉耶夫1953年生於莫斯科,曾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師從穆辛(Ilya Musin)學習,1975年獲“全蘇指揮比賽”大獎。作為當今樂壇俄羅斯音樂的權威演繹者之一,傑吉耶夫已被公主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俄羅斯指揮大師。

個人簡介

瓦列里·傑吉耶夫瓦列里·傑吉耶夫
瓦列里·傑吉耶夫1953年生於莫斯科,曾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師從穆辛(Ilya Musin)學習,1975年獲“全蘇指揮比賽”大獎。

1976年,年僅23歲的傑吉耶夫贏得柏林“卡拉揚指揮比賽”第二名,並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賞識。

如今的傑吉耶夫

瓦列里·傑吉耶夫瓦列里·傑吉耶夫
作為當今樂壇俄羅斯音樂的權威演繹者之一,傑吉耶夫已被公主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俄羅斯指揮大師,他憑藉超凡的才華和艱苦的努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新的“俄羅斯熱”。

俄國指揮家瓦列里·傑吉耶夫,年輕時曾致力於成為一名優秀鋼琴家

1988年35歲的傑吉耶夫被選為馬林斯基劇院藝術指導,1996年俄羅斯政府授予他全權管理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管弦樂團、歌劇團和芭蕾舞團的職權,他的任務就是要使得馬林斯基劇院成為世界頂尖的藝術團體

如今傑吉耶夫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最優秀的指揮家之一,“讓人們為聖彼得堡和馬林斯基歌劇團感到榮耀”是他的主要目標

對《西古提組曲》的演繹

對於普羅科菲耶夫的《西古提組曲》,傑吉耶夫更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甚至說這部作品幾乎就是為他寫的,因為他本人就是西古提人的後裔。在整個排練中,他和鹿特丹愛樂的精彩演繹,讓這部根據1600多年前的古老異教神話寫成的作品,呈現出了令人窒息的強大拜拜始生命力和令人難忘的神秘主義色彩。
《西古提組曲》是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23歲時的傑作,最初是應著名芭蕾大師賈吉列夫之邀而創作的舞劇配樂,但作品還未最終完成就被賈吉列夫以“蒼白無力且缺乏獨創性”的理由拒絕了。

然而幾個月後,當《西古提組曲》在彼得堡首演時,卻讓所有的聽眾感到驚駭和憤怒,他們認為作品粗俗野蠻,充滿了尖銳刺耳的噪音,無法忍受作品中無處不在的新穎突兀的樂思,樂手們不時在演奏的空隙“用寬大的衣領捂住耳朵”,而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院長格拉祖諾夫則在音樂會進行到狂野的終曲樂段時憤怒地從聽眾席上拂袖而去……

時至今日,這部充滿了“難以名狀的野性”的《西古提組曲》卻早已與作曲家的其它作品一起被列為20世紀最重要的音樂文獻。

傑吉耶夫指揮老柴交響曲

瓦列里·傑吉耶夫瓦列里·傑吉耶夫
在菲利普出品的一套厚裝的老柴交響曲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這三個錄音都是收錄自音樂會的現場,雖然大家在當中聽不到有掌聲,其中的第五交響曲則是收錄自薩爾斯堡音樂節的一個現場錄音。第四交響曲創作於1877年,是老柴獲得國際聲譽的第一部交響曲。

當時,草率的結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作者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作品正是表現其痛苦的心情和對幸福的渴望。

本曲為老柴交響曲當中最富變化、最熱情的作品,具有明顯清晰的敘述內容,所表現的是苦惱彷徨的眾生相,以及威逼脅迫人類命運的魔掌,使聽者產生一種悽愴之感。另外,其獨特的美感旋律和精妙結構,也是本曲永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傑吉耶夫在此演繹無論是在第一樂章稍有些遲鈍的弱音,還是對於改變老柴原有節奏的控制製造緊張氣氛,還是在末樂章建立起戲劇般的淋漓盡致,著實讓人感嘆俄國指揮台上的這位風雲人物的獨具魅力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