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空壓力

measure released measurin

環空壓力

鑽壓、扭矩、側向力、環空壓力等鑽井工程參數可以隨鑽進行測試。
It can measure drilling engineering parameter , such as drilling pressure , torque , side pressure and annular pressure etc .
管線上還嵌入一個計量產液量的感測器,井口配有一個將環空壓力釋放到出口管線的泄壓閥。
Pipeline is also embedded on a measurement of liquid production of sensors , equipped with a wellhead annulus stress released into the export pipeline pressure relief valve
文章介紹一種新型小井眼隨鑽測井儀,它能夠精確測量井底環空壓力以及抽吸和波動引起的壓力效應。
The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ype slim - hole MWD tool, which is capable of accurately measuring downhole annular pressure and pressure effect caused by swabbing and waveness.

環空壓力的由來

鑽井完井過程中,為了分隔不同的地質層系,防止地層壓力不同導致井壁坍塌,需要一層或多層套管固井,每層套管用水泥固井,各層套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加注環空保護液,各層套管之間的環形空間的壓力即為環空壓力,一般稱為A環空、B環空、C環空等,由於環空之間可能存在天然氣或環空保護液,受生產時溫度影響熱脹冷縮而產生了壓力。環空壓力控制在高產高壓天然氣井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環空壓力超高可能造成套管破裂,天然氣竄入地表,造成嚴重井噴事故。

一、 環空測井技術及其測試工藝流程

油田開採中的油井由自噴(用油嘴生產)轉入機械採油(抽油機開採)階段後,油管內不能下入測試儀器,油管外環形空間狹小,特別是我國的大部分油田都採用5吋套管(即內徑為124mm)和2吋油管(最大內徑為89mm)組合,最大間隙只有35mm,要取得分層產油量、產液量、含水和油水比等動態監測資料就更加困難了。 近幾年來,隨著油田開發的大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的元器件、新材料及製造工藝的提高,我國自行研製發展了一套環空測井工藝,勝利、大港、江漢、中原等油田都先後設計製造了一批適合這種工藝的小直徑儀器。目前,大量使用的有磁性定位儀、井溫測井儀、含水儀、壓力計、渦輪流量計、核流量計、四探頭三參數LPJC-338組合測井儀等,並正在研製其它各種新型的測試儀器。進行環空測井前,要在地面先安裝一個偏心井口,將油管偏靠在套管的一側,從新月形環形空間中,將電纜和測試儀器下入井中,直下到生產層段,在油井不停抽的情況下,取得真實地第一性資料。為了防止電纜纏繞在油管上,可以任意旋轉偏心井口,以解除纏繞、遇阻、遇卡現象,通過上萬井次的現場實踐,證明環空測試是安全可靠的。電纜在偏心井口處裝有密封開口裝置,以保證當套管有壓力時,可以正常作業。但在操作時,為了密封好,應儘量使用8mm或5.5mm直徑電纜。

二、 抽油井環空帶壓測試井口裝置

油田抽油井環空帶壓測試井口裝置,解決了油田環空動態測試工藝的井口配套裝置問題,其主要結構是由防噴管、渦輪系統、儀器下柱及防噴管水平安裝部件組成。該裝置的特點是,防噴管通徑較大,適宜於較大的環空測試儀器的起下;結構設計較為合理,受力狀況好,工作安全可靠,測試操作方便,並能在不破壞油井穩定工作制度的條件下,進行抽油井動態測試,測試資料準確可靠,經上千井次的實踐表明經濟效益顯著。其主要技術指標有:工作壓力為2*10Mpa,防噴管通徑ф38mm,裝置長度可根據儀器長度進行調整。

三、 環空測試技術在現場的實際套用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油田都已套用和推廣環空測井技術,特別是在油田開發中、後期,套用更普遍,成為生產測試技術的主要手段,又在動態監測系統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為精細構造研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精細油藏描述階段,開發井網已經很密,為驗證砂體的連通性、連續性以及確定小斷層的密封性,油田開發技術人員,通過環空測試產液剖面所獲得的資料,再結合地質分析,為建立精細油藏地質模型提供了科學依據。再通過錄取壓力和井間干擾監測資料,結合精細油層對比、三維地震資料,落實了大量的小斷層連通狀況,因而它是認別驗證斷層密封性的有效手段。如勝利石油管理局臨盤採油廠所管轄經營的複雜小斷塊臨盤、商河油田,斷塊最小面積僅有0.1平方千米,當開發30年後,有10%的小斷塊的連通和遮擋情況,都是通過環空測井技術證實的,有的是通過測吸水剖面,有的是用產液剖面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位於惠民凹陷臨盤油田臨64斷塊西部的盤1-12井,是1974年投產的一口油井,生產至1987年5月份,因含水100%無生產價值,作為計畫關井被“閒置”。今年初,該廠地質技術人員為了充分挖掘長關井剩餘油潛力,盤活“閒置”資產,開井生產,仍然100%的產水。他們利用環空測井技術進行多次測試,再運用組合測井解釋成果、層序地層學原理、油藏數值模擬技術,重新建立構造、進一步認識油層,搞清剩餘油的分布規律。在結合油藏動態分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井網評價,認識到水井臨64-3注水沙河街組沙二下段4砂組的6-8號小層,原油井臨64-5套環後,在油藏的構造西部形成剩餘油富集區,而盤1-12井位於非主流線剩餘油滯留區內,處於極佳的產油部位,針對以上具體情況,放棄了臨64-5井大修,改由盤1-12井代替採油,並制定了“找、卡、堵”三結合措施和下泵方案,經過實施有效地找水、卡水、封堵水淹層,使這口“閒置”18年的油井復活,再現青春,喜獲穩定日產液24.2噸,日產油18噸,含水僅18%,比目前打一口新井日產量還高一倍。
環空測井技術還為儲層流體空間分布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水淹層生產測井(指用環空測井技術測產液剖面)是研究流動單元水淹狀況及剩餘油分布的重要技術,是建立精細儲層預測模型的重要基礎。油田開發技術人員對水淹層測井新解釋,主要採用產液剖面測井、脈衝中子能譜測井、硼中子壽命測井等測井方法,準確地確定儲層的原油剩餘油飽和度變化。如大港油田某井,原生產層位,共射開3層20.6米,經環空產液剖面測試結果,只有1層4.6米產液,其餘2層16米均為乾層不出油、水。有了這一分層測試資料,就能採取有效措施,解放未動層,使地下均衡生產,保持油井旺盛的生產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