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灣西部石炭系——二疊系層序地層及聚煤作用研究

環渤海灣西部石炭系——二疊系層序地層及聚煤作用研究

"書名:環渤海灣西部石炭系——二疊系層序地層及聚煤作用研究 出版日期:2008年5月本書以環渤海灣西部(河北、北京、天津)的石炭紀—二疊紀含煤岩係為例

基本情況

書名:環渤海灣西部石炭系——二疊系層序地層及聚煤作用研究
作者:邵龍義 何志平 魯靜
出版:地質出版社
書號:ISBN7-116-05668-8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內容簡介

本書以環渤海灣西部(河北、北京、天津)的石炭紀—二疊紀含煤岩係為例,探討了近海型含煤岩系層序地層格架中的厚煤層分布及古土壤發育特徵。提出研究區在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早期為濱外陸棚和障壁—潟湖體系,早二疊世晚期—中二疊世以三角洲體系為主,晚二疊世以河流和湖泊沉積體系為主。識別出古新成土、古潛青土、古有機土、古變性土、古旱成土、古老成土和古氧化土等7種類型古土壤,並據此推測該區晚石炭世—早二疊世為潮濕氣候,中二疊世變為長濕短乾氣候,晚二疊世憤化為半乾旱氣候。將石炭系—二疊系劃分為7個三級複合層序和20~25個四級層序。提出四級層序中煤層一般形成於海侵體系域中的海侵過程,在三級複合層序中,障璧-潟湖體系中泥炭堆積速率小於可容空間增加速率,厚煤層主要形成於可容空間增加速率最小的海侵面附近,如太原組8號煤層,同時該煤層在研究區有“北厚南薄”的分布趨勢;在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平原背景中,泥炭堆積速率大於可容空間增加速率,厚煤層主要形成於可容空間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如山西組的2號煤層,同時該煤層在研究區有“北薄南厚”的分布趨勢。本書作為克拉通含煤盆地層序學實例,希望能對煤層序地層學及聚煤作用模式研究有所貢獻。 本書可供煤田地質、油氣地質、沉積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