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2012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環境監測,作者李光浩。全書共分為10章,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環境化學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監測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參考。

環境監測

作者:李光浩 主編 韋連喜 副主編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書號:978-7-122-14839-1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28頁

全書共分為10章,內容主要包括水污染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噪聲污染監測、土壤與固體廢物污染監測、生物與生態監測、環境放射性污染監測、自動監測與遙測遙感技術、環境監測質量保證以及環境監測實驗等,突出了環境監測的核心內容和體系,既注重使學生掌握環境監測的基本原理,又體現了環境監測工作方法的綜合性。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環境化學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監測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環境監測的目的、內容與類型1

111環境監測1

112環境監測目的1

113環境監測類型2

114環境監測的原則與特點2

12環境標準3

13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內容4

131環境監測體系4

132環境監測站監測內容與基本設備配置5

14環境監測結果的表示方法7

思考題與習題8

第2章水環境監測9

21水污染監測的概述9

211水污染9

212水質監測10

213水質監測分析方法10

22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11

221水質監測方案設計思路11

222地表水採樣布點方案12

223地下水採樣布點方案13

224水污染源採樣布點方案13

23水樣的採集和保存14

231水樣類型14

232水樣採集14

233水樣保存15

234水樣預處理17

24水質物理性質監測18

241水溫18

242色度、濁度、透明度18

243殘渣19

244礦化度與電導率19

245酸鹼度與pH值19

25金屬污染物監測20

251原子吸收法(AAS)20

252分光光度法(SP)20

253冷原子吸收法測定汞21

254其他金屬化合物測定方法23

26非金屬污染物監測23

261氰化物23

262氟化物24

263硫化物26

264氯化物27

27營養鹽——氮、磷化合物監測28

271含氮化合物28

272含磷化合物30

28有機污染物監測31

281揮發酚31

282油類污染物32

283痕量有機物32

29有機污染物綜合指標測定35

291溶解氧(DO)35

292化學需氧量(COD)36

293生化需氧量(BOD)37

294總需氧量(TOD)與總有機碳(TOC)38

295有機污染綜合指標的比較38

思考題與習題40

第3章空氣和廢氣監測42

31空氣污染基本知識42

311大氣、空氣和空氣污染42

312空氣污染源42

313空氣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狀態43

314空氣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點43

315空氣中污染物濃度表示方法與氣體體積換算43

32空氣污染監測方案的制訂44

321調研及相關資料收集44

322監測項目的確定44

323監測站(點)的布設45

324採樣頻率和採樣時間46

33空氣樣品的採集方法和採樣儀器47

331直接採樣法47

332富集(濃縮)採樣法48

333空氣採樣系統50

334採樣效率51

34氣態和蒸氣態污染物質的測定52

341二氧化硫的測定52

342氮氧化物的測定53

343一氧化碳的測定55

344臭氧57

345氟化物的測定57

346硫酸鹽化速率測定58

347汞的測定58

348總烴的測定59

349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

甲醛的測定60

35顆粒物的測定61

351降塵量的測定61

352總懸浮顆粒物(TSP)的測定61

36降水監測63

361採樣點的布設63

362樣品的採集63

363降水組分的測定64

37污染源監測65

371固定污染源的監測65

372流動污染源監測68

思考題與習題68

第4章噪聲監測70

41噪聲污染70

411聲波、聲音與噪聲70

412噪聲分類71

413噪聲污染71

42聲音強度的度量和計算71

421聲音強度71

422聲音度量72

423噪聲疊加72

43噪聲評價74

431噪聲主觀評價74

432聲級評價76

433噪聲頻譜77

44噪聲測量78

441噪聲監測儀器78

442噪聲監測方法79

45噪聲標準81

思考題與習題81

第5章土壤與固體廢物監測83

51土壤污染監測83

511土壤的基本組成、分類及其污染83

512土壤背景值及土壤質量標準85

513土壤監測方案的制定85

514土壤樣品的採集、製備與保存88

515土壤樣品的預處理90

516土壤污染物的測定92

52固體廢物監測94

521固體廢物概述94

522固體廢物樣品的採集和製備95

523危險廢物有害特性的監測99

524生活垃圾的監測100

525有害物質的毒理學試驗101

思考題與習題103

第6章生物與生態監測104

61概述104

611生物監測104

612生態監測107

613監測與評價108

62水污染的生物監測109

621生物群落監測方法109

622生物測試法110

623細菌學檢驗法111

63大氣污染生物監測111

631利用植物監測112

632利用微生物監測113

64土壤污染的生物監測113

641土壤污染的類型113

642污染土壤的生物監測114

65生物污染監測114

651生物樣品的採集與製備115

652生物樣品的預處理116

653生物樣品中污染物的測定118

66生態監測119

661生態監測的類型及內容119

662陸生和水生生態系統的監測指標120

663生態監測方法121

67生物與生態監測的發展121

思考題與習題122

第7章環境放射性監測124

71基礎知識124

711放射性124

712照射量和劑量127

72環境中的放射性128

721放射性污染的特點128

722環境中放射性的來源129

723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分布130

724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31

73放射性防護標準133

731我國《放射防護規定》中的部分標準133

732其他國家和機構發布的有關環境放射性標準134

74放射性測量實驗室和檢測儀器135

741放射性測量實驗室135

742放射性檢測儀器136

75放射性監測139

751監測對象及內容139

752放射性探測器的類型和原理140

753放射性監測方法140

思考題與習題144

第8章環境監測質量保證145

81質量保證的意義和內容145

82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145

821實驗室認可145

822實驗室計量認證146

823實驗室計量認證與實驗室認可的區別146

83環境監測實驗室基本條件146

831實驗用水147

832試劑與試液147

833實驗室的環境條件148

834實驗室管理148

84監測數據的統計處理149

841數據的誤差和偏差149

842數據的總體、樣本和平均數151

843數據的常態分配151

85監測數據的修約與取捨152

851數據修約152

852可疑數據取捨153

86監測結果的表達與檢驗155

861監測結果的表達方式155

862均數置信區間和“t”值155

863測量結果的統計檢驗158

87數據的相關性和線性回歸158

871相關性和直線回歸方程158

872相關係數及其檢驗160

88實驗室質量保證160

881分析檢測結果的評價160

882實驗室內質量控制162

89實驗室間質量控制164

891實驗室質量考核164

892實驗室誤差測驗165

810標準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標準化166

8101標準分析方法166

8102監測實驗室間的協作試驗167

811環境標準物質167

8111環境標準物質及其分類167

8112標準物質的製備和定值169

812環境監測管理170

8121環境監測管理的內容和原則170

8122監測的檔案檔案管理171

813質量保證檢查單和環境質量圖171

8131質量保證檢查單171

8132環境質量圖172

思考題與習題177

第9章自動監測與遙測遙感技術179

91空氣污染連續自動監測系統179

911系統的組成及功能179

912子站布設及監測項目180

913監測分析方法180

914二氧化硫自動監測儀180

915氮氧化物監測儀182

916一氧化碳監測儀183

917可吸入顆粒物(PM10、飄塵)監測儀184

92水體污染連續自動監測系統185

921水體污染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組成185

922子站布設及監測項目185

923水體污染連續自動監測儀器186

93水質污染監測船190

94遙感監測技術190

941攝影遙感技術190

942紅外掃描遙測技術191

943相關光譜遙測技術192

944雷射雷達遙測技術193

95用3S技術研究全球環境問題194

96現場應急監測及其監測發展194

961現場應急監測194

962監測發展195

思考題與習題195實驗197

實驗一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197

實驗二大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198

實驗三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200

實驗四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測定203

實驗五環境噪聲與交通噪聲監測207

實驗六水的色度和濁度的測定208

實驗七天然水中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210

實驗八水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212

實驗九水中溶解氧與生物需氧量的測定215

實驗十廢水中揮發酚的測定218

實驗十一水中氨氮的測定222

實驗十二水中鉻離子的測定224

實驗十三水中銅、鋅的測定226

參考文獻2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