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招商引資

璧山招商引資

東西寬15.5公里,南北長66.5公里,縣域面積915平方公里。 東西山面積約16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7.6%,丘陵面積753平方公里,占82.4%。 2012年一季度,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185.8億元,同比增長75.9%,完成工業投資35.7億元,同比增長86.4%。

璧山縣情簡介(以下信息由萬紫千紅招商引資網提供)

璧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建縣於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境內“山出白石,明潤如玉”而得名,迄今已有1252年的縣史,自古以來有“田肥美,民饒裕,巴渝名區”的美稱。歷史上出現過“六狀元、十翰林”,孕育了文學家江朝宗、江庸,醫學家張安欽、汪代璽,教育家張凌高等名人,郭沫若、呂鳳子等名人也曾在此久居,留下大量珍貴文史資料。全縣幅員面積915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11個鎮,總人口63萬人。
區位交通

璧山地處渝西,作為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縣,《重慶都市區空間發展規劃》已將璧山列為全市六大衛星城之一,把璧山—西永整合體確立為全市對接國際高端功能核心發展軸的關鍵支點。3條高速公路、2條軌道交通、2條國省道、1條隧道穿境而過。成渝、渝遂和已開工建設的成渝輔助高速公路,成渝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和規劃中的主城軌道交通,國道319線、省道108線,璧山至大學城隧道均穿越或延伸至璧山並設站點。成渝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通車後,從璧山站至重慶菜園壩火車站只需4分鐘;連線北部新區和微電園的成渝輔道建成通車後,璧山至北部新區僅15分鐘;2010年9月28日,連線璧山縣和大學城的璧山隧道建成通車後,縣城到西永微電園車程將不超過10分鐘,至機場、火車站、水運碼頭都將縮短為30分鐘內通達,與重慶大學城、西永微電園融為一體。
基礎設施

璧山縣水資源豐富,擁有庫容10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4座,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近10萬立方米/天。供水常年穩定,無停水記錄。

璧山縣天然氣供應充足,日供應能力達18.2萬立方米。

璧山縣供電網路完善,擁有220KV和110KV送變電站13座,能完全滿足入駐企業的生產生活需要,電力供應能力達每小時66萬KVA。
地理氣候
璧山縣位於重慶市以西,東經106。02'至東經106。20',北緯29。17'至29。53'。東西寬15.5公里,南北長66.5公里,縣域面積915平方公里。東鄰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界江津區,西連銅梁縣、永川區,北接合川區、北碚區。璧山地處重慶西大門,是川東、川北、渝西各縣市到重慶的交通要道。
璧山縣地質構造屬川東南弧形構造帶,華鎣山複式背斜中的溫塘峽背(東山)與瀝濞峽背斜(西山)之間。據清同治四年《璧山縣誌》載:璧山“形如柳葉,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東有縉雲山,西有巴岳山,東山、西山為天然屏障,海拔分別在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間,兩山夾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帶,海拔在270-400米之間。東西山面積約16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7.6%,丘陵面積753平方公里,占82.4%。縣域地表水屬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條。其中,璧南河系長江一級支流,全長73.1公里,在江津區油溪鎮注入長江;璧北河全長37公里,在北碚區澄江鎮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經璧山西部各鄉鎮,全長53公里。境內植物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植被以常綠針葉林為主,竹林次之。常綠針葉林以馬尾松為主、杉柏為輔。森林面積33萬畝,縣城公共綠地面積16.5平方米。
璧山縣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熱、秋遲、冬暖、無霜期長以及風速小、濕度大、日照少、雲霧綿雨多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8.3℃,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時數911.5小時;年平均風速1.6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無霜期337天。
工業園區簡介
重慶璧山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設立、經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2003年至2008年連續六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強特色工業園區”,相繼被國家有關部委命名為“中國西部鞋都”、“中國汽車(機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示範園”。 按照“先建碼頭後靠船”、“築巢引鳳”理念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則,園區已完成20平方公里生態工業園區控規編制,其中規劃6平方公里西永微電園拓展區;圍繞“3+1”產業發展模式,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食品產業,鞏固提升製鞋業,現已有300餘家產業優勢明顯、輻射帶動作用大、品牌效應強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2011年,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產值424.76億元,同比增長87.58%;完成工業投資71.35億元,同比增長41.77%。被重慶市政府授予市級十強工業園區,重慶市筆記本電腦配套產業發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2年一季度,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185.8億元,同比增長75.9%,完成工業投資35.7億元,同比增長86.4%。
十二五期間,重慶璧山工業園區將加快20平方公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6平方公里微電園拓展區建設,力爭到2016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00億元,將重慶璧山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經濟效益突出、產業高度集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
園區產業 您所在的位置:首 頁 >> 園區概況 >> 園區產業
按照特色化、合理化、集群化、可操作性、城鄉統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根據縣委提出的“1365”總體工作思路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態工業園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把我縣工業園區主要產業發展定位為“3+1”產業:即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醫藥食品產業、裝備製造業(含汽摩產業),鞏固提升鞋業。
根據《重慶璧山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到2020年,重慶璧山工業園區總建成面積將達2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21平方公里,區域範圍包括璧城片區15平方公里和青槓片區10平方公里。璧城片區主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含汽摩業)和鞋業及相關配套服務性產業;青槓片區主要布局裝備製造業(含汽摩業)和醫藥食品產業,配套發展包裝、新型建材等產業。各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為:
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以筆記本電腦機構件,即筆記本連線軸、支架、外殼等配套產品及相關的電子類產品;引進和培育發展IP、積體電路、電子元件、汽摩電子、電子材料、信息家電和軟體及服務外包產業。培育和發展一批微電子信息產業企業。
醫藥食品產業:依託現有企業,積極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生物醫藥、獸藥以及飲料食品為主的輕工產業。
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發動機零部件、機車配件等為主的汽摩零部件製造;以工程裝備製造為主的機械加工業,形成璧城、青槓兩片區相輔相成的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園。
製鞋業:做大做強品牌,鞏固提升製鞋業市場競爭能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