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路易斯

瑪麗亞·路易斯

瑪麗亞·路易斯1791年12月12日出生在維也納,她是弗朗茨二世皇帝的長女,一位奧地利女大公。正如她的家族的格言:“別人要打仗、要戰爭,而你,幸福的奧地利人,結婚去吧!”,或是另一句:“哈布斯堡永遠不缺待嫁的公主”,瑪麗亞·路易斯一出生,她的命運就注定了,她會像其他著名的祖先一樣成為歐洲各個顯赫王室的一員,頂著沉重的王冠和空洞的頭銜,這一切最終都應驗了,然而只是一件事出了問題才使她沒有像那些獨坐後宮的祖先們一樣無所事事的度日、並最終華麗而無聲無息的沉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瑪麗亞·路易斯皇后和羅馬王(1812)瑪麗亞·路易斯皇后和羅馬王(1812)
Marie Ludovica Leopoldina Francisca Theresa Josepha Lucia von Habsburg—Lorraine
1791——1847
奧地利女大公和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皇后。

青年時代

 瑪麗亞·路易斯的父親弗朗茨二世是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兒子,瑪麗亞·特雷西婭的孫子,母親是兩西西里公主瑪麗亞·特雷西,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的女兒,瑪麗亞·特雷西婭的外孫女,因此她無論從父方還是母方來說都是瑪麗亞·特雷西婭家族的近支成員,她的祖姑瑪麗亞·安托瓦內特王后比她早40年嫁入法國王室,她是第一位和法國聯姻的奧地利公主,引起法國大革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正式這場革命導致了瑪麗亞·路易斯的第一次婚姻,茨威格稱這兩次時隔40年的婚姻為“同樣災難性的婚姻”。
關於瑪麗亞·路易斯童年和青年時代的記載並不豐富,她19歲(正是和拿破崙成婚的那一年)之前沒有任何將要把她嫁出去的計畫,因此沒有哪個國家的大使為她的童年留下豐富翔實的描寫,關於她的比較正式的繪畫作品也多出自她成為拿破崙的續妻之後。她出生兩年後弟弟斐迪南就出生了,而且皇帝還很年輕(只有25歲),不必為王儲發愁,也就不必對瑪麗亞·路易斯進行嚴格的教育和培養。但她的童年必然是非常有特點的,她出生那一年瑪麗亞·安托瓦內特和路易十六即將被審判,法國大革命因為國王和王后企圖逃亡奧地利而進入一個新階段,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帝國還在組織同盟企圖撲滅這股“邪火”,這一年奧地利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在接下來紀念,奧地利和法國的持續交戰導致了國內和國外的各種問題,奧地利是個脆弱的國家,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和她同年代的歐洲王子和公主們(比如俄國的尼古拉一世和他的皇后普魯士長公主夏洛特)都深深被這種連年的戰爭所苦,法國的刀鋒無時無刻不威脅著皇帝的寶座,普魯士王、俄國皇帝和奧地利君主給他們的家族隨時可能出逃外國,這種在驚慌中過活會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的父母要她學習英語、法語、拉丁語、西班牙語和德語,原因是“為了讓她能更好嫁”,這反應出他們對女兒未來的擔憂——一個出身於歐洲最高貴家族(從父方和母方來說都是)的女兒居然會愁嫁,從沒有一個皇帝家族的女兒為了嫁人而學習多門語言,她們可以依靠豐厚的嫁妝、漂亮臉蛋或是高貴的品味,或僅僅是因為血統,就能夠並且理所應當獲得任何一樁最好的婚姻,如今卻要為此付出(千年未有的)努力!然而事與願違,她所獲得的是眾多不幸中最不幸的一樁婚姻。

第一次婚姻和皇后生活

1809年,英國和奧地利、普魯士重新建立了友好關係,第五次反法同盟形成。俄國因為《提爾西特和約》保持保持了中立,這和拿破崙希望的俄國皇帝出兵進攻奧地利的願望相差甚遠,但起碼保證了法國不會受到更大打擊。當時法國軍隊正在伊比利亞半島戰爭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拿破崙迅速結束了在西班牙的戰爭,調兵到東方戰場,在阿爾本斯貝格—雷根斯堡戰役、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和瓦格拉姆戰役之後,拿破崙徹底粉碎了第五次反法同盟,法國軍隊逼近維也納,奧地利皇帝家族匆匆撤出首都。
法軍總部被按照老規矩設在申布倫宮,在那裡拿破崙遭到了一個薩克森激進分子的刺殺,儘管這次刺殺沒有成功,但卻引起了拿破崙的緊張。他已經40歲了,沒有親生骨肉(約瑟芬為他帶來了一個兒子歐仁親王和一個女兒奧爾唐斯公主),而且皇后也年齡太長,無法再生育,他擔心自己的萬里江山沒有人繼承,他的霸業不能千秋永固。他不希望弟弟的兒子(拿破崙三世)或是妹妹卡羅琳娜的兒子成為下一位法蘭西皇帝。在艱難的思考之後,拿破崙決定和約瑟芬離婚。
起初,拿破崙打算迎娶俄羅斯皇帝的妹妹安娜·帕甫洛夫娜·羅曼諾夫斯卡婭公主,她是譽滿歐洲的美人,但亞歷山大一世婉言拒絕了他,他不打算把心愛的妹妹嫁給法國皇帝,因為在亞歷山大眼中,拿破崙不會一直做法國皇帝的,而他妹妹的幸福在法皇那裡沒有保障。拿破崙只好重新選擇配偶,既然不能和俄國建立盟友關係,他就決定和奧地利皇帝成為姻親。弗朗茨一世不喜歡這個女婿,但梅特涅卻顯得非常積極,前者考慮的是大公主的幸福,而後者則希望這個出於政治利益的犧牲為奧地利帶來幾年的平靜。
最終,奧地利皇帝被說服了。瑪麗亞·路易斯在維也納宣誓放棄在奧地利的一切特權。4月1日,拿破崙和瑪麗亞·路易斯在巴黎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和前皇后不同,她出身於歐洲最古老的高貴家族,僅憑出身就足以獲得任何一頂后冠,因此她的婚姻被認為是不合適的、值得同情的,因為拿破崙寒微的出身完全配不上哈布斯堡家族。她很靦腆——拿破崙在觀察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還將瑪麗亞和約瑟芬做了對比——瑪麗亞·路易斯要什麼東西總是直言不諱,儘管她所求不多,約瑟芬則總是用最優雅的方式婉轉的提出要求,使人無法拒絕,但她索求無度。路易斯體態乏味,但溫存,不是社交界的寵兒,這樣在舞聲陣陣的巴黎她就不會成為廣受歡迎的人,充其量不過是個善良、拘謹的賢妻良母。她的婚姻全出於政治利益,巴黎人人皆知,皇帝和前皇后有時還在以朋友的身份見面,她有時住在愛麗舍宮,那裡是她退居二線之後的住所,另外約瑟芬還保留了皇后的稱號(完全無視瑪麗亞·路易斯的決定);拿破崙同時還有一兩個年輕美貌的情人。
然而只要她是拿破崙的妻子,瑪麗亞·路易斯就是不可忽視的人。儘管她從沒真正想成為眾人的焦點,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視為最昂貴的政治賭注。法國皇帝希望她帶來一個繼承人和一個盟國,奧地利希望她帶來幾年和平,普魯士國王、俄國皇帝和英國首相希望瑪麗亞·路易斯穩住法國,甚至能奇蹟般的影響拿破崙的決定。總的來說,她生活在歐洲的風暴中心,在法國宮廷生活得如坐針氈,她還太年輕,沒有經驗、沒有天賦。人們既希望她能有一些政治手腕溝通歐洲各國的關係,又害怕她起到間諜的作用,因此他們都非常熱情的關注她,其實是在監視她。
1811年3月20日,瑪麗亞·路易斯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羅馬王(萊西斯塔特公爵),巴黎為之沸騰,成箱金幣從皇宮的視窗拋向窮人,狂歡和舞會沒日沒夜的舉行,“皇帝萬歲”的呼聲響徹雲霄。現在,每人懷疑瑪麗亞·路易斯是否會在法國宮廷長久的生活下去了,她是皇后,直到皇帝不再是皇帝,她都還是皇后。奧地利政客們放心了,法國終於可以不再死死的看著奧地利,但瑪麗亞·路易斯再也回不去了,她必須陪著丈夫和他們不被歐洲其他諸王祝福的兒子、守著他們的婚姻,直到丈夫被趕下台、被放逐、孤獨死去。

在義大利的日子

拿破崙第一次退位之後,瑪麗亞·路易斯就被帶回了維也納。她目睹了丈夫的光榮和失敗,看到了他的東山再起。4年來她一直敬重他、服從他、關心他,儘管從沒愛過他。這4年中她成熟了,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大姑娘,在政治浪潮中生存下來的瑪麗亞·路易斯最後也成了堅強的政治家,不幸的是世人卻總是把她堪稱拿破崙的可憐寡婦。維也納會議之後,她保留了“皇后”的稱號,但這個空頭銜正如他兒子那個“皇帝”稱號一樣無從兌現。她得到了一些補償,少得可憐但總算還有一些,她得到了義大利的帕爾瑪、瓜斯塔拉和皮亞琴察三處公爵領地,根據1814年條約,羅馬王將在母親死後繼承這三處領地,但1815年條約卻僅僅指定瑪麗亞·路易斯終身為三個領地的君主,對繼承問題隻字未提。1817年,這三處領地的繼承權被轉讓給一位波旁家族的成員,1844年,瓜斯塔拉的繼承權被轉讓給摩德納公爵。
除去瑪麗亞·路易斯後代的繼承權問題,在她32年的統治期內,瑪麗亞·路易斯的統治還是相當成功的。她主持了一些改革,親自管理她的三個領地的政治事務,加強了奧地利在北部義大利的統治。1847年12月17日,她死在帕爾瑪。在她統治的32年裡,歐洲的整體政治局勢呈現出倒退的情況,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作為歐洲大陸三巨頭竭力要使歐洲恢復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樣子,但法國革命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土地的內部,在匈牙利、波希米亞、義大利和歐洲大部分地區,資產階級力量逐漸成熟,在瑪麗亞·路易斯死後不滿一年就爆發了遍及全歐的“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而瑪麗亞·路易斯在一段很長時間裡保持了自己統治的穩定,這也說明她是個很有能力的統治者。

兩次婚姻

1821年,在拿破崙死後4個月,瑪麗亞·路易斯嫁給了她的情人亞當·阿爾伯特·尼伯格伯爵(1829年去世)並且給他生了三個孩子。1834年,已經43歲的瑪麗亞·路易斯又嫁給了她的宮廷總管雷涅伯爵(1856年去世),這兩次婚姻都是所謂的“下嫁”式婚姻,在當時的歐洲,門第觀念非常深入人心,瑪麗亞·路易斯的父母都來自血統高貴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通宮廷貴族聯姻被看作是羞恥的,但她仍然非常自我的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毫不妥協的性格,這種性格在她第一任丈夫拿破崙皇帝的描述中是看不到的,他認為瑪麗亞·路易斯是個溫柔、順從的小姑娘,顯然這些概括體現了作為法國皇后和奧地利公主的路易斯的性格,但她完全被當作政治籌碼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第一次退位後被挾持到奧地利、被迫和兒子分開(他被當作人質留在維也納皇宮),兒子的早逝和種種對她的不公平的待遇顯然改變了她。諷刺的是,是瑪麗亞·路易斯而不是拿破崙二世更多的體現出了拿破崙的性格特點——果斷、堅硬、絕不妥協。

子女

■ 瑪麗亞·路易斯和第一任丈夫拿破崙一世有一個兒子:萊西斯塔特公爵,羅馬王拿破崙二世(1811——1832)

萊西斯塔特公爵萊西斯塔特公爵
■ 和第二任丈夫亞當·阿爾伯特·馮·尼伯格伯爵有三個孩子:阿爾伯蒂恩,門特諾沃女伯爵;威廉·阿爾布萊希特,門特諾沃伯爵;瑪蒂爾德,門特諾沃女伯爵
■ 和第三任丈夫蓬貝爾伯爵夏爾·雷涅沒有生育子女。

稱號

1。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女(1791——1804)
2。奧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奧地利皇帝之女(1804——1810)
3。法蘭西人民的皇后(1810——1815)
4。瑪麗亞·路易斯皇后,帕爾瑪、瓜斯塔拉和皮亞琴察女公爵(1815——18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