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托內特

瑪麗·安托內特——奧地利公主,後為法國王后(1774——1792)。

人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瑪麗·安托內特·約瑟芬·讓內·哈布斯堡—洛林
1755——1793
法國王后(1774——1792)、奧地利公主
名字也譯作:瑪麗·安托瓦內特或瑪麗·安東尼

出生和定親

瑪麗·安托內特出生在奧地利霍夫堡宮。關於她童年時代的記述可以在法國大使和奧地利廷臣們的報告中找到。這是因為她出生的時候,奧地利和法國就已經在醞釀一種充滿情慾和不穩定的聯盟形式——聯姻。路易十五無意取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特蕾西婭年長的女兒們,因為她們太年輕,而且老國王正和杜巴麗夫人共浴愛河,約瑟夫皇儲也無意娶路易十五的三個女兒為妻,她們太老,沒什麼魅力。這樣,聯姻的重任就放在了年幼的路易·奧古斯都王儲和瑪麗·安托內特身上。
瑪麗·安托內特十幾歲時,就成為國家的焦點。她的父親弗朗茨皇帝1765年去世,此後幾年她的身份一直僅次於瑪麗婭·特蕾西婭和她的長兄約瑟夫二世皇帝。在凡爾賽和維也納之間頻繁來往的信件為我們勾勒出瑪麗·安托內特童年的形象:乖巧、伶俐、聰慧、有悟性、優雅而輕盈,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輕浮、而且沒有求知慾,凡事無法善始善終。
韋爾蒙特神甫作為凡爾賽宮廷的代表來教授公主法語,但他很快發現了他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一些弱點:精力不集中、不好學,她總是逃學,儘管表現得十分藝術(她從不讓老師們為此生氣)。這些問題同是困擾著安托內特的母親特蕾西婭皇后。她是個嚴謹的、本分的人,為了讓女兒也變成他這樣的一位受人尊敬的王后,在凡爾賽代表向霍夫堡宮提交了婚書之後,皇后讓他的女兒在自各兒的臥室里睡了兩個月,企圖時時刻刻感化女兒,使之成為稱職的王后。
1770年,瑪麗·安托內特在奧地利宣誓放棄一切在奧特權,她從此由一個奧地利特權公主成為法國太子妃。梅爾西大使的車隊帶著瑪麗·安托內特和她那些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走出奧地利、走出童年,他將要迎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一個完全不適合他的環境,一個葬送他一生幸福、最終埋葬他生命的環境。

國王和丈夫

瑪麗·安托內特在斯特拉斯堡被交給法國宮廷,連天來的疲勞、一個小姑娘對大場面的恐懼最垮了這個堅強高傲的女孩兒。她啜泣著投進新侍女長諾艾萊伯爵夫人的懷中。她是以這樣一種不合適的方式讓法國認識了他,最終也是以一種不合適的方式結束了這段法國之旅。
瑪麗·安托內特的婚禮在凡爾賽宮路易十四小教堂舉行。上等貴族們從法國各地趕來觀禮,這是凡爾賽的風俗,瑪麗·安托內特很可能就是從這時第一次接觸到這種令人反感和窒息的禮儀。他今後20年還要和這種禮儀鬥爭。她的丈夫,王太子路易對這種禮儀很漠然,他對什麼都很漠然,包括自己的妻子。
1774年,路易十五死在凡爾賽。路易十六順理成章繼承了王位,這四年時間裡,瑪麗·安托內特從未和丈夫有過“接觸”,他們的婚姻甚至還要再等三年才能成為事實。正是因為一個太子妃四年都沒有給貴族們帶來一個王位繼承人,瑪麗·安托內特成為王后的時候,儘管她同樣是什麼改革也沒有進行、什麼賦稅也沒有減輕,平民百姓主觀的、慣例式的向新王后報以熱烈的掌聲,而貴族們則一臉冷嘲熱諷,這是這段無後的婚姻令她被感羞辱。對於其他人來說,冷漠善良、缺乏男子氣的路易十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王”,因為他幾乎沒有獨立的政治主張,而對瑪麗·安托內特來說,他既不是國王,也不是丈夫。

母親

1776年,作為法國王后兄長的約瑟夫二世來到了法國。他此行的目的在於樹立自己的威信:在德國,人們知道約瑟夫是個作風樸實的皇帝,但在整個歐洲,人們只知道維也納的主人是瑪麗·特蕾西婭。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全面廢除農奴制),約瑟夫二世決定在歐洲文化的中心法國樹立自己開明君主的形象。
此行的另一個目的,是奧地利駐法國大使,瑪麗·安托內特的監護人梅爾西伯爵堅持請求他這么做。1770年瑪麗·安托內特成了法國太子妃(Dauphine),但這對夫妻的生活從來沒有納入正軌。約瑟夫二世,處於母親和大使的要求,親自來到凡爾賽,在這裡他了解到路易十六的身體狀況,並且全面地了解了瑪麗·安托內特的精神生活。臨走之前,約瑟夫給瑪麗·安托內特留下了一份“指示檔案”,這份檔案用問答的方式指導瑪麗·安托內特的行為舉止,此外,皇帝還稅服路易國王作了手術解決了他的生理困難。
1777年,在長達七年的等待之後,瑪麗·安托內特懷孕了。她生了一個女兒:瑪麗·特蕾西婭,昂古萊姆公爵夫人,她是瑪麗·安托內特的孩子中唯一活到法國大革命結束的一個。1781年,諾曼第公爵路易出生了,他在大革命爆發初期死於軟骨病。1785年出生的路易後來被稱為路易十七,是法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為是國王的人。1786年出生的蘇菲·貝亞特麗克絲只活了11個月,她的死結束了從1770年以來長達16年的婚姻生活,此後,瑪麗·安托內特在沒有生育。
危機
1785年的鑽石項鍊事件之後,瑪麗·安托內特明白在法國內部,又一股強大的力量正在阻撓她。四年之後,這種力量首先回了巴士底獄,然後摧毀了法國一千年的封建政治。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1791年,王室成員:國王、王后和他們的孩子被革命者送往巴黎。巴黎市長“請求”國王夫婦恩賜巴黎作為王室成員的永久居住地。性格懦弱善良的國王根本沒打算和大革命對抗,一切矛頭都指向王后。因此,當1792年王室成員逃離巴黎的時候,整個法國憤怒了,他們從瓦倫把王后一家抓回巴黎,迫使他們受審,他們甚至教唆無知年幼的路易王子(路易十七)在法庭上“指正”他母親的罪行。事實上,一個公正的人必須承認,法庭指正王后的罪狀(包括謀害兒子諾曼第公爵、叛國通敵等)她實際上一條也沒犯,真正要出死王后的理由是“她是大革命最大的敵人”。
儘管路易十六什麼也沒做(也許正因為他什麼也沒做才會落得如此下場),革命法庭還是認為,徹底的革命必須處死“人民公敵”,大量的貴族、政客被送上斷頭台。前國王路易1793年1月被押赴刑場,而他的妻子,從一開始就態度強硬的王后瑪麗·安托內特1793年10月16日被送上斷頭台。
家庭
父親:弗蘭茨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洛林公爵和托斯卡納大公)
母親:瑪麗·特蕾西婭(皇后,奧地利女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女王)
丈夫:路易·奧古斯都,路易十六(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
子女:1。瑪麗·特蕾西婭,昂古萊姆公爵夫人
2。王儲路易
3。路易十七
4。蘇菲·貝亞特麗克絲公主
其他重要家庭成員:瑪麗·安托內特有15各同胞兄弟姐妹,著名的有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
在波旁家族中,瑪麗·安托內特有兩個小叔:普羅旺斯伯爵後來成了路易十八,阿圖瓦伯爵後來成了查理十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