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勃洛可

瑪勃洛可

瑪勃洛可(Mabroc)成立於1988年4月29日,是一個真正整合型的品牌銷售公司,致力於發展創新產品在世界的茶葉細分市場,並致力于振興古老的茶文化。

概述

瑪勃洛可:Mabroc的logo 瑪勃洛可:Mabroc的logo

據瑪勃洛可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的公司和產品已經培育成為一個國際品牌,不過若要追根溯源的話,與英國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斯里蘭卡的茶葉產業,是由英國人奠定的。早在1867年,由英國人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引入。他從中國南部省份買了一棵品種優良的古茶樹,引種到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斯里蘭卡北部高地,然後拓展為第一個茶園,從此,奇蹟開始了。但我總覺得,一棵茶樹就演繹成一個奇蹟不太靠譜,應該是一批茶樹吧。

現在,讓瑪勃洛可全體員工感到自豪的就是,他們擁有詹姆斯.泰勒曾在一百多年前就擁有的戀人飛躍茶園,這是他們的血脈和基因,是他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源泉。全體員工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著這個茶園。

瑪勃洛可與合資企業夥伴一共擁有農業氣候區的27個種植園,種植面積內包括茶葉和橡膠等產品,占地13280公頃,範圍是相當大的。此外還擁有15900的員工,涉及茶園內間接的勞動人口達到54000萬。

旗下茶園

這次我們看到的諾瑞莉雅茶園位於海拔6000英尺以上,被東部山谷和西部大峽谷包圍。這一帶是斯里蘭卡的最高山峰群,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山上氣候濕潤,但又不受大雨侵襲,雨水過多的話會導致茶味變淡,導致品質降低。其次這裡終年受季候風吹拂,這也是出產高質量茶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利茶葉在調節氣候中順利發芽和生長。

我們注意到,山上茶園周邊還有很多柏樹,據說正因如此,空氣中總是瀰漫著柏樹的芬芳,同時還有野薄荷和桉樹所散發的特殊氣味。茶葉在生長期間會不斷吸收這種氣息,加工成品後,它的茶水比較清淡,但味道醇厚高雅,氣味芬香,有一種貴族品質。

與中國茶葉產生受季節影響不同的是,這裡一年四季都可採摘。西部地區在每年1月至2月採摘的茶葉品質和風味最佳。東部則在8月和9月採摘的茶葉品質最佳。也就是說,諾瑞莉雅品牌的茶葉在一年四季都有保障。

我們在山上看到周邊環境處於雲霧繚繞的情景中,有著天堂一般的寧靜與美麗,在茶園中,辛勤的採茶女正在採摘鮮葉,奇怪的是,她們每人手上都有一根竹棍,橫在茶樹上就可以測量可採摘高度,決不採摘竹竿以下部分的葉子,竹竿上面的嫩葉是當天採摘的對象。今天不少國家已經的茶葉採摘已經機械化了,但這裡還實現著手工採摘,因為有經驗的採茶女工具有敏銳的判斷力,採摘的茶葉遠勝於機器採摘的。

採茶女工每天的工作量是20公斤,超出的部分另會增加酬金,她們的月收入相當於700到800人民幣。

斯里蘭卡出口的茶葉主要為散裝茶,也有一部分品質更優良的是裝盒裝罐的袋泡茶。散裝茶出口到不同國家地區以後,由進口國再加工和包裝。為增加產品附加值,斯里蘭卡在出口散裝茶同時還注意出口茶葉的深加工,目前已有小包裝茶、袋泡速溶茶、各種果味茶等等。瑪勃洛可公司就是以出產優質包裝茶為主的大型企業,尤其是諾瑞莉雅這個系列品種,最受國際社會認可,連歐洲的一些皇室成員也長期享用這個品種。

延伸閱讀

錫蘭茶之父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1835年出生於蘇格蘭北部的一個農村之家,9歲喪母之後迎來的繼母對他並不太好。泰勒很聰明,由於在教會學校的成績優異,14歲就當上了學校助理來掙錢養家,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童年。所以,當在錫蘭咖啡園裡幹活的表兄邀他去錫蘭的時候,他很快就接受了邀請。1852年,17歲的泰勒與其它10幾名蘇格蘭人一起登上去錫蘭島的旅途,一個-----他從此再也沒有返回的旅途。

在錫蘭康提,他以年收入100英鎊的條件被僱到咖啡園幹活。這時候的錫蘭咖啡園,正處於栽培的全盛時代。儘管雇用泰勒的納拉荷納咖啡園在當時是當地最大的咖啡園,泰勒很快就被指派去開發另一個名叫納蘭和那(Naranghena)的新地方。在那裡,他為員工們建造了一個臨時的住所,這個由幾根柱子和幾條木板支撐起來的小屋,每到夜間,就有一些老鼠從外邊進來尋找食物…接著就是颳風,這個地方總是颳風,有時候刮颱風,颱風一走,接著就是雨季,很冷……不知那些光著身子的咖啡園工人怎樣忍受這樣的日子……

忍受著艱苦的條件,泰勒得到了一起在咖啡園工作的工人的信賴,老闆也開始對這個年輕人另眼相看。很快,他又被委派到另一個新的地方,這次的任務一是開墾荒地,二是開拓新的咖啡園。Taylor在那裡不僅種植咖啡,還被委派栽培金雞鈉樹(也稱奎寧樹),一種可以用來預防霍亂和黃熱病的植物。一定是很有種植的天賦,咖啡和金雞鈉樹在他的手下都長勢很好。然而,1867年,一場突然降臨到咖啡園的疫病,不僅使泰勒所在的咖啡園受到打擊,幾乎錫蘭的所有咖啡園都未能倖免。面對這次災難,Taylor開始尋找補救的辦法。恰好納拉荷納咖啡園主將他們剛弄到手的阿薩姆種茶樹交給了泰勒,讓他在咖啡園裡試種一下。也就是這次的嘗試,,使泰勒與紅茶結下不解之緣,使他的名字永遠留在錫蘭紅茶史上。

泰勒試種的茶樹是阿薩姆茶在其他地區商業性栽培成功的最早範例之一。泰勒不僅十分注意茶樹的成長環境和種植情況,還將從印度北部的農園學習來的制茶方法,結合自己的經驗不斷的改良制茶技術,在制茶上,他特別關注兩點,一是茶葉的商業性種植。比如在採摘時,應該摘什麼葉子,以及摘葉子的那個部位,一棵樹大約取多少葉子能夠保持摘下的茶葉整體擁有均勻平衡的口感,泰勒都一一的對茶園員工--------多為塔米爾族人進行了認真傳授。

經過泰勒的各方面努力製作出來的紅茶,立即在錫蘭的茶葉交易中買了好價。泰勒的茶葉被送回到老家英國,不出意料,比在錫蘭本地的評價還要高。泰勒的名字也從此在倫敦傳開。歷史的車輪進入到1880年,倫敦的茶葉店裡,泰勒茶—Taylor’s tea也與那些早已被英國人所熟悉的中國茶以及從印度運來的大吉嶺茶一起擺在了櫃檯上。

泰勒是一個被稱為一個身高1米8,體重100公斤的大漢。留著蘇格蘭人特有的小鬍子。他性格極為內向,據說從未參加過任何蘇格蘭人的聚會,一生都是在他的魯拉孔德拉茶園裡度過。1890年,錫蘭農場主協會為表彰他對錫蘭紅茶的貢獻,決定向他頒獎,獎勵內容包括獎金和專門為他從倫敦購買的茶具。協會主管在邀請信中寫道:‘僅以此獎來表達我們對您的感謝,感謝您為創建錫蘭紅茶和金雞鈉樹產業做出的努力和偉大貢獻,並希望您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到協會來領取獎品和獎金’。兩天之後,泰勒的回信被送到了主管的手中,泰勒寫道:

“謝謝您的來信。我向大家表示謝意,也同時希望茶具的禮品能夠通過非官方的形式送給我…因為如果用正式的方式送給我,我必須在大家面前講話,這在我將是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講話,而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在大家面前發言。請大家原諒我以這種書面的形式向大家表示謝意,我會在日後將自己的紅茶工作情況寫成報告提供給大家。”

內向的泰勒,就連一個公開向他表示謝意的機會也沒有提供。

1892年5月,五七歲的泰勒患上痢疾,兩天之後,他在自己度過大半生的魯拉孔德拉茶園的小屋裡去世。據與他一起工作的塔米爾族人說,他得病之後,還在指示當天的採摘茶量,並要求員工匯報當天的制茶結果。看來,泰勒心裡想的只有一件事,制茶。

關於泰勒的葬禮,是這樣被形容的:

泰勒的遺體被24個塔米爾族人抬著,徒步24公里,從魯拉孔德拉茶園一直走到康提市內的基督教墓地。24個人分成兩組,每走5公里輪換一次。一行從早上出發,到墓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4點。一路上跟隨上來的塔米爾族人越來越多,很多主婦甚至是帶著圍裙參加了進來,大家一邊走一邊喊:

“我們的泰勒,錫蘭紅茶之父”

泰勒終身獨身。他在生前也從未再次踏上英國的國土。17歲離開蘇格蘭,他再也沒有見過他的家人,父親和兄弟姐妹。他的唯一的一次休假是到印度大吉嶺,周圍的人都稱這次旅行為與其說是休假倒不如說是去研究茶葉。

錫蘭人以自己的錫蘭茶為驕傲,他們稱泰勒為錫蘭茶之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