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這部電影是由萊納·華納·法斯賓德導演,是德國上映的一部對白語言為德國,上映於1978年的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英文名: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中文譯名: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導 演:萊納·華納·法斯賓德

編 劇:彼得·梅特斯海默(法斯賓德 提供構思)

攝影:米夏埃爾·巴爾豪斯

主 演:

漢娜·許古拉(飾瑪利亞)

克勞斯·勒維馳(飾赫爾曼)

上 映: 1978年

地 區:德國

語 言:德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暫無

時 長:暫無

類 型:劇情片

分 級:暫無

劇情簡介

影片講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女性的故事。

1944年,瑪利亞和赫爾曼.布勞恩來到某市政府結婚登記處登記結婚,恰逢盟軍轟炸,在爆炸聲中,瑪利亞和赫爾曼趴在地上籤了字,之後,赫爾曼就上了戰場,從此音訊全無。

瑪利亞為了生活,只好到盟軍開的酒吧去當了“只賣啤酒,不賣自己”的女招待,並認識了美國黑人軍官比爾。後來赫爾曼的戰友回來,帶回了瑪利亞的的丈夫戰死的訊息。瑪利亞非常傷心,但她不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來代替流淚。

瑪利亞從此與比爾同居並懷孕。一天,瑪利亞與比爾在一起的時候,門突然被推開,赫爾曼回來了!瑪利亞沒有一點點的愧疚感,充滿了再次見到丈夫的喜悅。赫爾曼與比爾扭打起來,瑪利亞用酒瓶猛擊壓在赫爾曼身上的比爾的頭部,誤將比爾打死。法庭審問時,赫爾曼承擔了罪名,替瑪利亞坐了牢。

瑪利亞不久認識了法國工廠主奧思瓦爾德,當了他的私人顧問和情人,但她心裡一直有自己的原則:她能把肉體給奧思瓦爾德,但那只是為了掙錢的“工作”而已,她愛的仍是自己的丈夫赫爾曼。她去監獄看望赫爾曼時,把這一切都告訴他。

奧思瓦爾德想娶瑪利亞而被拒絕,他偵察到原來瑪利亞有丈夫,於是他去監獄看望赫爾曼,與他達成了一項兩個男人之間的秘密協定。 赫爾曼出獄後,遠走加拿大,只留了一張字條給瑪利亞,告之當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的時候才回來,並每月寄給瑪利亞一朵玫瑰花。

瑪利亞對赫爾曼的話不能理解,只能每月等待寄來的玫瑰花。瑪利亞的情緒越來越惡劣,連聽到奧思瓦爾德的死訊也無動於衷。 一天,赫爾曼突然回到家中,瑪利亞很興奮,此時,奧思瓦爾德的代理人前來宣讀遺囑,將財產的一半給自己心愛的女人瑪利亞.布勞恩,另一半則給了“我的朋友”赫爾曼,因為二人曾有約,赫爾曼答應奧思瓦爾德在奧的有生之年,把自己的妻子租給他,條件是獲得奧財產的另一半 .

瑪利亞得知真相,精神崩潰了。但她沒有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代替流淚。點燃了煤氣,在一片爆炸聲中,二人的婚姻灰飛煙滅。

瑪利亞的經歷帶有典型性,代表了戰後婦女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經濟的起飛與精神的幻滅。瑪利亞與戰前所有的女性一樣,都以傳統的婚姻為神聖。在愛情觀念上也是如此,“只能把愛情獻給一個人”。 她心中一直以為她自己是在維護著神聖的婚姻,而事實上,她早已一步步把神聖的傳統背叛掉了,可是,這一切能怪她嗎?她要養家餬口,要用錢把監獄裡的丈夫救出來,她不委身於奧思瓦爾德還能怎樣呢?究竟是瑪利亞出賣了自己,還是現實出賣了她?

很難說清楚,就像影片結尾的那場爆炸,究竟是意外還是自殺一樣難以判斷。但唯一可以判斷的就是,生活就是如此客觀的一種“存在”,而瑪利亞必須適應這種現實生活下去。 奧思瓦爾德受過良好的教育,漂亮有禮貌。他追逐自己渴望的愛情,不惜一切代價。赫爾曼愛自己的妻子,卻也為了自己的尊嚴背叛了妻子。他甚至一點都不了解自己的妻子。

現在的社會我們面臨同樣的問題,婚姻怎樣才是神聖的,我們還有勇氣和信念去維護婚姻的神聖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