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

瑟瑟

瑟瑟 sèsè(輕聲) rustle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例如秋風瑟瑟;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shiver形容顫抖,例如瑟瑟發抖。Gem寶石名,例如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真者透碧—— 《通雅》。

基本信息

人物

【人物·長安幻夜】

被封在商代古墓出土玉器里的小鱷魚一隻.....性別女..李琅琊前世的好友..小說中常常變成碧色衣裙的小蘿莉出場,不過目前為止還不會說話……

(4)碧綠色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瑟瑟瑟瑟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釋

[shiver]∶形容顫抖 瑟瑟發抖 瑟縮 sèsuō [cower;curl up with cold] 身體因寒冷、驚恐等而蜷縮、抖動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瑟瑟 sèsè [rustle]∶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

基本字義

sè ㄙㄜˋ

1. 弦樂器,似琴。長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後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2. 矜持端莊的樣子。

3. 〔~~〕a.形容輕微的聲音;b.形容顫抖。

4. 潔淨鮮明的樣子。

方言集匯

◎ 粵語:sat1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xid5 [寶安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台灣四縣腔] sit7 [東莞腔] sit7 [陸豐腔] sit7 [梅縣腔] sit7 [海陸豐腔] sit7

賞析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線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

秋風瑟瑟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風箏》

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魯迅《故鄉》

他瑟瑟縮縮地走到任天華面前。——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