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辭·風入松歌

美人援琴弄成曲,寫得松間聲斷續。 先寫《風入松》樂曲的創作及其特點:“美人援琴弄成曲,寫得松間聲斷續。 然後詩人進而寫《風入松》樂曲的彈奏及其音樂效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風入松歌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皎然 
【文學體裁】樂府詩、雜言詩

作品原文

風入松歌
西嶺松聲落日秋,千枝萬葉風溜溜。
美人援琴弄成曲,寫得松間聲斷續。
聲斷續,清我魂,流波壞陵安足論。
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
風何淒兮飄飉,攪寒松兮又夜起。
夜未央,曲何長,金徽更促聲泱泱。
何人此時不得意,意苦弦悲聞客堂。

作品賞析

《風入松歌》,樂府古題,屬《琴曲歌辭》。《琴集》曰:“《風入松》,晉嵇康所作也。”古辭今不傳。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詩僧,自言“禪心不廢詩。”他不僅作詩,還有詩論傳世。他的《詩式》頗有一些精到的見解。他這首《風入松歌》不僅生動地再現了《風入松》樂章的音樂形象和所流露出來的情思,而且體現了詩人對現實與藝術,自然美與藝術美關係的深刻理解。  
詩的開頭先從大自然中風入松林的音響寫起:“西嶺松聲落日秋,千枝萬葉風溜溜。”太陽落山的時候,秋風吹動著西山的松林,千枝萬葉溜溜作響,匯成洪大的松濤。詩人精煉而傳神地描繪了秋日傍晚西山的松濤,緊扣《風入松》本題。接著由對自然界風聲的描寫轉寫《風入松》樂曲。先寫《風入松》樂曲的創作及其特點:“美人援琴弄成曲,寫得松間聲斷續。”美人指彈琴的友人,不一定是女子。他拿琴彈出樂曲,斷斷續續的琴聲把西山的松濤描繪出來,把自然的風聲轉化為動人的樂章,把自然美轉化為音樂美。“聲斷續,清我魂,流波壞陵安足論。”那斷斷續續的琴聲使人感到心魂淒清,與曲中描繪的松濤比起來,那毀壞山陵的洪濤也不值一提了。這裡詩人生動形象地寫出《風入松》樂曲的產生及其曲調淒清悲涼,聲調高亢洪亮的特點。然後詩人進而寫《風入松》樂曲的彈奏及其音樂效果。“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在一個靜謐的明月之夜,美人用七弦琴彈奏著悲涼淒清的曲子。“少商”指琴的第七弦。“含少商”就是用七弦。“照清徵”《全唐詩》作“點清徵”,也就是彈奏淒清悲涼的徵調。《韓非子·十過》云:“(晉平)公問師曠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可見清徵比清商更為淒清感人。詩人先點明彈奏的時間和環境,烘托出一種靜謐淒清的氣氛。接著具體地再現樂曲中的音樂形象:“風何淒兮飄飉,攪寒松兮又夜起。”琴聲打破了月夜的靜謐,好象淒烈的秋風在夜間颳起,攪動著寒松的千枝萬葉,形成洪大的松濤。這裡詩人一方面用音樂形象點明美人所彈奏的是《風入松》樂曲,同時也表明了美人琴藝的高超,對他能夠用音樂藝術充分地再現自然美表示讚嘆。句中“兮”的使用增加了詠嘆的意味。最後又從樂曲的音樂形象回到樂曲的彈奏上來,點出音樂形象所包含的情思和給人的感受:“夜未央,曲何長,金徽更促聲泱泱,何人此時不得意,意苦弦悲到客堂。”“夜未央”是夜未盡,夜還長,點明時間的推移。“金徽”是系琴弦的精美的繩子。“促”是緊促。“泱泱”,形容聲音宏大。這裡是說夜已經很深了,樂曲好象總也彈不到頭。在這寂靜的深夜,琴聲顯得格外洪大清亮。不知是誰將自己失意悲苦的情懷借琴聲傳到客人住的地方,使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客人也感到失意愁苦而不能入眠。更進一步點出《風入松》樂曲所包含的失意悲苦的情思及其感人的力量。
這首詩由風入松的自然音響寫到《風入松》樂曲的創作及其特點,最後寫到《風入松》樂曲的彈奏及其藝術感染力。從而形象地說明了自然美是藝術美的源泉,藝術美是自然美的主觀反映,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因而比單純的自然美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皎然論詩很重視“取境”。他說:“夫詩人之思初發,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這首詩一開頭詩從風入松林的自然音響寫起,創造了一個清遠的境界,起了籠罩全篇的作用。詩中的意象無不帶著清遠的意味。在結構上,這首詩層次分明,轉結自然,如水到渠成,形成一種自然的流勢,毫無勞神費力之感。這首詩意象的清遠意味和行文的自然流勢,形成了它清淡閒逸的藝術風格。

作者簡介

皎然(約720—約800),中唐詩僧,俗姓謝,字清晝,晚字晝,人尊稱“晝上人”。湖州長城(浙江長興)人,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