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鎮

琉璃河鎮

琉璃河鎮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東南端,東部與北京市大興區交界,南部與河北省涿州市接壤,是“首都的南大門”。全鎮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非農業人口2.05萬人。總耕地45118畝。轄4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是房山區平原鄉鎮中面積最大、行政村最多的鄉鎮。

基本信息

鎮情概況

琉璃河鎮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東南端,(北)京廣(州)鐵路、京保公路、京石高速公路、107國道南北貫穿全境。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流經本鎮,交通發達,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境內擁有距今3049年的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因此被稱為“北京之源”。

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琉璃河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琉璃河人民公社,轄竇店、交道、東南召、窯上、琉璃河5個工作站。1960年各工作站分別改稱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0年2月改鄉為地區辦事處。原¬屬河北省良鄉縣。1958年良鄉縣與房山縣合併為周口店區,並劃歸北京市,時屬周口店區。1960年撤銷周口店區,改為房山縣,時屬房山縣。1987年1月房山縣與燕山區合併建房山區後,又改屬房山區。2002年東南召鎮與窯上鄉併入,形成今轄域範圍。
該鎮地處大石河、小清河、永定河沖積平原¬,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大石河、小清河、挾括河等。鎮西部地區主要為大石河流域,土質肥沃,多為壤土和黏土,適宜糧食和林木生長;鎮東部地區,尤其是小清河與永定河之間地區,土質多為沙土,適宜林果生產。全鎮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區域主要集中在鎮中西部地區,面積37860畝。東部地區以林果為主,果樹面積14056畝,其中百年以上的梨樹就有一萬多畝,且成方連片。果品主要有梨、桃、蘋果、葡萄等。其中以鴨梨、酥梨、黃金梨最為著名,素有“京郊梨鄉”之稱。
琉璃河原¬為古鎮。1949年前即有中心國小1所、鐵路國小1所。現有中學3所,國小12所。有衛生院3所,各村均上設有醫療站。郵政支局(所)3處,電信支局3處,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6000門。域內有35家中央、市、區屬企事業單位和駐軍武、警單位,其中包括市屬大型企業——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廠。擁有占地1000畝的高爾夫俱樂部二處,具有承辦國內外正式比賽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 實施“內聚人心、外聚人氣、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內增實力、外擴影響”的三步戰略,進一步明確琉璃河鎮的功能定位,探索新的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和諧村社”建設為突破口,規劃完善“一城三區”的產業布局,通過“兩加強”、“三加快”的具體措施,加速實現“六個提高”,著力打造經濟強鎮、旅遊新鎮、文化名鎮、最終向“和諧琉璃河”的目標邁進。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營業收入49.5億元,財政收入9015萬元,人均純收入9319元。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全鎮農機總動力84540千瓦,大型農業機械630台,基本實現了糧田噴灌化。鎮域內各類企業共3010家,從業人員14000人,主要包括建築、建材、化工、造紙、鑄造、印刷、加工、交運、商飲服務和房地產等。興河造紙廠生產的“金宇”牌餐巾面巾紙、衛生紙和編織紙,天鴻順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鴻”牌肉鴨和三江宏利鴨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三江宏利”牌肉鴨,中原¬肉聯廠生產的“佳輝”牌熟肉製品,在全市乃至全國享有聲譽。南白小提琴廠(北京市第二提琴廠)生產的“星海”牌小提琴遠銷國外。琉璃河勞保用品廠生產的“盾”牌安全帽行銷全國。
1996年,琉璃河中心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獲得了市首規委批准。2000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琉璃河鎮為全市重點建設的33個小城鎮之一。2001年,小城鎮建設正式啟動,重點完成了總長2200米的琉璃河大街公路建設和大街兩側的商宅建設,住宅小區和其他城鎮基礎設施也開始起步,2008年琉璃河鎮中心區控規獲得首規委批覆,當年城鎮建設資金達2.9億元。
琉璃河鎮歷史悠久,境內有很多重要文物古蹟。商周遺址是我國已發現的重要遺址之一,對研究我國商周時代的文化和北京建城史具有重大意義。該遺址中心部位在董¬家林、黃土坡村一帶,目前,已發現商周時代的古城遺址和同時代的200餘座墓葬,現已發掘的墓葬60餘座,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青銅器、陶器。這裡被認為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始封地,是燕國最初的都城所在。
西周燕都遺址,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建於公元前1045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周遺址的發掘將北京建城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餘年,西周燕都遺址是北京城的發源地,琉璃河因此被稱為“北京之源”。
琉璃河上有明嘉靖年間(1545年)修建的九孔聯拱實心欄板石橋、有¬為皇帝行宮的老公廟(岫雲觀)一座,現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年間(1684年)於在鎮境內永定河西岸堤上修建金門閘,是清代200多年間治理永定河的重要水利工程,上有乾隆御筆題詩。該鎮立教村有元代梁斗南(都運官)墓和後世建的天主教堂。
該鎮具有陸路和水運之便,自古以來北京出入西南的咽喉,此地便逐漸成為商業集鎮和水陸碼頭。宋代詩人范成大途徑此地曾賦詩:“煙林蔥茜帶回塘,橋影驚人失睡鄉。陡起褰幃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鴛鴦”。
因該鎮地勢低洼,全區50%的河流匯聚於此,故多水災。曾在1939年因永定河決口,洪水泛濫,殃及此地,大批農田被淹,房屋多有倒塌。1951年、1963年分別發生過大的水災,1976~1979年連續水災,均造成一定損失。此外,風災、旱災、雹災、蟲災也常有發生。
現107國道、京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自東北向西南斜穿過境,於琉璃河設火車站,並有鐵路支線從琉璃河通往周口店、房山等地。目前,該鎮村與村間皆有公路相通,交通極為方便。

經濟狀況

農業

全鎮糧食作物占地面積3722.6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區域主要集中在鎮中西部地區,糧食總產量2380.8萬公斤,每公頃產4562.49公斤。東部地區以林果為主,果樹占地面積1064.3公頃,鴨梨、酥梨、黃金梨最為著名,素有“京郊梨鄉”之稱,果品總產量達2.71萬噸。全鎮農機總動力2.88萬千瓦。大型農業機械507台(件),基本實現了糧田噴灌化。全年出售牛奶818.3噸、鮮蛋1079.5噸、肉類1.35萬噸。蔬菜總產量8.18萬噸,其中出口蔬菜3280噸。

工業

全鎮有鄉鎮企業2080家,從業人員2.22萬人,其中集體企業39家,規模以上企業17家。主要包括建築、建材、化工、造紙、鑄造、印刷、加工、運輸、食品、餐飲服務和房地產等。北京龍建天鴻順鴨業有限公司和北京三江宏利牧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肉鴨系列產品,興河造紙廠生產的“金宇”餐巾紙、面巾紙、衛生紙和編織紙,中原肉聯廠生產的“中原”熟肉製品,在全市乃至全國享有聲譽;南白小提琴廠(北京市第二提琴廠)生產的“星海”小提琴遠銷國外。琉璃河勞保廠生產的“盾牌”安全帽,被國家勞動部評為全國勞動防護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唯一監製產品,產品行銷全國。境內有35家中央、市、區屬企事業單位和駐軍武警單位;擁有占地123公頃的高爾夫俱樂部,並已具備承辦國內外正式比賽的能力。

文物古蹟

琉璃河境內有西周燕都遺址,西周燕都遺址是西周燕國的都城,建於公元前1045年,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琉璃河大石橋和琉璃河岫雲觀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河商周遺址位於房山區琉璃河內。距市區43公里。範圍包括琉璃河北部的三街、洄城、劉李店、董家林、黃土坡、立教、莊頭/西南呂等村。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包含居住址、古城址和墓葬區3部分遺存。這處古文化遺址從70年代初開始發掘,通過對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研究,認定屬商周二代的古文化遺存。境內還有僅次於盧溝橋的琉璃河大橋,琉璃河大橋位於琉璃河段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橋,其規模僅次於盧溝橋。琉璃河又名大石河,古稱聖水,流經這裡東行,匯入拒馬河,每到汛期,原建木橋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修此橋。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餘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築,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嘉靖四十年(1561),向南北兩方督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後20餘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石橋之一。

社會事業

琉璃河鎮文衛體等事業蓬勃發展。鎮內擁有文藝演出團體40餘個,包括:京劇團、評劇團、河北梆子劇團、腰鼓隊、秧歌隊等等。目前,全鎮有16所完全國小、3所中學,幼稚園、技工學校、中專學校等不同教育層次的教育設施。此外,還有設施齊全、技術先進的4所鄉級衛生院和47個村級衛生所、3個多功能敬老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