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藝品

琉璃工藝品

Glass Crafts用低熔點的玻璃製成的工藝品。又稱料器。琉璃古稱璃、流離、吠璃、璧琉璃、琉璃等,釋義不一。據《翻譯名義集》和《漢書》等記載,琉璃原為梵語,漢代名璧琉璃,為寶石名稱,青色,瑩澈有光,光彩紛繁陸離,因而得名。當時主要產於大秦(古羅馬帝國)、賓(今克什米爾一帶)等國。但《魏書》等記載,璃是以礦石冶煉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稱頗黎、玻。現在,琉璃是中國傳統玻璃的泛稱,以區別於從國外引進的現代玻璃。山東淄博和北京是中國琉璃工藝品的傳統產區。

正文

用低熔點的玻璃製成的工藝品。又稱料器。琉璃古稱瑠璃、流離、吠瑠璃、璧琉璃、毘琉璃等,釋義不一。據《翻譯名義集》和《漢書》等記載,琉璃原為梵語,漢代名璧琉璃,為寶石名稱,青色,瑩澈有光,光彩紛繁陸離,因而得名。當時主要產於大秦(古羅馬帝國)、罽賓(今克什米爾一帶)等國。但《魏書》等記載,瑠璃是以礦石冶煉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稱頗黎、玻瓈。現在,琉璃是中國傳統玻璃的泛稱,以區別於從國外引進的現代玻璃。山東淄博和北京是中國琉璃工藝品的傳統產區。

沿革中國琉璃歷史久遠。西安出土了西周時期的淺綠色的琉璃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琉璃已用於制碗、巵(盛酒器皿)、硯匣、屏風以及大量的佛像身上的裝飾品。隋唐時期,琉璃品種多,用途廣,除了製成碗、瓶、盤外,還用於門、窗、屏風的裝飾。唐代後期,婦女以琉璃為釵(髮髻上的首飾)、釧(手鐲),直至宋代紹熙年間(1190~1194)仍然流行。山東博山出土了元代後期銀子市琉璃爐址。元代宮廷手工藝作坊也設罐玉局,爐址可能在大都(今北京),生產模仿玉石的琉璃。明代,宮廷御用監在博山顏神鎮設琉璃作坊,燒造青簾(青色琉璃珠串成的帘子)等。雲南昆明和永昌的琉璃在明代也很著名,有黑、白、紅、鵝黃、鴨綠等色,品種以圍棋子為主。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宮廷在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下設玻璃廠,生產杯、碗、瓶、盤及鼻煙壺等,玻璃廠的原料和匠師來自博山、廣州等地。琉璃的色彩有玻璃(透明)、珍珠(乳白色)、凝脂(羊脂)、霽雪、藕粉、紅、藍、紫、黃、綠、金星等10多種,至乾隆年間(1736~1795)已達20多種。

工藝博山傳統琉璃的原料來自周圍山區,主要有馬牙石、紫石、硝以及銅、鐵、丹鉛等屬鉀鈣玻璃,但現在多來自外地屬鈉玻璃。各種原料(稱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方,裝入硝罐,放入爐內熔融,達到1400~1500℃時即成琉璃熔液(稱熟料)。彩色琉璃的傳統配方以銅、鐵、鉛、鈷等金屬顯色。20世紀初,採用西方玻璃工藝,以純鹼為助熔劑。

製造實心琉璃工藝品時,用鐵杖從爐內挑出琉璃熔液,然後以滴、纏、戛、揉、點、引鏇等技藝或模型澆注。製造空心琉璃工藝品,主要以鐵管(又稱吹筒)下端粘取琉璃熔液,用口運氣吹成。吹制時,手不斷鏇轉,急緩得宜,使熔液不流不凝;吹氣之力要壯弱相調。用力過大,則器皿破裂;用力過小,則器形不正。同時以剪刀作為造型的工具,或引長,或截短,或拗曲,或突高,或低凹。此外,還有工藝獨特的套料。它是在器皿胎地(一般為白色)上,按照圖案粘以彩色琉璃,然後利用碾玉技藝,將彩色琉璃琢碾成圖案,製成兩種色彩或多種色彩的器皿。乾隆年間,套料作品流傳國外,並被稱為乾隆琉璃。

品種傳統的品種有首飾、燈具、屏風、念珠、圍棋子、魚缸、花瓶、鼻煙壺、鳥獸、花球等。20世紀以來,又有花插、花果、掛屏、盆景以及模仿白玉、珊瑚、孔雀石等玉石的人物、鳥獸等。

琉璃的起源學說

作為古老中國傳統工藝中獨有的一種古法材料和工藝,中國古法琉璃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關於琉璃的起源一直以來都莫終一是,也無從可考,只有流傳已久的“西施淚”的故事傳載了一段千古情殤。

相傳,春秋末年,范蠡為剛繼位的越王勾踐督造王者之劍,歷時三年得以鑄成。當王劍出世之日,范蠡在劍模內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粉狀物質,與水晶融合後,晶瑩剔透卻有金屬之音。范蠡認為這種物質經過了烈火百鍊,又有水晶的陰柔之氣暗藏其間,既有王者之劍的霸氣,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到的及至。於是將這種物品稱為“劍道”,並隨鑄好的王者之劍一起獻給越王。

越王感念范蠡鑄劍的功勞,收下王者之劍,卻將“劍道”原物賜還,還以他的名字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

當時,范蠡剛遇到西施,為她的美貌折服,驚為天人,他認為金銀玉翠等天下俗物俱無法與西施相配,所以訪遍能工巧匠,將以自己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

不料,這一年戰事又起,勾踐聞知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兵馬,意圖討伐越國以報父仇,所以決定先發制人。范蠡苦諫未果,越國終於遭到大敗,幾近亡國,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別時,西施將“蠡’送還給范蠡,傳說中西施的眼淚滴在“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到西施的淚水在其中流動,後人稱之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這個名字演變而來的。

1965年,湖北江陵一號墓中出土了一把歷經千年卻鋒利如昔的傳奇古劍,劍格處鑲嵌著兩枚淡蘭色的琉璃,劍身的鳥篆文赫然顯示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越王勾踐劍上裝飾的琉璃,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琉璃製品。無獨有偶,其後,在河南輝縣發現的“吳王夫差劍”上,劍格處也鑲嵌了三塊無色透明的琉璃。

兩位糾葛一生的春秋霸主,以赫赫戰績稱霸天下,“王者之劍”絕不僅僅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更被他們視為生命一樣珍貴。兩位傳奇的王者,不約而同地將琉璃作為自己隨身配劍上唯一的裝飾,不由得為那段關於古法琉璃起源的傳說平添了幾許神秘。

我們無法確認中國古法琉璃的起源,大抵在西施淚的傳說之前只有許多人文或是神話的傳說。但相對於西方玻璃起源的傳說,范蠡鑄劍發明了琉璃的傳說則更具中國文化的浪漫主義色彩。

傳說,玻璃是腓尼基人(黎巴嫩人)發明的。在3000年前,一群運送天然蘇打的腓尼基海員,在地中海的一片海灘上燃起了篝火,他們用大塊的蘇打墊腳,支起了大鍋。飯後,人們在火堆的餘燼中,發現了一種象冰一樣的物質,原來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於蘇打的主要成分碳酸鈉混合後,在高溫下熔化,成為了鈉玻璃。

另有一說,玻璃是源起於古埃及,由一位聰明而細心的陶器工匠在燒陶的過程中發現的。

事實上我們一旦從學術的角度分析,這些傳說立即就失卻了他們存在的依據。

二氧化矽的熔點約為1700度,以鈉質為助熔劑後,形成的鈉玻璃的熔點也在1450度左右,而即便是採用現代的優質燃煤,普通的爐膛內的溫度最高也只在600度左右,更不必說3000年前的篝火。從溫度上看,只有古埃及的制陶說還略有可能。

將東西方的傳說相比較,儘管“鑄劍說”具有一些中國獨有的神話與浪漫主義色彩,但從物理和化學的角度看仍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對於傳說細節上的真實性,我們可以不去計較,但體現出的中國古法琉璃與西方玻璃起源最大的區別所在,卻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根據對出土琉璃的化學成分分析,中國琉璃的主要助熔劑為“鉛鋇”(與天然水晶極其接近),而西方的古代玻璃以“鈉鈣”成分為主(與沿用至今的玻璃窗。玻璃杯相同)。在西方的玻璃配方中“鋇”的成分幾乎從未出現,“鉛”的使用亦是如此,而西方真正的含鉛玻璃要到公元十八世紀才廣泛使用,較之中國的古法琉璃工藝,整整落後了兩千多年。

我們知道,鑄造青銅器所需要的溫度極高,熔化琉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完全沒有問題,其次青銅器的配方,需要在銅中加入鉛(方鉛礦)和錫,鋇是古代鉛礦(方鉛礦)的共生物,不能分隔,所以古法琉璃鉛鋇共存是必然。再者,古代鑄劍的砂模里含大量的二氧化矽,這樣生成琉璃的材料。溫度。助熔劑條件具備,其他的一切也就自然順理成章了。

在中國的許多專著里都提到,琉璃是以流利母和琉璃石混燒而成。

《錢圍山業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晶。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顏山雜記-琉璃篇》中“取彼水晶,和以回青……”的工藝記載也進一步映證了這種工藝的延續。

從現今出土的文物判斷,西方出現半透明玻璃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比中國古法琉璃出現的時間晚了近300年,出現透明玻璃的時間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比文獻記載的三國時期的吳主琉璃屏晚了1000多年。而西方出現人造水晶(類似琉璃成分)的年代大約在19世紀末,較之中國古法琉璃的出現則晚了2000多年。

歷史悠遠的中國古法琉璃,從嚴格意義上講,其物理狀態應界定為一種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狀態,從出土文物看,現今出土的最早的琉璃依然是“越王勾踐劍”上的飾品。從材料上看,琉璃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水晶和玻璃的一種古法材料和工藝。

配圖

喜上眉梢喜上眉梢

如何鑑賞琉璃

A、 欣賞光影效果,

B、 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C、 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淨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F、 從工藝角度欣賞古法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徵。

G、 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唯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相關連線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鑑別“水琉璃”與古法琉璃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 琉璃屬於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里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價格低的“水琉璃”製品,事實上,這是一種“仿琉璃”製品,並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為商家的刻意所為與消費者的誤解,才會有“水琉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方言習慣中,“水貨”意為“造假”或“仿製”,故的真實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制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與琉璃的區別主要在:

1、樹脂折射率低而致產品的質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鉛水晶玻璃的晶瑩感。

2、重量區別,水琉璃的重量約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顏色不穩定。

“水琉璃”的識別特徵:

“水琉璃”的材質是樹脂、水晶膠等化工原料,類同於透明塑膠,其特點是:

A、色澤:明顯的化工色素,同塑膠製品。

B、密度:等同於塑膠,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屬檔案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矇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費者只需仔細辨別即可識破。

C、聲音:與塑膠製品相同。

D、透明度:明顯渾濁,不通透

E、保存時間:一至兩年後即開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說:時間越長,就越象塑膠。

古法琉璃的識別特徵:

A、色澤: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純色為主,混合後會爆裂或者混濁。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種顏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於玻璃,略高於水晶,且手感滑潤。

C、聲音:輕輕敲擊古法琉璃會有金屬之音。

D、透明度:界於玻璃和水晶之間,偶有燒制流動過程產生的少量氣泡。

E、保存時間:無限期,從材質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變色,今天從漢王劉勝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澤如新,剔透如故。

工藝介紹

據介紹,生產琉璃的原料由於採用含24%鉛的晶質玻璃,所以熔點只需要800多度,此時的二氧化矽如麥芽糖一樣能夠自由流動,待降溫後即可形成各種形狀的工藝品。整個脫蠟工藝流程前後共4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以讓你前功盡棄。比如,如何保證琉璃充滿模具的各個細節:倒鉤、圓圈、直角,每件琉璃品各部分的厚度不同,膨脹係數就不同,冷卻時,各部分產生撕拉,很容易碎裂。一般出爐成功率只有40-60%。由於琉璃在半液體狀態下流動,有很大不確定性,可以說沒有哪兩件琉璃製品是完全一樣,每一件都是“孤品”。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即靠設計和技術,也靠運氣。

玻璃品種

琉璃目前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領域,一是工藝品,主要是提供各種商務禮品,另外包括飾品市場與商務禮品市場,之後又陸續進入旅遊紀念品、建材市場和收藏品市場。隨著琉璃製作技術的提升,琉璃與其它材質與產品結合開發的空間將越來越廣闊。二是工程琉璃市場,主要是裝潢建材領域。

套用市場

當前的中國琉璃風尚成於台灣,興於上海。台灣的琉璃工房和大觀琉園是在大陸才找到發展的根基,隨後在上海亦有象“九百度”這樣專業的琉璃廠家誕生,目前市場上還有很多工藝禮品製造公司像江蘇的“順元水晶公司”將琉璃工藝品和水晶工藝品的完美結合,更好的將琉璃的內涵得到展示。他們傳承琉璃技法,拓展禮品市場,將琉璃獨特的表現力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設計思想融合,創造了琉璃禮品一個新的細分市場與選擇空間。而且,象九百度、順元水晶這些大陸禮品廠家能夠充分的為客戶提供定製服務。

發展現狀

中國工藝美術生產隊伍較大、產值較高、品種較多、聲譽較盛的集中產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3大城市和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湖南7個省。

2007年1-12月中國全部工藝美術品製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31,231,218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32.12%;2008年1-10月中國全部工藝美術品製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33,801,851千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60%。

從對中國工藝美術品現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工藝美術品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如企業多為私營企業,生產規模小,小型企業占整個行業的70%以上;專業人才的缺乏,生產技術落後;專業市場管理混亂,缺乏法律法規的保護和約束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要推動中國工藝品產業,中國工藝品應有獨立的行業協會;還要培養一大批與企業緊密合作的工藝師,要培養能拓展市場、具備創新思維的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同時國家及地方要頒布相應的政策法規,保護工藝美術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的工藝品行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預計在2010年,中國工藝品貿易額將達3200億美元。作為與文化、旅遊、家居裝飾產業緊密相連的工藝美術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國際價值地位

琉璃是極具藝術品位的高檔藝術精品,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品味和文化底蘊及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寄託。具有欣賞和收藏的價值。現在,琉璃工藝在建築裝飾行業已得到廣泛的套用。其裝飾效果絢麗神秘、別具一格,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中國琉璃工藝承傳兩三千年前中國琉璃的鑄造傳統,創造出中國工藝史上最精緻細膩、最具民族風格並與當代意識水乳交融完美結合的藝術精品,因其獨闢蹊徑、自成體系、風格獨特,且作品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故在全球藝壇上獨樹一幟,從而使中國琉璃工藝品在國際藝術之林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世界其它國家的琉璃藝術也有其歷史傳統和獨特魅力。十九世紀法國人以 “ PATE-DE-VERRE水晶粉脫臘鑄造 ” 的名稱,重現三千年前古埃及失傳的脫臘玻璃鑄造技法,曾經製作出許多風靡全球的藝術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