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交易說

現金交易說

現金交易說,即費雪現金交易數量說,由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提出,是現代貨幣數量說的最著名代表。

釋義

現金交易說

即費雪現金交易數量說:

由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提出,現代貨幣數量說的最著名代表。
費雪方程式 MV=PY 是費雪於1911年在其著作《貨幣購買力》一書中提出,揭示了名義收入和貨幣數量與流通速度之間的關係。費雪認為,貨幣流通速度是由經濟中影響個人交易方式的制度、技術等因素所決定的,而該類因素的變革相當緩慢,故貨幣流通速度可視為常數;名義收入取決於人口、資源、技術條件以及其他社會因素,該類因素在一定時期內也相當穩定。

該理論只強調人們對貨幣需求是基於貨幣的交易媒介職能,而忽視了其價值貯藏職能,故是不完整的。

MV=PY 該方程式表明:貨幣數量(M)乘以在給定年份中貨幣被使用的次數(V)必定等於名義收入(PY)。

關係

費雪認為,物價水平(P)與貨幣數量(M)、貨幣流通速度(V)和用貨幣進行交易的商品量(Y)的關係是:

①與貨幣流通數量M作正比例的變動;
②與貨幣流通速度V作正比例的變動;
③與用貨幣進行交易的商品量Y作反比例的變動。
結論:在貨幣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不變的條件下,物價水平是隨流通中的貨幣量成正比例變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