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銀行業

現代銀行業

《現代銀行業》是2007年12月1日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希拉·赫弗蘭 。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約翰·威利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於1996年出版的《現代銀行業理論與實務》一書的續篇。稱之為續篇而非第二版是因為本書遠非簡單地更新1996年書的內容,實際上,寫本書所耗費的時間遠遠多於寫1996年書的時間。

《現代銀行業理論與實務》一書出版8年以來,雖然銀行業的根本特徵(即區分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特徵)依然保留著,但是其他許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許有人會對寫一本關於銀行業的書而非金融機構的書的必要性產生疑問,但我以為,只要銀行業在金融系統中仍然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就有必要著書對之進行研討。

《現代銀行業》致力於探討銀行經營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及其在新千年的發展前景。本書既適於被選做銀行與金融專業的研究生、MBA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又能幫助銀行專業人士拓展和更新其專業知識。忙碌的銀行家們雖然對其具體工作的領域有非常細緻的了解,但往往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缺乏遠見。讓我們思考一些關於銀行的基本問題,比如:銀行的獨特之處何在?是什麼將它與其他金融機構區分開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顯示不斷發展和適應環境是銀行持續發展的主旋律,否則銀行將會走向倒閉。讓銀行家了解盈利銀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有助於他們制定銀行持續發展的戰略。

與該領域其他書籍有所不同,本書著重於銀行的微觀經濟層面。其涵蓋的主要領域包括: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根本區別,銀行業務的多元化,銀行種類的多樣化,銀行倒閉等。探討銀行在巨觀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金融體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的好書已有很多,詳細介紹某一國家(比如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金融體系的好書也有無數,但是卻很難找到對銀行微觀經濟課題進行系統闡述的專著。因此,我們希望本書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以承認銀行業是任何金融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前提,本書致力於討論主要的銀行研究課題。例如,銀行存在的原因、銀行的種類、銀行業務多元化、銀行風險管理、銀行監管、主要國家銀行市場結構、銀行倒閉與危機、新興市場國家的銀行業、銀行競爭等。最後一章提供了一些研究案例,也是對本書所述部分理論的實際套用。

作者簡介

希拉·赫弗蘭教授是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的銀行與金融學教授。她還是好幾所大學的訪問教授。《現代銀行業》是她的第四本專著。

希拉·赫弗蘭教授曾是牛津大學大英國協學者。她先後兩次獲得勒沃戶美信託研究獎。該獎主要用於資助關於銀行競爭課題的新研究。她有許多篇文章發表於頂級學術刊物,其中發表於《銀行與金融期刊》的一篇文章——《英國的銀行機構是如何為其產品定價的》被《愛美拉德管理評論》評選為全球50篇頂尖文章之一。

她目前的研究包括:中小企業和銀行服務,互助型金融機構向股份制銀行的轉化,貨幣政策及其傳導(由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提供研究資金),銀行業的併購。希拉·赫弗蘭教授是英國高等教育學會的客座會員,並先後兩次獲得優秀教學獎。

圖書目錄

致謝辭

前言

導讀

第一章 銀行的概念與職能

1.1 引言

1.2 銀行的含義

1.3 組織結構

1.4 銀行結構

1.5 金融集團

1.6 央行

1.7 綜述:銀行的特殊性

1.8 小結

第二章 銀行業務多元化

2.1 引言

2.2 銀行向非銀行金融服務的擴張

2.3 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總收入的影響

2.4 全球金融市場和中心

2.5 國際銀行業務

2.6 21世紀銀行研究課題

2.7 小結

第三章 銀行的風險管理

3.1 引言

3.2 21世紀的主要金融風險

3.3 金融風險的管理方法

3.4 金融衍生產品與風險管理

3.5 市場風險管理

3.6 信用風險管理

3.7 主要全球性銀行的風險管理

3.8 小結

第四章 銀行全球性監管

4.1 引言

4.2 為什麼監管

4.3 國際監管

4.4 《巴塞爾2》——三個支柱法

4.5 《巴塞爾2》的替代或補充方法

4.6 國際金融架構

4.7 小結

第五章 銀行結構與監管:英國、美國、日本和歐盟

5.1 引言

5.2 英國銀行業的結構與監管

5.3 美國銀行業的結構與監管

5.4 日本銀行業的結構與監管

5.5 歐盟銀行業的結構與監管

5.6 小結:銀行的結構和監管

第六章 新興市場國家的銀行業

6.1 引言

6.2 金融抑制與金融體系的演變

6.3 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的銀行改革

6.4 伊斯蘭銀行業

6.5 主權及政治風險分析

6.6 小結

第七章 銀行失敗

7.1 引言

7.2 銀行失敗——定義

……

第八章 金融危機

第九章 銀行業的競爭問題

第十章 案例分析

辭彙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