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綜合進化理論

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與現代遺傳學、古生物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有關成就綜合起來,用以說明生物進化、發展的理論。 1942年,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J.S.Huxley)首次稱它為現代綜合進化論。 杜布贊斯基根據自己的野外觀察和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將自然選擇學說與現代遺傳學結合起來,創立了綜合進化論。

定義

現代綜合進化論(modernsynthetictheoryofevolution)又稱現代達爾文主義,或新達爾文主義

簡介

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與現代遺傳學、古生物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有關成就綜合起來,用以說明生物進化、發展的理論。它的代表著作是1937年出版的、美國學者杜布贊斯基(T.Dobzhansky)的《遺傳學與物種起源》一書。1942年,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J.S.Huxley)首次稱它為現代綜合進化論。達爾文用環境條件長期作用於微小的遺傳的變異的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生物的進化,很有說服力;但因歷史和科學的條件所限,他對變異的起源、遺傳的規律,還知之甚少。1900年,孟德爾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後,對於彌補達爾文學說的缺陷本是個很好的條件;但由於德·弗里斯(H.deVries)發表了“突變論”,反對達爾文的漸變進化理論,使許多學者(包括當時一些著名遺傳學家)都對達爾文學說產生了懷疑,客觀上要求對進化的機理問題作更深入的研究。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學者切特維里科夫(C.C.ЧeтBepикoB)、英國學者費希爾(R.A.Fisher)、霍爾登(J.B.S.Haldane)和美國學者賴特(S.Wright)等人創立了群體遺傳學。他們的研究表明,群體中一般都隱藏著大量的遺傳變異,而進化的方向和速度都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杜布贊斯基根據自己的野外觀察和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將自然選擇學說與現代遺傳學結合起來,創立了綜合進化論。隨後,美國學者邁爾(E.Mayr)在物種概念方面,辛普森(G.G.Sjmpson)在古生物學方面,斯特賓斯(G.L.Stebbins)在植物學方面,德國學者倫許(R.Rensch)在動物學方面,都分別論述了一些進化的機制,從而加強和發展了現代綜合進化論,使它很快就為多數生物學家所接受,成為當代進化學說的主流

特徵

現代綜合進化論的基本觀點是:(1)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和通過有性雜交實現的基因重組合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2)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體而不是個體;進化是由於群體中基因頻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3)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4)隔離導致新種的形成;長期的地理隔離常使一個種群分成許多亞種,亞種在各自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進一步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生殖隔離,形成新種。邁爾在概括現代綜合進化論的特點時指出,它徹底否定了獲得性的遺傳,強調進化的漸進性,認為進化現象是群體現象並重新肯定了自然選擇的壓倒一切的重要性。現代綜合進化論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學說,能較好地解釋各種進化現象,所以近半個世紀以來,在進化論方面一直處於主導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