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收錄了來自水利水電工程科研、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論文60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508460307

內容簡介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收錄了來自水利水電工程科研、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論文60篇,內容包括現代壩工設計進展,現代施工技術進展,物探技術在基礎構造及缺陷探測中的套用,數值模擬及可視化仿真方法進展,水工建築物的老化與安全評估,大壩安全管理,震後水工建築物及堰塞湖的檢查、安全評估和加固處理等,反映了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可供設計、科研、監理、施工、管理等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目錄

前言

小溫差、早冷卻、緩慢冷卻是混凝土壩水管冷卻的新方向

豐滿水電站大壩全面治理設計研究的思考/周建平魏志遠等

高貝利特水泥配製的水工大體積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MgO混凝土築拱壩技術套用及研究

汶川地震大壩震害分析

高寒地區高拱壩保溫效果的有限元模擬

混凝土壩耐強烈地震而不垮的機理

噴塗聚脲彈性體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套用綜述

基於強度折減法的重力壩深層動力抗滑穩定分析方法研究

寶泉抽水蓄能電站瀝青混凝土防滲護面的施工技術

三維塊體理論在地下洞室工程中的套用

表面放熱係數的反分析

複雜地質條件下三維數值模型自動生成方法及系統研製

關於水荷載計算幾個問題的討論

大壩與強地震——再論現代壩工設計與抗震實踐

混凝土應變率效應產生機理探討

暫態波場的分區解法

小浪底排沙洞錨具槽滲油處理技術措施與工程實踐

拱壩灌漿冷卻高度和水溫對溫度應力的影響研究

土石壩現場安全管理綜合圖譜

冶勒大壩強震監測分析

基於模態參數識別理論的泄流結構損傷診斷方法研究

某拱壩非約束區貫穿性裂縫成因、機理分析與預防措施研究

瀘定水電站廠房鋼管混凝土排架結構抗震性能研究

基於Sarma法的深層抗滑穩定分析研究

薩揚舒申斯克拱壩整體安全度非線性分析

堆石混凝土拱壩溫度應力仿真分析

錦潭水電站設計回顧

“索風營水電站大壩碾壓混凝土溫度控制施工技術”項目後評價

水電站河岸式廠房的三維有限元抗震分析

淺談夏季高溫時段碾壓混凝土施工

水工大壩混凝土質量檢查與分析

特高拱壩溫控防裂問題再議

混凝土收縮變形的產生機理研究

預應力錨固技術在齋堂水庫溢洪道閘墩加固中的套用

混凝土全級配與濕篩試驗參數差別對溫度應力計算的影響

動力分析中顯式積分計算格式數值穩定性的影響因素

物探技術在江蘇宜興電站工程中的套用

小灣拱壩誘導縫非線性分析

獅洞水庫大壩安全性態綜合分析評價

影響水工瀝青混凝土性能因素的試驗研究

三維建模在拱座穩定分析中的套用研究

壩基面荷載分配法在抗滑穩定分析中的套用

小型土石壩震後壩坡整治分析

軟弱結構面的重力壩壩基抗滑穩定模型試驗研究

清溪碾壓混凝土拱壩體型最佳化及溫控分縫分析

梯級電站大壩施工及安全管理的經驗與教訓

物探與鑽孔分析山美水庫大壩滲流

重力牆式堆石壩的設計計算

淺埋暗挖輸水隧洞施工期地表沉降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3階DDA及結構變形分析

馬槽河拱壩的設計與施工最佳化

黏土漿液固化調節劑套用及技術機理

特高拱壩施工期水管冷卻方案規劃及風險最佳化研究

拱壩體形最佳化設計會議決策系統研究

錦潭拱壩地基缺陷及處理對策

四川德陽繼光水庫大壩面板裂縫水下防滲處理技術

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淺析

有限元模擬保溫板的保溫效果

高拱壩壩肩壩基穩定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序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築壩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很多水工建築物的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一些被世界壩工權威、專家定為“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也已被相繼征服,我國已成為世界壩工建設的中心。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發展,許多世界級高難度的大型和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已開始或著手興建,為水工結構學科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此外,許多已建水工建築物正經歷著老化過程,部分工程已處於病險期。水工結構學科面臨著嶄新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為了適應我國水利水電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激發我國水工結構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思維和動力,中國水利學會水工結構專業委員會將於2008年11月下旬在四川成都市召開第八次年會,會議主要圍繞震後水庫大壩的檢查、評估、修補加固、水工結構工程的設計、科研、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科技進展和成就進行交流探討。經評審,共有60篇交流論文收入會議論文集,這些論文的作者都是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科研、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基礎理論知識,收錄的論文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實際工程背景和較大的套用價值,反映了近年來水工結構科技人員的新成果、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

水利部和中國水利學會對第八次水工結構專業委員會年會給予了極大的鼓勵,承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對年會給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為此,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年會的領導、專家、論文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對年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及論文評審人員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編委會

2008年l0月於北京

文摘

摘要:本文提出混凝土壩水管冷卻的新方式:小溫差、早冷卻、緩慢冷卻,與大溫差、晚冷卻、短促冷卻的傳統冷卻方式相比,它可以把混凝土與水溫之差從目前的20-25℃減少到4-6℃,從而可大幅度提高抗裂安全度。過去人們對水管冷卻自生溫度應力重視不夠,作者提出了計算方法,它能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採用小溫差可以減小這種應力。目前往往限制後期冷卻在齡期120d後開始,採用小溫差可取消這一限制,從而贏得了幾個月時間。本文提出的這種新冷卻方式,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前提下,不但減小了自生應力,也減小了約束應力,是今後混凝土壩水管冷卻的發展方向。文中還提出了一整套實用計算公式。

關鍵字:混凝土壩;水管冷卻;溫差;溫度應力;冷卻時間

1前言

人們過去對混凝土壩後期冷卻重視不夠,實踐經驗表明,後期冷卻可能引起嚴重裂縫。在文獻[1]中作者提出,後期冷卻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不能等閒視之,必須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規劃以選定正確的冷卻方案。本文進一步研究水管冷卻問題,提出小溫差、早冷卻、緩慢冷卻的新冷卻方式,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前提下,它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壩抗裂安全度。

水管冷卻時在水管附近的溫度梯度很大,可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過去人們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實際施工中允許混凝土初溫與水溫之差To——Tm=20-25℃,現在看來,這個溫差太大。本文給出了水管冷卻自生應力計算方法,計算結果表明,在水管附近自生應力相當大,解決的辦法是小溫差多期冷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