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介入心臟病學實用技術

現代介入心臟病學實用技術

《現代介入心臟病學實用技術》,作者趙學 ,由重慶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編輯、剪輯:趙學
ISBN:10位[7536635982]13位[9787536635982]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導管室及基本介人技術
第一節導管室
第二節血管穿刺技術
第三節心導管技術
第四節心腔及大血管造影術
第五節房間隔穿刺術
第六節心臟電復律
第七節介入診療基本程式
第二章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
第三章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
第四章冠狀動脈內支架術
第五章冠狀動脈內膜旋切術
第六章準分子雷射冠狀動脈成形術
第七章心內電生理技術
第一節電極導管放置及電刺激技術
第二節心內電圖
第三節射頻消融機制
……
第六節起搏併發症和起搏病人隨訪
第十四章埋藏式心臟自動復律除顫器安置術
第十五章血流動力學監測
第十六章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術
第一節介入診斷技術
第二節動脈導管未閉堵塞術
第三節房間隔缺損閉合術
第四節室間隔缺損閉合術
第五節先天性肺動靜脈瘺栓塞術
第六節先天性冠狀動脈心腔瘺栓塞術
第七節經皮球囊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成形術
第十七章心內膜心肌活檢術
綜合參考文獻

圖書書摘

書摘
第六章準分子雷射冠狀動脈成形術
準分子雷射冠狀動脈成形術是通過光導纖維將高能雷射傳輸至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組織,並迅速使之汽化或使分子鍵斷裂,從而消除或縮小斑塊體積,拓寬管腔,達到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之目的。病理學上,動脈斑塊組織被雷射照射後,中心部位出現汽化坑;邊緣整齊,表面無碳化或碳化極微(圖6一1),三周后即自行癒合。準分子雷射是血管成形術較理想的雷射源。
一、適應證
(一)明確適應證
冠狀動脈雷射成形術主要用於冠狀動脈造影所見B型和c型血管病變。患者可承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並符合下列條件:①狹窄血管段>10~15mm;②移植血管的狹窄和閉塞;③病變僵硬,PTCA失敗;④冠狀動脈開口處病變或有保護的左主幹病變;⑤冠狀動脈瀰漫性病變;⑥完全閉塞,但能被導絲通過。
(二)相對適應證
①高度偏心性狹窄,偏心指數>30%;②病變血管段彎曲>45。。
(三)非適應證
①沒有保護的左主幹病變;②不能承受搭橋手術者(無其它治療選擇者除外);③雷射導管直徑>病變血管段直徑的70%;④導引鋼絲不能通過病變處;⑤分叉處病變;⑥以往有夾層的病變。
二、雷射系統
1.雷射器(圖6—2)
雷射器由能源、雷射介質和鏡腔組成。鏡腔由雷射介質兩端的兩個反射鏡組成。一端為完
全反射,另一端為部分反射。把能源泵人鏡腔去激發和刺激原子,最終產生雷射。準分子雷射
以惰性氣體和鹵化物為雷射介質,產生紫外線為脈衝波,波長195~351nm,以308nm氯化氙最常用,切割組織精確度高,切面光滑,不伴熱損傷。
2.雷射導管(圖6—3)
雷射導管由光導纖維、外套管和導絲腔構成。光導纖維由200根50p.m的單光導纖維組成,是把雷射束導向病變部位的輸送工具。多光導纖維極為柔軟,對斑塊的切割面積較大,在各單光導纖維間無雷射“死腔”,對動脈壁的機械性損傷小。AIs公司的雷射導管外徑有1.3mm,1.6mm,2.Omm和2.4mm等不同規格。導絲腔用於導人導引鋼絲。
三、術前準備
(一)一般準備
基本同PTCA,最好有急診冠狀動脈搭橋術準備,前一天需服鈣拮抗劑和阿斯匹林。5%
葡萄糖水250ml+異舒吉20mg或硝酸甘油:[Omg靜滴。
(二)雷射導管選擇
根據血管直徑和病變情況選擇雷射導管的大小、長短,原則上導管直徑等於冠狀動脈直徑的70%,臨床上較多套用直徑1.3和1.6mm的雷射導管,導管規格應與所用雷射能量相匹配,一般直徑1.3mm的雷射導管用50~60mJ/mm2,直徑1.6mm和2.Omm的雷射導管用45~50mj/mm2。備齊各種規格的雷射導管,測試雷射器和雷射導管功能參數。
四、操作程式
(一)冠狀動脈造影
用Seldinget法穿刺股靜脈和股動脈,殷靜脈待必要時用於l臨時起搏。經股動脈行冠狀動
脈造影術,定位定性定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病變,選擇最佳X線投射位置。
(二)導絲導人
更換8F或9F導引導管,推注肝素10000~12500u,以後每小時追加肝素1000u,在X
線下將導引導管送至病變冠狀動脈開口處,選用.ACS0.457mm(0.018”)導引鋼絲,若病變血管彎曲較大或完全閉塞宜用ACSO.457mm(0.018")標準高扭力導絲。經導引導管送至病變
近端,謹慎前送,力求完全通過病變,進入血管末端。若導絲不能通過病變處,則禁忌冠狀動脈雷射成形術。
(三)雷射消融
測定激活凝血時間(AcT),要求達到350~400秒,同時經冠狀動脈注入硝酸甘油200~g。
沿導引鋼絲送入雷射導管至距病變近端約3~5mm處。開啟雷射器,術者手控雷射導管緩慢
推進,速度60。,示進入右室,應回撤至MRA,適當增加逆時針向旋轉力,重複前送。若導管頂端呈較大幅度跳動且前送受阻,示抵在三尖瓣環,應輕輕回撤調整張力,增加逆時針向旋轉力同時前送。若前送無阻力,導管指向左上,但運動幅度很小,且正位時向上與脊柱成角約<30。,右前斜位時與脊柱近於平行,示導管在右房內打彎或進入右室流出道,此時可因對右室的機械性刺激出現室早,應回撤重新調送。若多次插送易進右室或下腔靜脈,示導管塑形弧度不夠或逆時針向旋轉不夠,應校正後再插送。技術熟練者,操作15分鐘不能到位,可做冠狀動脈造影,觀察CSo有無畸形。
2.到位標誌
(1)走行導管在cs0打彎,向左後上走行,正位觀向上與脊柱成角約70。,右前斜位觀向
上與脊柱成角約45。,左前斜30。觀導管近水平走行進入脊柱影。
(2)運動導管隨心動周期呈均一大幅度上下擺動,位移≥1.5cm。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