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篇

珍珠篇

《珍珠篇》的手抄本是17世紀英國收藏家科頓氏所有(《貝奧武夫》的手抄本也是他所收藏的),在同一抄本集內還有其他三部用中古英語寫的雙聲體詩歌作品:《純潔篇》、《忍耐篇》和《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珍珠篇》是用中古英語西北中部方言寫的,約寫成於1375年左右,全詩長1,200行,分成100段,每段12行,每行8個音節。

基本信息

簡介

《珍珠篇》的手抄本是17世紀英國收藏家科頓氏所有(《貝奧武夫》的手抄本也是他所收藏的),在同一抄本
集內還有其他三部用中古英語寫的雙聲體詩歌作品:《純潔篇》、《忍耐篇》和《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這四部作品出於同一抄手,方言相同,時代相同(14世紀中葉以後),都有一定的藝術造詣,在細節的描寫上更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研究者都認為出自同一作者,但沒有充分證據。四
部作品的題目是後人所加,其中以《珍珠篇》和《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藝術價值最高。《珍珠篇》是用中古英語西北中部方言寫的,約寫成於1375年左右,全詩長1,200行,分成100段,每段12行,每行8個音節。珍珠是詩人的女兒,兩歲時夭折,葬在花園裡。詩篇開始時寫八月的一個節日詩人在他女兒
的墓旁入睡,夢見來到一個花香鳥語的所在,看見一個
白衣珠飾的少女坐在河邊,認出是他的女兒。他向她傾
訴思念之情,但她婉言責備他不應過於悲哀,因為她已
生活在天堂,並勸他服從上帝的意志。接著她說她已成
為基督的一個新娘,並引他去看她居住的聖城新耶路撒
冷,這裡的街道和宮殿光輝奪目。到了夜晚,他看見耶
穌身穿珠色長袍,腰裡流著血,在長老們膜拜和天使歌詠
聲中引領一隊胸前捧著珍珠的少女走向上帝的寶座。少
女中即有他的女兒,他想過河去新耶路撒冷,卻從夢中
醒來,仍在花園裡女兒墓旁。從此他不再憂傷,接受了
上帝的意志。

解釋

對此詩的解釋,有人認為是一首輓歌,有人認為是用
象徵手法歌頌“純潔”、“聖恩”、“靈魂得救”,但
一般傾向於把它看成一首感情真摯的輓歌。詩人用宗教
上服從天命的思想來求得悲痛的解脫。詩歌的格律非常
複雜,它基本上是雙聲體,但又用腳韻。每一段開始的
詞重複前一段結尾的詞,每五段為一單元,用同一“疊
句”,全詩的末句又與全詩首句呼應,但流暢自然,不
顯造作。詩人對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極為細緻,色彩
豐富。這些特點使這首詩在中古英語詩歌中成為一件珍
品。
《純潔篇》也是雙聲體詩,長1,800行,用《聖經》
中洪水、西頓和蛾摩拉兩城市的毀滅和伯沙撒王在筵席
上玷污神器三個故事,宣揚只有潔身自好才能接近純潔
的上帝。故事比較生動,但藝術性遜於《珍珠篇》。《忍
耐篇》也是雙聲體詩篇,長531行,寫《聖經》中《約拿
書》的故事,約拿被拋進大海為大魚吞食,在魚腹中埋
怨上帝,上帝責備他缺乏忍耐。詩中描寫航海、風暴和
魚腹中的情景,富於想像,約拿與上帝的對話也極生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