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製造工藝基礎

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質一、物理性質二、化學性質第四節 熔制過程一、矽酸鹽形成階段二、玻璃形成階段三、澄清四、均化五、冷卻第二節 退火工藝一、退火過程二、影響退火的因素第二節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從玻璃基礎化學著手,論述了原子結構與玻璃的物理化學性
質及變化規律的關係,以及不同的化學組成對玻璃熔融和成型工藝流
程的影響。它系統地介紹了從原料配製到玻璃成型全過程中,有關生
產設備的具體操作方法、控制技術和調整措施等。在每章的最後附有
思考題,可幫助讀者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本書可作為玻璃技術工人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玻璃中等專業學
校的教學參考書。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玻璃基礎化學
第一節 物質的量與濃度
一、物質的量
二、摩爾質量
三、氣體的摩爾體積
四、物質的量濃度
五、玻璃組成的質量分數與摩爾分數
第二節 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一、物質結構
二、元素周期表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判斷
二、還原劑和氧化劑
三、氧化-還原反應在玻璃生產中的作用
第二章 玻璃的物理化學性質
第一節 粘度
一、玻璃粘度的工藝意義
二、粘度與溫度的關係
三、粘度與化學組成的關係
四、粘度在生產中的套用
第二節 密度
一、密度與化學組成的關係
二、密度與溫度的關係
三、密度在生產中的套用
第三節 強度
一、影響強度的因素
二、提高強度的途徑
第四節 硬度與脆性
一、硬度
二、脆性
第五節 熱學性質
一、熱膨脹係數
二、影響膨脹係數的因素
三、熱穩定性
第六節 電學性質
一、導電機理
二、電導率和溫度的關係
三、電導率和化學組成的關係
第七節 光學性質
一、光投射到玻璃時的現象
二、透光率計算和透光率與厚度的換算
三、光吸收計算
四、色度圖
第八節 化學穩定性
一、玻璃的侵蝕機理
二、影響化學穩定性的因素
第九節 耐輻射性
一、泄漏X射線的原理
二、吸收係數的計算
三、鉛的濃度計算
第十節 部分物理性質的計算
第三章 玻璃生產工藝流程
一、玻璃生產工藝流程
二、配料工藝流程
三、熔制
四、成型
五、退火
六、加工
七、檢驗
第四章 原 料
第一節 主要原料及其作用
一、二氧化矽
二、三氧化二硼
三、三氧化二鋁
四、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鈉
六、氧化鉀
七、氧化鋰
八、氧化鈣
九、氧化鎂
十、氧化鋇
十一 氧化鋅
十二、氧化鉛
十三、氧化鍶
十四、二氧化鈦
十五、二氧化鋯
第二節 輔助原料及其作用
一、助熔劑
二、澄清劑
三、脫色劑
四、著色劑
五、乳濁劑
第三節 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第四節 碎玻璃的作用與要求
一、碎玻璃作用
二 使用要求
第五章 配 料
第一節 配合料製備
一、原料的貯存、驗收和使用
二、原料的水分控制
三、稱量
四、集料
五、混和
第二節 配合料質量要求
一、準確性
二 適量的含水率
三、適量的氣體率
四、避免金屬和其它雜質的混入
第六章 熔 爐
第一節 熔爐類型
一、根據生產能力分類
二、根據燃燒廢氣餘熱回收設備分類
三、按爐內火焰流向分類
四、按熔爐有無工作池分類
五、其它類型熔爐
第二節 燃油系統的工藝流程與主要設備
一、重油的技術特性
二、燃油系統工藝流程
三、燃油系統的主要設備
四、重油霧化與燃油噴嘴
第三節 燃氣系統的工藝流程與主要設備
一、發生煤氣的類型
二、生產控制
第四節 熔爐結構
一、熔化率
二、熔池長寬比
三、熔池深度
四、火焰空間
五、火焰空間分隔形式
六、流液洞
七、冷卻部
八、通道
三、適量的氣體率
四、避免金屬和其它雜質的混入
第六章 熔 爐
第一節 熔爐類型
一、根據生產能力分類
二、根據燃燒廢氣餘熱回收設備分類
三、按爐內火焰流向分類
四、按熔爐有無工作池分類
五、其它類型熔爐
第二節 燃油系統的工藝流程與主要設備
一、重油的技術特性
二、燃油系統工藝流程
三、燃油系統的主要設備
四、重油霧化與燃油噴嘴
第三節 燃氣系統的工藝流程與主要設備
一、發生煤氣的類型
二、生產控制
第四節 熔爐結構
一、熔化率
二、熔池長寬比
三、熔池深度
四、火焰空間
五、火焰空間分隔形式
六、流液洞
七、冷卻部
八、通道
三、耐火材料選擇原則
四、熔爐各部位耐火材料的受蝕情況及選用
第七章 熔 制
第一節 熔制過程
一、矽酸鹽形成階段
二、玻璃形成階段
三、澄清
四、均化
五、冷卻
第二節 影響熔制過程的主要因素
一、配合料的化學組成
二、配合料的水分
三、配合料各組分顆粒
四、助熔劑
五、熔制溫度
六、耐火材料
七、澄清
第八章 玻璃的缺陷
第一節 氣 泡
一、一次氣泡
二、二次氣泡
三、外界空氣氣泡
四、耐火材料氣泡
五、金屬鐵引起的氣泡
六 排除氣泡的措施
第二節 條紋和節瘤
一、熔制不均勻
二、窯石旋玻璃液滴
三、耐火材料受侵蝕後引起的條紋和節瘤
四、結石
五、碎玻璃的使用不當
第三節 結 石
一、配合料結石
二、耐火材料結石
三、析晶結石
四、硫酸鹽夾雜物
五、黑色夾雜物與污染物
第九章 成 型
第一節 玻璃性質對成型的作用
一、粘度對成型的作用
二、表面張力對成型的作用
第二節 成型制度
第三節 成型方法
一、平板玻璃成型方法
二、瓶罐玻璃成型方法
三、管玻璃成型方法
四、玻璃細珠成型方法
五、其它成型方法
第四節 料滴控制與調整
一、料滴控制
二、料滴調整
三、受料要求與調整
第五節 供料機
一、液壓動力裝置
二、驅動裝置
三、供料機部分
四、剪刀及噴霧系統
五、耐火材料製件
六、使用與調整要求
第十章 退 火
第一節 退火工藝
一、退火過程
二、影響退火的因素
第二節 退火爐
一、間歇式退火爐
二、連續式退火爐
第十一章 玻璃冷加工
第一節 研磨
一、研磨作用
二、研磨機理
三、影響研磨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拋光
一、拋光作用
二 影響拋光的因素
第十二章 玻璃熱加工
第一節 玻璃熱造型和拋光
一、玻璃熱造型
二、火拋光
第二節 玻璃熱封接
一、浸漬封接法
二、壓縮密封封接
三 過渡封接
第十三章 模 具
第一節 材料選用要求
一、耐熱性
二、熱擴散速率
三、熱衝擊性
四、膨脹與高溫變形性能
五、熱疲勞性
六、抗氧化性
七、加工性能
八、淬硬層硬度
第二節 使用與維修
一、保養
二、使用中的維護
三、維修
四、表面塗覆
第三節 模具冷卻與檢查
一、模具溫度對成型質量的影響
二、模具冷卻
三、脫模
四、檢驗
第十四章 玻璃工藝實驗
一、粘度測定
二、密度測定
三、線膨脹測定
四、軟化溫度測定
五、析晶溫度測定
六、化學穩定性測定
七、透射光譜曲線的測定
八、退火溫度測定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