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器

玳瑁器是用海龜科動物背部鱗甲製成的器物,清代宮廷玳瑁器是由廣州和蘇州兩地玳瑁名工在皇帝旨意下製成的,具有富麗、豪華、典雅、吉祥的皇家風格,不同於有著鮮明地方風格的廣州和蘇州玳瑁器。蘇州玳瑁工藝的特點是多用木胎,所飾嵌件都是珊瑚、琥珀,紋樣也用傳統題材。

玳瑁器

正文

用海龜科動物背部鱗甲製成的器物。玳瑁別名瑇瑁或瑇蝐,棲於溫、熱帶海岸,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台灣、海南島和西沙群島等地。背面鱗甲共38片,表面光澤,半透明淺黃地, 黑褐色斑紋,甚為美觀。腹甲13枚呈黑黃色。鱗甲片近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長達 40厘米,厚1.5~3毫米,質堅韌,不易折斷。背甲片厚,斑紋明顯,半透明,為工藝佳材。
中國玳瑁工藝有著久遠的歷史,至唐代已有較高水平,並影響到日本。唐代已用玳瑁作嵌片,顯示其質地、光澤、斑紋的自然美,還與硬木、象牙、螺鈿、琥珀等工藝結合,組成複合工藝品,玳瑁起襯托作用。至清代又有了新的發展。
清宮養心殿造辦處的玳瑁工匠來自廣州和蘇州,清宮玳瑁工藝品主要出自廣州工匠之手。廣州是清代玳瑁工藝的中心,受輸入的歐洲玳瑁工藝品的影響發展了玳瑁金屬工藝品,或以銅為器胎作框架,或以玳瑁作嵌片制器表,或在其上再嵌鍍金飾件或加隱起雕刻者。蘇州玳瑁工藝也有它的特點,多用木胎,所飾嵌件都是珊瑚、琥珀,紋樣也都是傳統題材。現存清宮玳瑁器有鐲、魚式袋、刀柄、冊頁面、冠架、瓶、茶船、蓋碗、匙、圓盒、棱式盒、攢盒、橢圓盒、長方折角盒、四合如意等,多數為銅胎,個別是銀胎或木胎,與玻璃珠、象牙、銅鍍金、螺鈿、銀燒藍、珊瑚、金星石等多種材料結合,每器只兼用一種或兩種材料。宮廷玳瑁器上刻有陰線、隱起或鏤空的團壽、紅蝠、萬字不到頭、折枝牡丹花蝶等圖案,這是前所未見的。還有不用銅、銀、木作胎的純一色的玳瑁器。這種無胎骨的純玳瑁器雖然不多,但在工藝上卻顯示出其獨立性和新變化、新發展。現存的玳瑁勺、玳瑁圓盒、玳瑁雕花蝶紋圓盒和鏤空方肚瓶等都是純玳瑁器。無胎骨玳瑁器是經加熱、壓粘等手段完成的,其粘接縫處不露痕跡,用陽線、隱起或鏤空等技術雕飾如意頭、折枝牡丹花蝶、夔龍等圖案。這種無胎骨的純用玳瑁製成的器物才是真正的玳瑁器。飾有鑲嵌的玳瑁器,往往喧賓奪主,突出了嵌飾,玳瑁反而成了襯地。但它仍屬於玳瑁工藝,這是玳瑁器及其工藝的特點。
清代宮廷玳瑁器是由廣州和蘇州兩地玳瑁名工在皇帝旨意下製成的,具有富麗、豪華、典雅、吉祥的皇家風格,不同於有著鮮明地方風格的廣州和蘇州玳瑁器。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