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娃

人物簡介

作家王雪娃作家王雪娃

著名作家、學者、佛教居士,1971年4月出生於湖南。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北京魯迅文學院。代表作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無色玫瑰》、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佛教長篇小說《皈心》,就職於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聞文化研究所任常務副所長。

王雪娃的作品唯美、神秘,特別是2014年5月出版的長篇小說《皈心》審美視角獨特,開創了我國佛教長篇小說之先河。

中文名:王雪娃 別名:廣和妙音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 出生日期:1971年4月 主要成就:佛教文學

代表作品:中國第一部佛教長篇小說《皈心》

作品特徵

王雪娃的文本唯美、浪漫,思想內容賦有哲學禪意,正於著名文學批評家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曉明所說,“雪娃的作品,具有某種詩意的神秘特徵!”。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無色玫瑰》,作家出版社出版;
長篇小說《誰是我的最愛》,華文出版社出版;
長篇小說《皈心》,九州出版社出版;
洞庭湖列中篇小說集《靈湖》,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
心靈美文《菩提花開——一位女作家的禪修心語》九州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雪夢》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
學術研究著作《中國煙文化史》、《菸草古詩詞賞析》中國經濟出社出版等。

人生目標、認知、 處世態度、個人愛好

人生目標:淨心、無為、自由
人生感悟:人生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舍與得、得與舍的反覆輪迴。
生命認知:人於天地萬物之間,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只是無量恆沙河中的一粒沙子,只是宇宙中一點微小的火光,在無垠的宇宙中剎那間閃爍和熄滅,人之渺小弱不可擊。
處世態度: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珍惜擁有
個人愛好:文學、佛教、古玩、美人

書評:皈心之悟——解讀王雪娃佛教長篇小說《皈心》

中國第一部佛教長篇小說中國第一部佛教長篇小說

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子,一件令世人為之頂禮膜拜,令皇室貴族、商賈巨富趨之若鶩的佛家聖物。在冥冥注定之中,舍利子與天真爛漫的絕色美人淨荷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守護佛家聖物舍利子,淨荷歷盡磨難,她經歷了逃亡、流浪,經歷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最終在佛光普照的吉日,手捧光芒璀璨的佛身舍利子一步一步邁向壇場,從此踏上遁入佛門之路…
雪娃說:“這是一個發生在少林寺下院超化阿育王寺的真實傳奇!”
一花一世界
雪娃醉心於美的事物,並用她唯美的語言築建出她心中獨特的理想王國。且不論“公主”、“郡主”這類大多數作品中美麗的代表人物,就連文中的和尚也是美的:“月光灑照在白衣飄飄的覺空身上,微風掀著他的衣擺,靈動、純淨,恍若天人”“他長得很美,皇宮裡、王爺府從沒見過這么好看的男子!”。同時,這個理想王國隨處可見仙氣瀰漫的花花草草——“我想住在有百合花香,有蝴蝶飛翔的叢林裡,與自己喜歡的人吹簫、彈琴、吟月、弄風,自耕自種、喝花蜜、飲晨露...。。”讓我在閱讀時,似乎能嗅到來自那唯美王國的芬芳。
在雪娃的長篇小說《皈心》的理想王國中,最為奪目的形象當屬淨荷,她純潔神聖、仙氣瀰漫、美麗絕倫。“水花顫動如一朵閃著五彩奇光的蓮花。一枚絢麗奪目的晶體,奇蹟般地被水花托起,棲息在綻放的蓮花花蕊之中而光彩奪目。”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在蓮花中現於凡塵,飄入淨荷之手後又自然融入淨荷的傷口裡。其實淨荷前世今生皆有深厚佛緣,恰似一朵開在凡間的蓮花。整篇文章的情感構架也正是以淨荷為中心,而淨荷正是那朵蓮花的轉世。當王子、少將軍、可汗等神奇地邂逅這朵聖潔而美麗的蓮花時,他們的表現淋漓盡致,或愛憐、或相惜、或痴迷、或為一己私利慾將其占為己有、或降大任於斯先苦其心志……
而在《皈心》的理想王國中,最為完美的編織與構築,卻要屬淨荷傍晚誤入的叢林深處的“和村”。和村的人篤信佛教,他們相信佛法中的因果與慈悲,和村的對天地自然心懷敬畏,和村的人吃“新麥餅子”、喝“石碗新碾的太平果果漿”,和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祥和安定。關於和村的筆墨不是太濃重,但這個在杜爾王子看來完全不存在的和村,卻真真實實存在於淨荷的理想之中。“什麼和村?杜爾穿越過周邊所有叢林,從未見過什麼和村。”“最好不要被你找到,更不要讓你的父汗找到,否則,和村會村無寧日。”這是關於和村淨荷與杜爾王子的對話,和村是淨荷心中的存在與憧憬,更是作者理想王國的再現。
我問雪娃:“為何要設定這樣一個叢林村落?”雪娃還告訴我,和村是她關於人類和平、眾生平等的夢想,她希望關於和村的憧憬,能喚醒讀者心靈的慈悲!
一笑一塵緣
愛情,始終是人類共有的主題,深刻展示人性始終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公主、和尚相愛的故事古今中外不乏佳作,唐代高陽公主與高僧辯機的曠世戀情一直被後人所傳頌。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一詞,由西域語音音譯而來,是一種尊稱,他們一心向佛,苦心修煉,嚮往西方的極樂世界。由於本身嚴格的教規和對於佛祖的虔誠,愛情理應與這個特定的群體絕緣。然而“天之驕女”主動示好,面對這樣的誘惑,人性與神性,情感與理智之間,究竟何去何從?覺空佛心篤定,面對淨荷的真情告白,不為所動而婉言相拒。可見他的塵緣已了,佛性堅定。
淨荷這個人物的發展是漸進的,是不斷成長的。剛開始的她塵緣未斷,懷有一顆天真無邪的“少女心”,對超凡脫俗的美男子覺空一見傾心,他們之間的感情帶有前世今生的宿命感。這種宿命通過幾個夢境暗示:在玄中方丈的夢境中,淨荷是阿育王派去世間名山寶剎撒花的天女,“她乘祥雲下來,托起一枚閃閃發光的靈骨,又踩著祥雲飛向雲層”;在淨荷的夢中,一千年前,淨荷是比丘尼,覺空是皇宮裡的太子,淨荷的前身與太子雙雙殉情;在覺空的夢中,散花的天女樣貌與淨荷極其相像,無論在夢中還是現實中,佛身舍利子都在淨荷的肉身里。這些夢境,暗示著守護舍利子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是美人淨荷的使命。她與覺空的今世因緣並非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佛緣。在《皈心》中,覺空實際上象徵著一種佛性與精神,讓淨荷心動的並不是覺空這個人,而是他身上的佛性,是佛性所投射在覺空身上的佛光。因此,佛緣深厚卻未解佛意的淨荷對佛一見傾心。“前前世,郡主是贈我青蓮貢奉如來的佳人”,“將舍利子送還超化阿育王塔,這是你的使命!”“這種使命感,似乎已經超越了她對父母的思念。同時,也似乎降住了她心理騰升的恐懼感。”淨荷在守護舍利子的逃亡中不斷地成長、覺悟,也經受住層層考驗與磨難,而最終修成正果、涅槃重生。
關於愛情的話題,雪娃說她相信世間會有一種超越於世俗之上的特別美好的愛情,但是,這隻有心靈特別純淨且磁場相吸的兩個人穿越茫茫人海相遇才能萌發、升華。她說:“淨荷對覺空的喜歡,絕非男女之愛,而是淨荷對佛性的一種敬仰,也是佛對淨荷的引度。”
一念一清淨
淨荷佛緣深厚卻不自知,她美麗、聖潔而仙氣瀰漫,加上有佛祖舍利子的護佑,淨荷的美超凡脫俗而佛光普照。因為對美的嚮往,因為對舍利子的膜拜,因此在淨荷的身上聚集了眾多情感的糾葛。有的感情純潔而悽美,比如杜爾王子和耶律少將軍對淨荷的愛慕之情,有的感情自私且粗暴,比如墨督可汗、梅若夫婦。這些糾葛,甚至引發了突厥和契丹的戰爭,為淨荷帶去了殺身之禍。而淨荷卻在千鈞一髮之際,為耶律少將軍捨身擋住杜爾王子仇恨的飛鏢。然而,這種捨身救人卻並非男女之情,卻是因為一種大愛,因為一顆普度眾生的慈悲之心。也就在這一刻,淨荷放下了塵世的羈絆,放下了凡心,此到最後的浴火重生。
佛主曾與淨荷相遇,賜給淨荷一句箴言——“放下了即是幸福。”那時的淨荷所渴望的幸福,是擁有覺空的喜歡;而在覺空看來,皈依佛門已是幸福,淨荷的塵世情感對他而言是種負擔、一種無力回饋的愧疚。他們生存狀態與心靈境界,存在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裡,也就注定了他們與男歡女愛無緣。經過佛祖的點化和血與火的歷練,淨荷最終悟出了獲得幸福的法門——“放下了即是幸福。”她放下了愛情,放下了生命,“他們的生命已經靜息,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之間這息息相關又相互排斥的微妙,卻在生命靜止的那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一幕絕美的悲劇促進了淨荷的重生,這也是淨荷由人成佛的涅槃。
作者雪娃尊佛、信佛,生活中愛美、懂美、重情、重義,她的身邊總是有一群在不同領域極為優秀的朋友。不知是因為雪娃心靈的佛光點亮了大家,還是因為本來就是同道相知,他們大都是慈悲仁義之士。
雪娃說:“在金錢主宰著人的生命意識的當今社會,的確需要有一種宗教的力量來喚醒人性中的善與慈悲!因為世俗的浸染,人類原本光明的心性被蒙塵而造成人性中正負兩極的雙面性,當正的一面被激發、被開啟,人性中的善與慈悲便會上升,自私與無明就會被排斥、被自動清零,生命俱足的佛性便會被喚醒,達到人性之淨化。民心淨則國土安,淨化民心,這就是佛祖正教對人類社會最偉大的貢獻、最圓滿的功德。”
雪娃用《皈心》描述了一個眾生內心所追求的理想王國,渲染著佛法之中的因果、慈悲與敬畏,表達了一種審美追求和信仰的取向,《皈心》猶如一輪佛光溫暖著讀者,引導讀者遠離無明與俗念去接受一場心靈的洗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