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門

王集門 男,廣東省豐順縣客家人。1961年韶關師專中文系畢業,同年分配到廣東省韶關地區南雄縣(今南雄市)黃坑中學任教。在近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先後擔任過南雄縣黃坑中學校長、海南師院附中副校長、東方學校校長、集門學校校長。 王集門是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曾兼任海南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海南省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擔任過9次高評審、4次專家評審,主持過9次高考語文評卷工作。先後被授予“海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稱號。

人物簡介

毛遂自薦當校長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南雄黃坑中學(韶關地區農村重點中學)高二語文教師的王集門,眼看黃坑中學越辦越差,校長被解職調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為了對學生負責,為了對家長負責,毅然做出常人想像不到的決定——“毛遂自薦”當校長。訊息傳出,轟動南雄,震動廣東省教育界,嘲笑者有之,奚落者有之。大多數人認為南雄縣委縣政府不可能批准此事。結果又一個人們想像不到的事發生了:縣委書記肖有根對王集門的這一舉動給予充分肯定,並責成相關部門聘任王集門為黃坑中學校長,縣教育局與王集門簽訂了聘用契約。王集門成為廣東省第一位“毛遂自薦”的校長,第一位契約制聘用制重點中學校長,這一舉措拉開了南雄教育改革的序幕。

王集門壯志滿懷,制訂了整套的改革方案。卻因縣委書記的調動,縣教育主管部門毀約,契約被迫終止。

工作的成果

王集門1989年離開南雄黃坑,來到海師附中,在海師附中的十年可謂是碩果纍纍。初到附中的兩年,他擔任高三兩個班的語文課,他的教學頗受學生和家長的好評,更得到老校長和同仁的讚譽。其間,他發表了8篇論文,和文達三教授合著的《材料作文的審題》一書發行,第一次印刷20萬冊兩個月內就銷售一空。

兩年後,由於老校長巫森榮去世,王集門被推上副校長的崗位。在唐應禮校長的帶領下,與其他校領導和全體教師抓好以下幾件事:

一、確定“以改革求發展,向管理要質量,靠教研上台階”的辦學思路。

二、確定“學做人,會讀書,勤鍛鍊,勇拼搏”的校訓。

三、依法治校,改革各項規章制度,達到向管理要質量的目的。

四、認真開展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實現“靠教研上台階”的目標。

五、採用自我培養和走出去請進來的舉措,逐步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從而,海師附中從一間海師子弟學校發展成省屬重點中學,享譽海南,王集門功不可沒。

王集門在附中,他還創造並推行“競賽式教學法”“專挑毛病教學法”。發表了《愚公移山 新析》、《鴻門宴 項羽成功的宴會》、《中學語文教學的三項基本要求》……等論文總計四十多萬字。

還是在附中,他兼任海南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海南省語言學會理事,擔任過九次高評審。主持過九次高考語文的評卷工作。這十年期間先後被授予海南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熱心辦學

1999年王集門退休,離開海師附中教壇,接受海南民辦東方學校的聘請,出任東方學校校長。在該校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培養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學生人數從300多人發展到800多人,東方學校的聲譽越來越高。教育部教材編寫組的專家也把啟蒙教材在海南的試點放在該校,希望該校取得成果向各市縣推廣。這時,學校投資方卻把學校經費挪作它用,導致近一年的工資無法發放,王集門在《海南日報》發表聲明宣告辭職。

隨後他與兩個朋友在三亞聯手辦起了一間“三亞三聯實驗學校“,由於三人年齡相仿,經歷相似,理念相佐,王集門主動退出。

2004年秋天,王集門由兒子投資,在儋州辦了一間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規模不大的“集門學校”。他的辦校理念很清晰:不為名,不為利,只是為了對教育改革的執著追求,為了學生,為了家長。他說“集門學校”這塊牌子承載的是責任,宣示的是承諾。

感悟與建言

王集門從事教育事業近五十年,從公辦到民辦,再到自辦,有榮耀也有坎坷,感慨良多,他深有感觸地直言:“我們國家,醫療衛生的改革失敗了,我看教育改革也是失敗的,學生的道德品質大滑坡,文化水平低下,教師商人化,錢分(分數)交易,教育內部矛盾重重,教育和社會矛盾尖銳,教育不公平,高考腐敗,教育體制是非改不可了……”。三年前,他撰寫了一篇文章《我的建議——教育體制改革的初步構想》,準備修改補充後發帖到網上與網民共同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