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鎮

王集鎮

王集鎮位於河南省新野縣城西北部,東臨白河,南與城郊鄉、上港鄉隔河相望,西與鄧州市腰店、桑莊、汲灘三鄉鎮接壤,北與上莊鄉毗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湍河、礓石河、白河縱貫全境。王集鎮轄石羊崗、西趙莊、曹集、高橋、歸集、徐埠口、周灣、白灘、齊樓、史井、石頭廟、西張莊、秦杜營、王集、馮集、東元、汪堤、范坡總計18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197個村民小組。此外還有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山東省曹縣王集鎮。

基本信息

面積人口

王集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間有少許崗地。王集鎮現有12306戶,人口51302人,其中男性26472人,女性2493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員1.8%。王集鎮主姓94個,以王姓居多,漢族為主。另有6個少數民族,人數以蒙古族居多,主要分布在汪堤、馮集、石頭廟三個村。

經濟建設

2005年,王集鎮生產總值實現4235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13萬元,占44.65%;第二產業增加值12072萬元,占28.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74萬元,占26.85%,人均生產總值8306元。固定資產投資917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0萬元,支出266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060元。

社會事業

王集鎮西瓜
科技:王集鎮瓜菜生產和黃牛改良的水平比較高,尤其在反季節大棚西瓜高產栽培技術引進、示範、研究方面取得較大成果,2000年11月被南陽市人民政府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黃牛改良技術在全縣處於領先位次,年改良皮埃蒙特雜交肉牛5000餘頭,絕對量居全縣第一。

教育:王集鎮現有17所國小,2所中學,在職教師371名,在校學生3420人,學生入學率100%。下一步要調整最佳化中國小校布局,王集鎮設三所中心國小和一所中學,其中四、五、六年級學生在中心國小就讀並實行寄宿制。通過整合資源,最佳化布局,將極大提升王集鎮教育水平。

衛生:王集鎮現有鎮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室18所,其中衛生院占地45畝,擁有人員35人,其中醫務人員25人,中級職稱2人,現有床位25張;村級衛生室從醫人員達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5%以上,較好解決了民眾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

文化:王集鎮現有演出團體10個,其中鎖吶班9個,說唱團一個。符光錄“一人說唱團”演出範圍遍及南陽13縣市,並多次赴省進京演出,其事跡曾被中央多家媒體報導過。王集鎮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共2600戶。

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

王集鎮泗陽縣王集鎮
王集鎮位於江蘇省泗陽縣北部,距縣城18公里,245省道穿境而過,為泗陽縣北部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屬全省220個重點中心鎮之一,也是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同志的故鄉,素有冬粉之鄉、蠶桑之鄉、蘑菇之鄉、圓餅之鄉之美譽。鎮域面積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47公頃,人口7.2萬,轄17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王集鎮圍繞產業化,培育冬粉龍頭;走蠶桑之路,興蠶桑產業;大力發展蘑菇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立足工業強鎮,在鞏固和發展原有私營個體經濟的同時,唱響招商引資的主鏇律。鎮政府通過出台優惠政策、分解任務、強化考核、創造優良的軟環境等措施,在全鎮上下形成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烈氛圍。自2003年春以來,王集鎮積極回響市、縣委號召,圍繞“以菇富農,以菇興鎮”的戰略目標,狠抓林菌間套產業,共落實蘑菇種植480萬平方尺,其中集東、前胡片落實蘑菇種植160萬平方尺。王集鎮採取政府推動、大戶帶動、優惠政策鼓動的“三動”政策並針對鎮域林地多、林木生長快和蘑菇生產喜蔭的特點,先後四次組織鎮村幹部和種植大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取經,解放思想,拓寬思路,選定項目,實行林菌間套。目前,為壯大全鎮蘑菇產業,進一步提高蘑菇種植水平,增加菇農收入,正在集東居委會王莊路兩側興建一個生產面積為100萬平方尺、總投資300萬元的標準化蘑菇生產基地。

王集鎮王集鎮
王集月亮餅,又稱“王集小團餅”,以其色、香、味俱佳而聞名遐邇。王集月亮餅因其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相傳有一年月宮嫦娥偶爾下凡,至王集上空時,猛然間一陣奇異的香味撲鼻而來。低頭一看,但見街道人來車往,市井繁華,街旁一戶人家門前擺放著形似月亮的團餅。小團餅的香味令嫦娥留連忘返,欲罷不能。遂降落鬧市,欲品嘗這人間的美味。她徑直來到這戶門前,伸出纖纖玉指,輕輕拿起一塊團餅收入繡袋,當她掏錢付款時,不覺滿臉緋紅。原來,因為下凡時忘了錢袋,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如何是好?就在嫦娥心慌意亂、左右為難之時,賣餅的俊俏後生見買餅的女子天生麗質,楚楚動人,連忙施禮道:“這位大姐,你若沒帶錢,我給你免了。”嫦娥見賣餅後生不僅一表人才,而且舉止端莊,待人謙和,便試探道:“敢問公子尊姓大名,何以得閒做此營生?”“我本姓王,只因內無妻室,又兼雙親年邁,故在家做此營生,以度日月。”嫦娥聞聽此言,心中暗自思忖:王公子儀表堂堂,心地善良,孝順父母,十分難得。我何不幫他一把。打定主意,嫦娥辭謝王公子,款款離去。
王集鎮王集鎮
膘雞,泗陽著名特產之一,農家婚喪喜慶,多以膘雞作為“頭景”上桌,客人評論廚師手藝如何,也都是以膘雞的製作為標準。膘雞製作相當講究,它選用瘦豬肉糊、雞蛋黃、饅頭屑、澱粉,用鹽、蔥、姜、胡椒粉、味素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攤在百葉上,厚約一寸厚,再用肥豬肉糊與去皮的山芋糊、雞蛋清、蔥白、澱粉等攪拌均勻後攤在其上,厚約半寸。做好後將其放入蒸籠,蒸熟後,上層潔白如玉,下層紅如瑪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蔥等佐料,青、紅、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觀。膘雞上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嬌嫩爽口。

相傳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時任明朝兵部尚書的史可法揮師北上,在桃源(今泗陽)、宿遷淮陰黃河為屏障築起百里防線,史可法的指揮部就設在桃源縣的崔鎮。在數九寒天的一個早晨,廚師忙著殺雞宰鵝,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冬不年的廚師忙活什麼?”一問才知是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敵當前,不想著去打仗,還過什麼生日”。便讓衛士將雞、鵝、豬蹄膀送往前線勞軍。臨走時,史可法吩咐廚師:“中午只許有一道菜。”廚師反覆琢磨,用一塊巴掌大小的肥肉,兩個雞蛋制出味道鮮美的膘雞出來。後經歷代廚師改進,膘雞口味更加精進,形成現今這道風味獨特的泗陽名菜。

山東省曹縣王集鎮

王集鎮曹縣王集鎮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曹縣撤銷王集鄉,設立王集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曹縣王集鎮位於曹縣城東3公里,西部緊靠京九鐵路,南部與孫老家鎮、東部與侯集鎮、北部與普連集鎮古營集鎮相鄰。全鎮轄25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土地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萬畝,人口3.4萬人。轄王集行政村、張店行政村、季集行政村、杜莊行政村、祝花園行政村、李莊行政村、邵莊行政村、韓樓行政村、蔣莊行政村、梁莊行政村、袁白莊行政村、郭莊行政村、王莊行政村、吳莊行政村、梁廟行政村、徐樓行政村、王大廟行政村、郭井行政村、雙鋪行政村、劉菜園行政村白樓行政村、楊店行政村、張莊寨行政村、丁莊行政村、蘇樓行政村

王集鄉共有企業258家,個體工商戶達2200戶,從業人員達8000人。全鎮形成了以畜產品加工、桐、楊木及工藝品加工、棉花加工為主、麵粉加工、紡織、製衣、五金、建材、建築、運輸、輪窯、苗木生產等等多業並舉的良性發展格局。2005年王集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3億元,工商、兩稅完成950萬元。王集鎮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漢族回族民眾和睦相處,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王集鎮王集鎮
王集鄉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目標,積極引導農民和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和精品林業,切實抓好了小麥棉花、蔬菜、瓜果、食用菌菸葉等產業,王集鄉年產小麥6657萬斤,棉花660萬斤(全部優質化)。為提高複種指數,全鄉7.9萬畝耕地全部實行了間作套種,實現了一年多熟,形成了一村一品個多村一品的生產格局。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實現了50畝地一眼井,王集鄉7.9畝耕地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的目的。林網改造“更新老齡樹,栽上優質林”的辦法,王集鄉種植銀杏25萬棵,形成銀杏林網2.5萬畝,小雜果面積達300畝,精品林業的快速發展,使林網改造工作順利通過省林廳的驗收。

王集鄉把發展畜牧養殖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以鄉黃牛育肥總場和太澳種羊場為龍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鼓勵廣大民眾植草養畜。王集鄉黃牛存欄達1.7萬頭,山羊4.5萬隻,豬4萬頭,規模養殖場217個,養殖大戶1986戶,形成了4個養牛專業村,5個養羊專業村,3個養雞專業村,7個養豬專業村,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2%,成為王集鄉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今後該鄉將充分利用世行貸款,引導農民發展奶牛業,建立擠奶站,王集鄉已建成50頭以上的奶牛場3個,300頭奶牛不久將在王集落戶,使全鄉出現了普念“牛”經,大唱“養”戲的熱潮。

王集鄉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整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王西的王成興辦的華成汽車車輪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總投資600多萬元,擁有高級工程師2和94名員工,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產品供不應求,該公司年產值千萬元,入庫稅金達50萬元。河南省寶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該鄉原畜產品加工廠投資近500萬元,建成了獸藥加工廠,引進高科技人才8名,成為王集鄉投資最多的企業。全鄉有民辦予制廠4個,木板廠3個,麵粉加工廠24家,個體工商戶達1325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