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怡

早在大學時期,王長怡博士就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以全額獎學金深造,並取得該校免疫學及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洛克菲勒大學期間,因為受到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啟蒙,於免疫學仍混沌未明的70 年代初期,王董事長產生將化學及免疫學結合的想法,抱持著「免疫學為醫學的秘密武器」的信念,毅然決然地投入免疫研究。在取得博士學位後,王董事長鏇即進入史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擔任分子免疫學實驗室主任及計畫主持人,而帶領實驗室的經驗也成為其日後經營公司的重要參考。
王長怡博士
王博士於1985年於紐約長島創立UBI。創立之初即獲得日本OLYMPUS公司的投資,協助UBI進行各項血液診斷試劑的開發。王博士在分子免疫學的知識精湛,在其領導下,UBI在90年代即以「設計型胜肽」之專業聞名國際生物醫學診斷、疫苗及免疫治療領域。
UBI於1992年獲得紐約州政府研究發展基金、日本JAFCO創業基金、新加坡政府經濟發展局及美國Baxter公司的投資,提供研究經費資助UBI進行愛滋病疫苗開發計畫。
UBI集團於1998年在台灣成立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輔助UBI開發合成肽疫苗產品、蛋白質/單株抗體藥品與小分子化學製藥產品的研發中心,於2001年在中國成立申聯醫藥(上海)有限公司(UBI Shanghai),並建立一座已通過中國農業部cGMP標準認證、年產能8億劑的合成肽原料藥及疫苗生產廠。
UBI 集團也獨資在中國設立北京優耐特生物醫學有限公司 (Beijing UBI),作為生產血液診斷試劑的基地,該生產設施通過歐洲CE標準認證,並與國際知名公司BioMerieux進行檢測試劑產品的全球銷售。
王博士經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基金之多項獎助且擔任計畫主持人,建立獨步全球的UBITh功能性抗原學技術平台,並利用此技術平台開發多項創新型、具有市場爆炸性的合成肽疫苗,包括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公豬去勢疫苗、豬環狀病毒預防疫苗、豬藍耳病預防疫苗、阿茲海默症治療疫苗、愛滋病治療疫苗,目前,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已於2007年在中國取得第一類新獸藥證,目前已經占有中國35%之口蹄疫疫苗市場。而針對受全球高度重視的老年痴呆症所開發的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正在進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王博士在科學研究上表現傑出,發表120餘篇科學論文,也是UBI所擁有的80餘項專利的主要發明人。由於專業與成就備受國際肯定,王博士時常受邀在國際會議中發表免疫學、疫苗、免疫治療及傳染病等領域之演講,同時也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之邀擔任生物防禦研發合作計畫及過敏免疫研究計畫的科學審議委員。
於2007年,王博士榮獲由紐約智慧產權法律協會所頒發的「2007年傑出發明家獎」,表彰她在生物醫學的重大成就與卓越貢獻。代表美國UBI集團回台成立聯亞生技公司後,王博士不僅引進UBI特有之合成肽疫苗設計與生產技術平台,並建立單株抗體/蛋白質藥品之開發與生產技術平台,帶領聯亞生技公司成為台灣蛋白質藥品產業之領頭馬與生技產業之指標性企業。
2010 年4 月,DNA 雙股螺鏇結構的發現者、1962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詹姆斯·華生博士(James D. Watson) 首度來台訪問,目的在於了解台灣創新生物科技研發環境,並發表對於前瞻生物科技及科學普及教育的看法,其精彩演講內容與分享,提供台灣生技產業最好的啟發與鼓勵。在華生博士短暫的在台行程中,也為因應企業全球化布局而率先進駐台北101 大樓的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 公司(UBI Asia, 簡稱聯亞)主持揭幕儀式。
近年來聯亞與母公司UBI 發展的動物用疫苗產品於中國市場締造佳績,其人用治療性疫苗及抗體也邁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然而,走在需要大量資源投入的新藥研發路上,聯亞卻能於公司成立11 年來,不需再向原始股東募資,並能同時開發數種新藥,員工人數成長至超過350人,其中的學問來自公司獨特的經營策略與執行方針。農業生技產業季刊刊特別專訪一手創立UBI 集團及聯亞的王長怡董事長,請她分享企業經營之道與成功的秘訣。
訪談過程,王董事長自然流露其爽朗的個性,談吐之間散發出自信與樂觀的個人魅力。儘管已經發表超過120 篇論文,也是UBI 擁有80 餘項專利的主要發明人,但王董事長仍謙虛地表示,「當發明家很簡單,因為論文及專利會一直累積,只要一旦領先而並持續努力,就可以一直保持在領先地位。且論文發表是為了讓各界知道UBI 集團的重要研究,及對產業有所幫助的成果」。
由於科學研究上的傑出表現,王董事長經常受邀於國際會議中演講,亦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之邀擔任生物防禦研發合作計畫及過敏免疫研究計畫的科學審議委員,2007 年更榮獲由紐約智慧產權法律協會所頒發的「2007 年傑出發明家獎」,表彰她於生物醫學的重大成就與卓越貢獻。
談到華生博士與聯亞的淵源,王董事長更眉飛色舞地述說公司及她個人都因華生博士的鼓勵與指導而受益匪淺,華生博士曾經加入UBI 的董事會,現在擔任UBI 的科技顧問。此外,因為從求學階段就一直與頂尖科學家互動,也造就王董事長膽大心細的研究態度。以下為王長怡董事長的專訪內容。
請董事長談談UBI集團的布局及策略以及聯亞的定位?
「好的產品除了獲得商業上的回報,更重要的是可以造福人類及動物,為了達到此目標,經常需要耗費人一輩子的努力,而且必須鑽研得夠深入才能解決問題。而公司投入研究,就是要解決產業面臨的困難。我堅信以華人之力量,定能創建國際級化學及生物製藥公司。因此,25 年前我在美國創立以華人為主的聯合生物醫藥公司(UBI),利用貼近全球最尖端科技信息與市場,進行獨特免疫技術平台及產品研發,進而以台灣全球化研發、商業、管理平台及人才,以台灣為模型市場進行產品商業化開發,利用華人的優勢進軍中國市場,堅強市場實力進而推廣國際市場,使UBI 集團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壯大,成為以華人為主之國際級化學及生物製藥公司,以發展提供安全、有效且可負擔之醫療產品,改善與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與福祉是我們的企業發展策略及使命」。
王董事長點出她積極將基礎研究轉化為生醫套用的理念,也突顯出她樂於接受挑戰、堅持不懈的性格及遠大的志向,這受到其求學及研究經歷的影響。王董事長從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後,接受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赴美深造,並取得該校免疫學及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洛克菲勒大學期間,因為受到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啟蒙,於免疫學仍混沌未明的70 年代初期,王董事長產生將化學及免疫學結合的想法,抱持著「免疫學為醫學的秘密武器」的信念,毅然決然地投入免疫研究。
二十多年來,UBI 集團在王博士的帶領下,運用其免疫學專長及合成胜肽方面的專利技術,開發出一系列診斷試劑及疫苗產品,營運據點除了美國總部,還設立三個海外子公司,分別為位於台灣新竹的聯亞,及位於中國上海的北京優耐特生物醫學有限公司、申聯醫藥(上海)有限公司。UBI 集團總部負責新創產品的先期研發及國際事務,包括國際臨床試驗、產品註冊、授權及銷售等業務;位於台灣的聯亞則扮演UBI 集團於亞太地區的營運及研發中心,承接並強化UBI的核心技術平台,進行產品商業化開發,並運用收購自羅氏(Roche) 及葛蘭素(GSK) 的製藥廠房,接受國際大藥廠的化學藥品委託製造服務,以產生利潤支持新藥的商業化開發,同時建立製藥基礎;於中國的北京優耐特公司以製造血液檢測試劑為主,已獲得歐盟CE 認證,並透過法國BioMerieux 公司行銷;而申聯醫藥公司為口蹄疫合成胜肽疫苗的生產基地,設有通過中國農業部核准之GMP 工廠,年產能為8 億劑。
UBI 集團用已獲利的檢測試劑及代工製造業務支持創新研發,並以美國、中國、台灣三地之策略性布局,將優秀團隊、生產效益及市場優勢等要素進行妥善結合,使研究水平維持高質量的同時卻可降低研發成本,以最經濟有效的模式進行產品開發與生產。
王董事長強調:
「UBI 集團將持續進步與成長,對人類做出貢獻,成為以華人為主,在全世界舉足輕重的生技製藥公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