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漢將軍傳

王鐵漢將軍傳

第4節、直奉二戰中的一段經歷 第3節、悲壯的長城抗戰 第8節、持守一生的忠誠

《王鐵漢將軍傳》出版發行
本書由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中國石油作家協會全國委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河石油報文藝部主任陳醒哲先生著。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目錄
第一章、關東學子(1911年—1919年)
第1節、後才屯村的王氏家族
第2節、熟讀四書的敏慧少年
第3節、贏得一片喝彩聲
第4節、在錦縣第二高小插班
第5節、參加奉天學潮與罷課
第6節、在北大預科班求學
第7節:棄學之後的痛苦抉擇
第二章、戎馬生涯(1922年—1930年)
第1節:考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第2節、聆聽少帥的教誨
第3節、由“兵”到兵的蛻變
第4節、直奉二戰中的一段經歷
第5節、南征北戰亦文亦武
第6節、1925年災難深重的一頁
第7節、逐鹿中原與全線撤退
第8節、東北易旗幟之後
第三章、抗日烽火(1931年—1945年)
第1節、打響抗戰第一槍
第2節、輾轉關內
第3節、悲壯的長城抗戰
第4節、從冀東防禦到西北剿共
第5節、西安事變前後
第6節、凇滬會戰之英勇阻擊
第7節、反攻香黃山
第8節、功虧一簣的修水之役
第9節、第一次長沙會戰立功
第10節、上高會戰打出最精彩之戰
第11節:浙贛風雨游擊戰
第12節、抗戰勝利與無錫受降
第四章、崢嶸歲月(1946年—1995年)
第1節、從和談到戰爭
第2節、參加蘇中戰役
第3節、兵敗楊家杖子
第4節、盡職省主席
第5節、身邊的遼瀋戰役
第6節、訣別家鄉的惆悵
第7節、浩蕩乾坤入客愁
第8節、持守一生的忠誠
第9節、一輪明月寄鄉思
附錄一:王鐵漢將軍年表
附錄二:相關歷史考證
後記:
自序
日出日落,時光流逝,波光濤影中匯集出一道色彩斑斕的歷史長河。過去的,仿佛是那樣的遙遠……許多塵封的往事,淡漠了我們對歷史的記憶。可是,當我們拂去歲月的封塵,重新開啟厚重的歷史大門時,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歷史其實並未走遠,仍然鮮活和生動。我相信,當你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當你看到那些珍貴的抗戰歷史照片的時候,歷史就在眼前和心中。
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中華民族飽受世界列強的戰爭
蹂躪,在中國的土地上上演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日戰爭等等。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為反抗外侮,血染沙場,前赴後繼,終於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中國的解放。今日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昌盛繁榮,蒸蒸日上,正在踏上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這是無數先輩用流血犧牲換來的,王鐵漢將軍就是其中一員。
王鐵漢將軍是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後才屯村人,自小熟讀《四書》《五經》,飽受傳統文化濡染;少年時接受梁啓超的改良主義思想,建立起振興中華的理想信念;青年時棄學從軍,尋求強國報國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他堅決抵制“不許抵抗”的命令,率部打響抗戰第一槍;在其後的抗日主戰場上,他出生入死,屢建戰功;直到晚年,他仍然為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奔走操勞,鞠躬盡瘁。王鐵漢將軍在軍政生涯中,忠勇果敢,績效顯著,多次立功,屢受獎賞——在淞滬會戰和香黃山戰役中各立功一次,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中各立大功一次,在第四次整訓中立功一次;在浙贛會戰中及龍衢戰役中蒙受三等雲麾勳章及傳令嘉獎,在蘇中戰役中,蒙受四等寶鼎勳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干城甲種一等獎章;又以工作成績一貫優良蒙受忠勤勳章,勝利勳章,三等景星勳章,光華一等獎章等。
作為王鐵漢家鄉的一名文字工作者,了解了這些史實後不能無動於衷。所以,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來我四處走訪,尋找王鐵漢將軍的後人、同鄉、部下,以及一切了解歷史事實的人,進行採訪、調查;前往多處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查找歷史資料;還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書籍、文史資料、軍史戰史、紀實作品,尋找有價值的線索;最後終成此書。
本書是一本以王鐵漢將軍為主人公的傳記文學作品,再現了王鐵漢將軍的人生經歷、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變遷的過程,以及他對歷史的貢獻。學界通常認為:傳記文學作品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傳主的地位決定的。我對這個觀點有一個補充,決定作品價值的除去傳主的地位還有傳主對歷史的特殊貢獻。王鐵漢將軍曾任國民黨軍第49軍軍長、瀋陽防守區司令官、國民政府遼寧省主席,中將軍銜,並非身居高位、名聲顯赫。但是,他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壯舉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他的人生經歷和歷史貢獻值得研究和總結。本書共四章36節,以翔實的史料和深入採訪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混亂的年代以及王鐵漢所走過的人生道路,其中以前三章27節的篇幅,重點記錄了王鐵漢將軍青少年時代的理想追求和在抗日主戰場的戰鬥經歷。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艱苦、光榮的歲月。據權威資料認定:在抗日主戰場上,中國軍隊與日軍激烈會戰多達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其他戰鬥有38000多次,可以說是空前慘烈。中國軍隊英勇殉國的將軍,少將以上就有200多位,民眾死亡估計至少在2000萬人至3500萬人,而官兵殉職的有322萬人,可以說是一場民族禦侮的聖戰。發生在抗戰主戰場上的主要戰役,如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南京、武漢保衛戰,以及大家所熟悉的台兒莊大捷、長沙會戰等,都記載了中國軍隊在第一線奮勇抗戰的壯烈歷史,其中大多數戰役中都有王鐵漢將軍的身影。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王鐵漢將軍又親歷了長城抗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戰役、第二次衢州戰役等大型戰役,與日軍作戰百餘次,慘烈戰鬥10餘次,是身經百戰的抗日將領和民族英雄。
但是,這段重要歷史卻鮮為人知,仍像一部沒有打開的史書,未被發掘的寶藏。我想,作為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應該遺忘這些重要的歷史,更不應該詆毀或篡改這些歷史。我們應該本著“為真理作戰,對歷史負責”的科學精神,把這些難忘的歷史再現出來,呈現給世人,“不容青史成灰燼”。
歷史人物的傳記,最有價值和令人回味的地方,可能不是歷史人物簡單枯燥的生平履歷,而是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一個歷史人物做了什麼,是會在史籍上留下痕跡的,而他的情感、心理、當時經歷的細節,不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就可能完全湮滅在歷史的海洋之中。我們通常給一個人下定論的時候,習慣使用三七開、四六開、五五開,這樣一些簡單的數學統計方法。實際上對一個人是無法這么簡單地去計算的,任何人精密的計算方法都無法計算人的一生。另外,由於人們民族不同,信仰的不同,意識形態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認知上的差異,對於任何一位歷史人物的認知和評價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所以,我只能對書中的人物作出我個人的認知與評價。
王鐵漢將軍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一位令人尊敬的抗日將領,一位終生求索的民族精英。他深愛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為尋找一條振興中華的道路而歷盡滄桑,終生不倦。關於這些認知與評價的來由,書中都有詳盡的交待。
這本書再現了王鐵漢將軍對同時代人物和事件的原始情感態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當時的選擇和傾向。這本書關注的不僅是傳主的歷史地位、歷史功過等政治問題,同時也關注他的個人性格、個人素質、道德質量、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人生問題。因此,較之歷史專業學術論文更為貼近歷史的細部,感性有趣、生動具體,表述細膩,通俗易懂,可讀性強。這本書具有歷史的性質,又有文學的構思,是用文學手法再現歷史,既是一部真實歷史,又是一部文史書籍。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割據與混戰,有十幾個王朝的暴力更替,還有許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許多次列強的入侵。在紛紜雜陳的歷史進程中,總是有成功者和失敗者。我們的祖輩,我們的父輩,一定有許多人曾經經歷過失敗,這成為他們一生難以抒懷的悲哀,也成為一生隱忍不言的傷痛。對於每一個歷史人物而言,他們選擇自己立場,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有著很多雲纏霧繞的背景和原因,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
當下,我們應該以一種科學,客觀,平和的心態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即使我們的先輩曾經是失敗者,我們也一樣應該全面、完整地看待他們,不能否定他們的歷史作用和價值。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不僅給勝利者以喝彩,也要給失敗者以紀念。這是一種最溫柔、最純粹的歷史觀,有利於促進我們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復興。四川成都建川(全民族)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建立,就是這樣一種歷史觀的表達,我很讚賞這樣一種寬容賢達的歷史觀,它是對痛苦深刻反思後的一種升華,超信仰、超意識形態的人類精神的禮讚!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只能正視它,尊重它,分析它;卻不能顛覆它,歪曲它。王鐵漢將軍一生的功過是非,很難一言以蔽之。我們不能苛求歷史上的人物像我們今天這樣來看待歷史,或請他們走出歷史時代與我們今人步調一致。我們也不希望我們的後人用未來的眼光指責我們今天的生活,把我們拉到100年後的世紀裡評頭論足。
我始終認為,王鐵漢將軍身上體現的三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效仿的:第一是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第二是誓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第三是抗擊外侮的民族主義精神。這三種精神既是王鐵漢將軍人生價值的體現,也是我們正確認識王鐵漢將軍歷史功績的基礎,更是鼓舞和鞭策當下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我才動筆寫這本書。
誠然,由於作者的視野所限,能力所限,本書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瑕疵,敬請讀者給予包容和指正。
陳醒哲
2010年11月20日
後記
適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九一八事變”80周年,王鐵漢將軍誕辰109周年之際,本書出版發行,算是一個小小的獻禮。作為本書作者,在寫完最後一段結束語的時候,我終於如負釋重,輕輕地鬆了一口氣。
我和許多人一樣,在2006年11月之前,對王鐵漢將軍一無所知。對於“九一八事變”和中國抗日戰爭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革前後的歷史教科書上。2006年11月,我在研究《司督閣與東北現代醫學》這個歷史課題的時候,偶然中得知了王鐵漢將軍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史實。我開始是驚訝,然後是困惑,然後決定採訪、查詢、考證、研究……後來,我發現我走進一個紛紜複雜、黑白含混、難以釐清的境地,處於進退兩難。
人物傳記等文史類作品寫作,不同於小說、戲劇、詩歌一類的純文學創作,不允許毫無根據的虛構和幻想,一切事件必須真實可信,要有記載和出處,一切場景必須是歷史的再現,帶著歷史的印痕。我不是專修歷史的學者,沒有歷史學家的功力及信息庫,在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考證和梳理上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關於王鐵漢將軍的史料在大陸十分稀缺,了解歷史的當事人大多已經辭世,實在難以再現貼近歷史人物真實面貌的完整形象和場景。
我惟一的優勢是從事記者行業,有20多年的採訪經驗,我知道要完成這樣一部著作,必須扎紮實實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細小的線索查起。近三年來,我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幾乎利用所有的節日、假日,去四處採訪,查找歷史檔案和資料,從來未敢懈怠。通過大量的採訪,我對史料的收集和梳理有了清晰地方向,除了繼續查找大量的文史檔案、戰史軍史,當事人回憶資料等,我還通過在遼寧營口鮁魚圈興辦企業的台籍企業家張文琦先生與台灣遼寧同鄉會會長關甲申先生取得聯繫,並獲得幫助。
寫人物傳記最大的難度在於準確把握人物和事件。王鐵漢將軍近百年的人生經歷,紛繁複雜,幾經沉浮,並且經歷了清末、民國、抗戰,內戰等不同的歷史階段,這正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許多重要檔案毀滅、資料缺失、尋找準確的有價值的材料相當困難。有時,為了考證某一句話,一個數據、一個說法,一個相關的人物,一個職務變化,要查找很多資料,去幾個地方。況且,有時查到資料和說法常有不同,這樣就要運用邏輯推理,分析判斷,去偽存真,直到“確定”為止。其中的困惑、彷徨、痛苦,甚至產生的煩惱情緒,真是一言難盡。
非常感謝王鐵漢將軍的長女王翠鳳老人,以及外孫媳婦程桂新女士,是她們在我感到寫作最困難的時候,為我提供了台灣出版的王鐵漢將軍著作《東北軍事史略》和《王鐵漢先生訪問記錄》兩本珍貴影印書籍,還有王鐵漢將軍照片和書信的影印件,並且多次接受我的採訪。王鐵漢將軍的侄女王立岩,王鐵漢將軍在瀋陽時的司機兼衛士李明德,王鐵漢將軍的堂弟王朝江、老鄉李彬,王鐵漢將軍的老師才助臣的孫子才福昌,石世安的外孫女朱婉嬌等人都為作者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羊圈子鎮年逾84歲的張振華老師,給我提供了一份他擔任盤山縣誌采編員時,於1988年5月31日去遼寧省檔案館抄錄的王鐵漢將軍《公務員履歷表》,該表是1948年所制,極具史料價值。遼寧省黑山縣曉東鎮張景輝老師,派出所倪陽教導員,以及遼寧省檔案館、遼寧省圖書館,中國第二檔案館等單位都給作者提供很大幫助。
我的同學於凡先生曾經到北京大學檔案館,幫我查找歷史資料。我的好友佟偉、丁偉成兩位先生也在繁忙之中陪同我一道去採訪,替我為收集到很有價值的歷史圖片與文字資料。在這裡,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我要特別表示感謝的是遼寧“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名譽會長張一波教授,他們率團到王鐵漢家鄉考察時,我榮興成為一員,並有幸參加了2007年在王鐵漢將軍家鄉羊圈子鎮召開的《王鐵漢將軍打響抗日第一槍學術研討會》,為我寫作本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共盤錦市委宣傳部,中共遼河油田黨委宣傳部,一直關心本書的寫作,沒有他們的支持,很難成就本書。
我最後要感謝團結出版社的社長、總編輯王大可先生,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本書才得以很快出版。在此,我還要對所有對本書出版、發行,有過幫助的人,深深鞠上一躬,謝謝你們!
我希望這本書成為讀者們的良師益友,能夠激勵青少年讀者們勵志圖強,精忠報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竭盡心智,創造輝煌!
陳醒哲
2011年元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