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武[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

王英武[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

王英武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公司工人,王英武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大都夢想著當“白領”,而他的身上卻有著傳統勞模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精神,更有時代所賦予的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只有學好技術,才能當一名合格的工人!”工人家庭出身的他,受父輩“技術立身”的影響,學習時總比別人更勤奮。遇到困難也總有一股從不輕易屈服的勁頭兒。車工這個活兒,看著簡單,其實學問大著呢!俗話說“三分技術七分刀”,活幹得好不好全看刀,至於能做成什麼樣的刀,那就看水平了。王英武就先攻磨刀關,直到能將一把把舊刀和廢刀都變為成形刀為止,練就了一手磨刀的“絕活”。在許多同學眼裡已經不能用的車刀,到了他的手上依然可以繼續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並且他磨出的刀具不但好用,外觀還十分好看。實習時,為把老勞模白延明擅長的車膠模技術學到手,他反覆練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出消滅啃刀、卡刀的竅門兒。

經歷

學習,使這位普通的青年工人實現了職業生涯中的巨大跨越:從一名技校生到高級技師,他只用了7年時間。而按常規,工作8年才允許考技師,晉升技師3年後才有考高級技師的資格。善於鑽研,創新不斷發生;善於鑽研,價值得到體現。王英武所從事的工裝生產,是機械加工行業難度最大的環節,每天接觸的幾乎都是小批量零活兒,有時甚至只加工一兩件。工件設計出來了,咋乾?得自己琢磨;對不同形狀、不同材料的工件得用不同形狀的刀具,可買來的刀具都是固定形狀,咋辦?得自己改。這些年,王英武用嫻熟的技藝,為車間生產解決了無數個關鍵問題,更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拿出了數十項革新與發明。王英武用自創的“多活合一車削法”加工某件號,一次就節省工具材料費2000元;他將四爪卡盤加工的零件改為在工件上先打中心孔再活動卡爪的螺絲,撥動零件加工,提高工作效率三倍,此項又創效益3萬多元。為了滿足發展需要,2000年以來,公司實施培養“一崗多能”型人才的舉措,並在廣大技能工人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名師帶高徒”活動,這時已是公司車工“大拿”的王英武又琢磨起磨工技術,僅用一年時間就晉升為這個工種的高級工人。大內徑磨工,是王英武為消除車間生產瓶頸自學的第二工種。由於是老大難工種,誰都不願意乾,也是在這時,王英武主動請纓,並很快掌握了大內徑技術。

榮譽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18年11月,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第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