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心法——經營之神王永慶獨家管理秘笈

王者心法——經營之神王永慶獨家管理秘笈

《王者心法——經營之神王永慶獨家管理秘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台塑集團唯一官方授權版本,首次解密王永慶鮮為人知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王者心法封面王者心法封面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企業快速茁壯成長,為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學習國際企業先進管理經驗成了必要的共同選擇。台灣台塑集團作為匯集中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華人企業,無疑是學習的榜樣,特別是經營之神王永慶作為台塑集團創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鍊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陸企業追趕國際同行的捷徑。本書是作者在台灣台塑集團實地調研,採訪了上百位台塑集團中高層及王永慶先生的眾多親朋好友的基礎上撰寫而成。全書參考了近千萬字的台塑相關資料,其中很多都是獨家秘聞。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台塑王永慶管理經營理念對企業永續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下篇側重於闡述台塑王永慶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業社會責任思想。
本書融理論性與故事性為一體,是一本適合企業管理專業人士與一般讀者的企業管理類參考書。

作者介紹

劉震濤(執行主編)
江蘇省啟東人,教授。1960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系並留校任教,曾擔任自動化系副主任、校科技開發部副主任等職。1986年6月—1989年4月,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外貸款局副局長、外資司副司長。1989年4月—2003年10月,先後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同時兼任國家計委台辦負責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現任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袁飛(作者)
湖南衡陽常寧市人,2001年—2007年先後畢業於吉首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分別獲得文學學士、法律碩士、管理碩士學位,曾經工作於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銀行,現為《第一財經日報》資深記者、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訪問學者。

名家推薦

唯一官方版本,首次解密王永慶鮮為人知的故事
李榮融、李劍閣、陳雲林、邵寧、吳敬璉、林毅夫、黎瑞剛、秦朔、白岩松、袁岳、吳曉波、曹景行共同推薦!
王永慶董事長在繼承中華文明傳統,創建現代企業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獨到之處。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此,我們不只要傳播他的業績,更要傳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樣,使用對比分析的辦法,才能把握本質,才能見到實效。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永慶董事長“一勤天下無難事”、事事要求“止於至善”等樸素又務實的經營智慧,歷久彌新。他遠大的眼光與獨到的見解及創業70多年的寶貴經驗,給了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者明確的方向與啟發。經歷了時代變遷,更能顯出鑽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台塑的制度創新是管理“創心”,這是西方管理學當中所沒有的。這是無形的財富,分享王永慶先生的經營管理思想,將會激勵更多的大陸企業家,創造財富,奉獻社會。——胡鞍鋼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也許是我們自以為尊商之路還短,學習經營之道,總習慣去遠方的世界上尋找老師,卻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王永慶被稱為“經營之神”,他究竟“神”何在? ——白岩松CCTV著名主持人王永慶是華人企業家中為數不多能夠在經營管理上開山立派之人,有“台灣經營之神”的盛譽,他的“壓力管理”和“激勵管理”方法直到今天都對中國企業有很大的影響。本書作者曾對台塑進行過深入的調研,拿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資料,並對王氏管理中的“永續經營”和“社會責任”做出了自己獨到的解讀,在同類作品中更勝一籌,特向大家推薦。 ——吳曉波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圖書目錄:

引言:基業長青貴在堅持1

上篇根深
第一章台塑之根:中華文化8
第一節“經營之神”的管理“心法”10
十六字管理“心法”10
勤勞樸實12
【台塑瘦身“王法”】14
【e化管理】18
止於至善20
【以史為鑑】22
永續經營25
奉獻社會26
一體貫通的經營邏輯28
第二節理念借力而行29
台塑集團logo29
符號的力量32
【知恩圖報】36
【台塑“黃埔軍校”校訓】37
台塑“器物”37
【器物的力量】40
異曲同工之妙41
殊途同歸42
堅守根本43
深耕才能生根45
成功沒有秘訣46
第三節理念之源47
偉人五清福:考壽終47
勤勞之家48
王永慶上學49
小秀才出山52
繼承家族基因54
王永慶的偶像56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58
積善之家有餘慶59
台塑阿嬤61
第四節化理念為行動63
理念的力量63
百善孝為先65
第五節番薯精神66
第二章台塑經營王道70
第一節“兼顧客我”的經營之道70
取捨之道70
同舟共濟72
一諾千金73
唇齒相依74
第二節加惠下游76
榮辱與共76
因“舍”而“得”78
先能真“與”,方能大“取”79
經營之濫觴80
第三節台塑經營“三化”80
按圖索驥81
【表單管理】82
業務員的四個作用84
動靜兼修86
雨露均沾87
第三章台塑核心競爭力89
第一節源自核心的競爭力89
播種人89
切身感93
【經營洗禮】93
【“切身感”提高判斷力】94
【養花與釣魚】95
【種地瓜】96
堅持就是力量99
第二節競爭力表象101
責任感101
【知恥的船長】103
【王永慶遵循的誠信“立法”】104
學習模範生106
【謹慎學習】117
專注的力量118
簡單就是美119
英雄所見略同120
【堅持“一件事原則”】123
變“訴”為寶123
他山之石124
【一葉知秋:李協理的情報】125
【向美國人學銷售】125
創新為王125
積沙成塔126
單元成本分析127
【洗腎與治癌】128
技術創新128
【熊彼得創新法】129
創新無處不在129
避免創新的絆腳石131
創新是唯一求存之道132
“沒有戰略”的戰略:MIF戰略(MadeinFormosa)133
【王氏競爭公式:競爭優勢=價廉+物美】135
引蛇出洞135
突破傳統137
“八國聯軍”技術139
一魚多吃139
第四章“王者”之治141
第一節獨具特色的台塑組織141
台塑“大腦”——總管理處141
神經中樞——總經理室144
【西門子的“執行秘書處”】146
第二節王者“特製”151
情、理、法三融合151
投書制度153
無形的合夥制155
招聘制度157
台塑“薪制”158
持股制度161
台塑e化制度163
一日結算制度165
成本中心制及利潤中心制167
【台塑成本分析五步法】170
【成本控制“王”道】171
“異常管理”制度172
【台塑異常管理路線圖】174
無可逃遁175
第五章台塑細節管理176
第一節細節“大王”176
“王者”風範176
【謀大事者拘於小節】178
“黑手”經濟178
細節決定命運180
以小博大181
省也是賺183
堅持原始183
【文書要有骨頭】185
筆尖下的心思186
【簽字哲學】186
買魚不如釣魚187
安心工程188
將心比心189
第二節技術細節190
台塑項目組190
自己做麻薯192
膽大心細194
第六章順勢而為198
第一節多元化之路198
判斷力何來198
成者為王199
抓住趨勢205
多元化的意外收穫210
避免多元化陷阱211
垂直整合212
多元化比較214
沒有核心的多元化215
顧客決定市場216
第二節走出去戰略219
“西遊記”——考察歐美219
母豬耳朵繡荷包223
投資大陸226
海外融資228
第三節新方向229
台塑電子夢230
“慢跑”的汽車232
健康之路236
綠色動力237
大煉鋼鐵238
下篇葉茂
第七章共贏的生態邏輯244
第一節為善之道244
第二節與員工共舞245
至誠如神245
培養子弟兵246
人才難得249
人才坐標251
心細如針252
特殊的“售後服務”254
裁員終結者255
“王者”對標257
第八章永續經營,奉獻社會259
第一節發展難題259
GDP與GHP260
清潔生產260
第二節台塑環保路262
避免因噎廢食262
破除迷思263
減碳行動265
環境會計266
先見之明267
第三節倒逼機制269
前車之鑑269
赤道原則270
並行不悖271
3P原則271
第九章慈善之光272
第一節王氏家書272
風起雲湧272
定義財富273
【王永慶給子女們的一封信】274
第二節慈善的波粒二象性275
如影隨形275
【光的波粒二象性】276
相輔相成277
台塑慈善路278
第三節“王者”之見281
炮轟圍標281
建言健保制度282
變廢為寶283
尾聲薪火相傳285
共榮共存285
情不自禁286
世代交替287
壯士斷腕288
永續之道288
萬眾一心289
“企業素王”289
跋291
附錄王永慶語錄295
參考文獻299

章節節選

引言:基業長青貴在堅持
60年前,台塑集團憑藉10公頃的高雄老廠起家,發展成為產值逾兩兆新台幣的企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締造了一個經營神話。2014年,經歷一甲子風風雨雨的高雄老廠租期屆滿,土地將交還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屆時廠區內可能只保留王永慶、王永在兄弟當年的辦公室、宿舍及第一具PVC機台,設立王永慶紀念園區。
台塑集團作為發軔於台灣地區的華人標桿企業,正在成為商界競相學習的榜樣,窺探其成功秘密幾乎成了求道者們共同的興奮點。經營之神王永慶對此的回應卻如此樸實:沒什麼秘訣,只是每天把手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台塑集團正是在基於這樣的理念,從各種不起眼的細小改進工作中獲得了公司九成以上的利潤,昭顯“止於至善”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在王永慶眼裡,經營企業是永遠不能懈怠的,只有這樣才能求得未來生存發展。
“大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國小學歷的王永慶常常引用《大學》中的宏論解釋“大道至簡”的管理真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台塑的成功貴在堅持。在王永慶率先垂範的指引下,台塑數萬員工數十年始終如一堅持“勤勞樸實、止於至善、永續經營、奉獻社會”的文化理念,並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踐行之。企業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國際企業文化管理權威霍夫斯泰德指出,分析企業文化並不只是了解領導人期望的、向外宣布的那些價值觀,而是看經過管理實踐有多少價值觀被所有成員接受,並體現在工作中。
堅持理念是一種傳承,但需要奉行正確的思想才會產生力量。正確的理念何來?王永慶認為,對生活的感悟和切身體驗是力量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堅持長跑讓王永慶體認到“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堅持”這句話的微言大義。獨自長跑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無味的事情,但長年累月、風雨無阻的堅持,則會變成一種習慣,乃至樂在其中,甚至成了一種享受,這時所有原本想從運動中追求的目的都會達到:擔負壓力的健康體魄和堅毅的精神自然成了一種如影隨形的附屬物。但這種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要每天堅持並非常人所能。很多人因為下雨會放棄每天堅持的長跑,而王永慶認為這是藉口,因為長跑後會大汗淋漓,和下雨沒什麼兩樣。
尊奉王永慶為人生導師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經效法王永慶,試圖堅持每天長跑5000米。他以為“毅力”是簡單可行的易事,興致沖沖買了雙球鞋,起了個大早,結果第一天只跑了1600米,自信尚滿地認為再練習幾天就可以跑完5000米。但隨後的表現讓郭台銘完全喪失了信心,自己最多只跑到3000米。郭台銘終於意識到,“堅定的毅力”說時容易,做時難,普通人是難於要求自己去克服身心障礙的,“我做不到,因為我是一個平凡的庸俗之輩。”
有了健康的身體,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節儉無疑是良好生活習慣的開始,王永慶一生堅持節儉,愛物惜福。自己的坐車多年不換,西裝改了再穿,自己和下屬只喝低檔酒,經營之神的生活習慣嚴格自律。
節儉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符號意象,就像武功高手在無形之中把功力傳送出去一樣。王永慶數十年如一日過著儉樸的生活,讓子弟兵耳濡目染,凝聚了台塑發展所需的內功。王永慶的節儉甚至對整個台灣企業界產生標桿影響,一些過慣奢華生活的企業家在王永慶的感召下感覺自慚形穢,紛紛改弦易張奉王永慶為師尊,這也算是台塑對社會的一個意料之外的貢獻吧!企業是社會影響力最強的商業組織,當大多數企業都奉行勤儉節約的理念時,社會風氣必然向好,這也是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堅毅自立的性格貫穿王永慶的一生。王永慶童年生活維艱,隨母親撿煤渣維持全家人的生計。早年養成的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對王永慶一生影響深遠,乃至在父親去世時,事業有成的王永慶沒有驚動任何人,而是把父親的遺體放在膝上獨自開車回家。甚至到了晚年,王永慶使用拐杖也異於常人,他只是把拐杖提在手中,這樣做是為了在摔倒時有拐杖可用,“因為拄拐杖走路會養成對拐杖的依賴思想。”
萬事不求人、少求人就會降低個人和企業的依賴風險,行走的腳步才會更踏實,才能走得更遠。這種一脈相承的思想在台塑的經營管理中無疑得到很好的傳承,當年台幣大幅升值時,上下游公司受到巨大衝擊,王永慶並沒有把幣值上漲的成本轉嫁給上下遊客戶,而是自己消化吸收,公司因此而減損100多億新台幣。表面上,台塑受到財務上的損失,但實際上贏得了整個行業的共榮共存,為公司的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立者必先自強!
所以,在公司經營中,王永慶一直堅持合理利潤,而不是追求壓榨客戶獲取最大利潤。在民族商業史上,20%左右的毛利一直被認為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合理利潤。中華民族第一位女企業家巴清、陶朱公范蠡等諸多商賈名流都是這一原則的信奉者。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忠實信徒,王永慶也堅持認為,暴利和薄利都容易滋生隱患,暴利容易讓公司員工少謹慎之心和進取之意,薄利乃至虧損容易引發弄虛作假的系統性風險。就如人的健康一樣,標準體重是健康的基石,脂肪過剩容易引發三高等後遺症,營養不良同樣會引發諸多疾病。企業也是如此,合理的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定的利潤既是股東所期,也是員工所需,更是公司回饋社會尋求永續發展的必要物質基礎。
合理一直是王永慶生活和台塑經營的行為準則。合理的理念貫穿王永慶的一生。王永慶的爺爺早年告誡他,種茶是沒有前途的,並解釋說,為了讓茶樹長得好,必須將周邊的雜草去除,由於無草固土,久而久之茶樹也會枯死。日後,王永慶做任何事都要追根溯源找到合理的解釋,並演變成台塑追根究底的日常管理。在企業日常運行的改善中就成了台塑人習以為常的“沒完沒了”,只有這樣公司才會在商戰博弈中勝出。
蔡鍔在《曾胡治兵語錄》中指出,“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勞苦”。商場如戰場,公司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同樣需要如此。王永慶一向堅持大道理是相通的,人性一脈相承,戰場所尊奉的制勝邏輯同樣適用於商場。
享有“西方兵聖”之譽的克勞塞維茨同樣揭示了精神因素在戰場上的制勝作用。克勞塞維茨認為,主要精神力量是:統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企業在競爭中同樣需要這三方面的力量。王永慶是台塑毋庸置疑的統帥,台塑的組織品行和公司所尊奉的民族精神共同淬鍊成一股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正是基於此,台塑在近一甲子的時光中勇立商海潮頭,年年盈利經營,甚至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也贏利百億計。所以,台塑才敢底氣十足地向外界宣布,哪怕危機吞沒了一半市場,我們還能站在另外一半市場上,台塑要做世界最後一家倒掉的企業!這種自信來自於魄力和實力。
魄力根源於理念,實力來自於正確理念的貫徹執行。台塑的理念就是中華文化最深邃而又最基本的信條,既複雜又簡單,這些理念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的基石,即是國家建構的靈魂,對於經營企業來說,其力道綽綽有餘,治大國如烹小鮮,管理一家企業也是如此。
北宋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王永慶以一部《大學》管台塑。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中華文化為底蘊,演化出經世致用的方法和技巧,再帶領全體子弟兵一同貫徹執行,只有這樣,國家的生存發展,企業的百年基業才成為可能。先有正確的理念,然後不折不扣、曠日持久地堅持執行,百年老店才會夢想成真!
堅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會產生無形的穿透力。大儒王夫之當年堅持一心一意讀書,其專注的眼神甚至嚇倒前來逼迫他做官的清朝官兵。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也是十年磨一劍,李安四年才推出上座率超高的電影“少年派”,異常火爆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執行製片人朱樂賢十年中一直堅持要做這樣一檔節目。堅持是一種力量,數萬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將是一股洪流,無堅不摧!台塑就是這樣的企業!
王永慶一生堅持運動才有健康的體魄,一生打磨台塑才有石化王國的基業。
堅持運動可以消耗掉多餘的脂肪,讓身體各個組織器官處於最佳的機能狀態,長壽才有可能!人止乃為“企”,企業如人,只有每天堅持正常的規律運作,才能基業長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