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臣

王繼臣

王繼臣,男,1966年出生,固始縣往流鎮鄧圩村人,中共黨員,河南大學英語系本科畢業,鄭大EMBA碩士,高級工程師,河南固源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信陽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固始王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固始王氏固源助學濟困基金會理事長,中共固始縣往流鎮鄧圩村聯合支部委員會黨總支書,鄭州王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人物生平

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先後乾過裝修、建築等行業,經過將近20年的艱苦創業,在鄭州辦起了河南固源置業有限公司,他的企業有了一定的效益。王繼臣富而思源,知恩圖報,為社會作出很多的貢獻。

2012年10月25日,河南固始王氏宗親會成立固源助學濟困基金會。王氏宗親王繼臣說,許多貧困子女面臨著入學難的問題,尤其是考上大學的這部分貧困學生,為支持這一部分貧困學生,他拿出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希望能夠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為固始的教育事業獻出一份力量。

擔任市人大代表後,王繼臣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在信陽市第四屆人大一次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肩上的責任重大,要把報告學熟讀懂,運用到我們的新農村建設中和舊城改造工作的實際中,我作為一個鄧圩村的支部書記,首先我向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府領導、各界民眾表態,我絕不拖中國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帶領全村3000多父老鄉親提前奔入小康社會,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重託和期望。

《王繼臣:心繫家鄉不了情》

2013年2月2日,豫南大地淫雨霏霏,天寒料峭,而固始縣往流鎮敬老院裡卻是其樂融融。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讓這裡的老人們感動不已。

和往年一樣,他將一件件棉大衣、一袋袋白面、一提提豬肉、一桶桶食用油等過年禮物送到敬老院。

“他是一個好人啊,日常非常關心我們,幫我們老人解決生活問題,逢年過節還來看我們、送禮物!”往流鎮敬老院的老人們稱讚道。

他就是河南固源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圩村黨支部書記王繼臣。

王繼臣是固始縣往流鎮鄧圩村人,今年46歲,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以自強不息的毅力,在鄭州辦起了河南固源置業有限公司,2012年10月被家鄉父老推選為鄧圩村黨支部書記。

王繼臣創業有成不忘家鄉,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為家鄉做點事是我的一個心愿

王繼臣6歲時,其母因病離開了他和一個不滿3歲的弟弟,這對本身就困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父子三人相依為命,父親又當爹又當媽,生活異常艱辛。親戚朋友、左右鄰居看到他們的境況,紛紛盡其所能給予接濟,這在王繼臣幼小的心靈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決心長大以後好好混,爭取做個有錢人,來回報那些幫助過他的父老鄉親。20年前王繼臣辭掉做外語教師的高薪工作,下海從商。小時候的苦難生活培養了他百折不撓的堅毅性格,幾番沉浮、幾番打拚,王繼臣終於在鄭州有了自己的公司--河南固源置業有限公司。

2009年9月的一天,王繼臣在公司辦公室翻閱報紙,一則固始一鄉村醫生籌資百萬元建敬老院的訊息引起了他的高度關注,看完後才知道這位可敬的鄉村醫生竟然是他同村的青年李純白。王繼臣的內心受到了深刻的觸動和震撼。他心想,李純白一個鄉村醫生,能把所有積蓄都拿出來,投入到家鄉的公益事業上,而自己要比他目前的情況好好些倍,可卻沒有做,實在有點愧對家鄉父老。他當即找人打聽到了李純白的手機號,並與李純白通話長達一個小時,向他訴說了對家鄉的不了情。“為家鄉做點事是我積存在心頭的一個未了的心愿,這次你的善舉敦促我要立即完成這個心愿!”王繼臣說。

當年10月的一天下午,王繼臣帶著公司的負責人,驅車專程來到往流鎮敬老院,看望全院的五保老人,與他們促膝交談,了解他們方方面面的生活情況。通過與老人們的交談,王繼臣了解到敬老院目前主要還是靠李純白個人帶領老人們在自己的田地里力所能及地種糧、種菜、搞點小規模養殖來艱難維持。他當即表示要資助敬老院,讓這些五保老人們能儘量生活得好一點。臨走時,王繼臣給每位五保老人送上了200元的零用錢。

2010年1月30日上午,王繼臣再次來到了往流鎮敬老院,給院裡的老人送來了太陽能熱水器、三輪機車、軍用棉大衣、大米、白面及其它日用品。隨後,王繼臣又與敬老院負責人簽訂了長期供養協定,對當時入住該院的20位五保老人,每人每月撥200元人民幣作為生活補貼,用於改善老人們的生活,並把往流鎮敬老院定為他公司的對口支援單位。王繼臣的這一善舉,基本上解決了往流鎮敬老院供養難的問題。

2011年春節前,王繼臣帶著豬肉、大米、棉被和慰問金笫三次來到鄧圩村敬老院,給20位無依無靠的五保老人送去-份新春的厚禮。

在敬老院捐贈完物品後,聽村幹部說鄧圩村四里塘村民組李明喜身患重病,家庭貧困無錢治療時,王繼臣立即趕到李明喜家看望,並當場送上1000元慰問金。

2012年8月份,王繼臣聽說往流鎮敬老院需用電扇,立即買了30台電扇和30條涼蓆,派專車送到該敬老院,為30名孤寡老人送去了夏日涼爽舒心的風。

主要成就

“資助貧困孩子是我應盡的義務

積極支持家鄉教育事業,是王繼臣所做的另一善舉。2010年秋,他為家鄉的鄧圩國小捐贈了兩台電腦、一副籃球架、兩副單扛、兩副雙槓等價值2萬元的教學設備和體育器材。

2012年8月,王繼臣回到往流鎮同鎮領導協商準備成立往流鎮教育基金會,從自已公司里拿出30萬元資金作為教育基金,每年資助往流鎮3名至5名失去父母、家庭貧困的國中學生。王繼臣說:“資助貧困孩子上學,是我應盡的義務。”

當得知往流鎮一中祝某、張某兩個學生無依無靠、上學困難時,王繼臣當即決定出資供養,並承諾資助這兩位學生讀完國中、高中以及大學。

更讓人感動的是,王繼臣今年1月28日捐資6萬元錢為孤兒張某做了先天性心臟修補手術。

張某是一位苦命的孩子,母親生下她以後發現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就將其丟棄,被一位好心人收養。12歲時,張某又被另一位村民收養,由於她患有心臟病治病要花錢,上學要花錢,張某養父養母無能為力。王繼臣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從2011年起每月捐助200元供她讀書。今年1月份,為了徹底治癒張某的心臟病,王繼臣毅然決定幫張某做心臟修補手術。如今,張某心臟手術已順利做完,效果良好。

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王繼臣對家鄉五保老人、孤兒這樣慷慨解囊,可自已精打細算。他說:“我不吸菸,少喝酒,減少請客次數,把節省下來的錢捐給五保老人和貧困兒童,讓家鄉的五保老人能吃上舒心飯、穿上暖身衣、過上安詳和諧的晚年,讓家庭貧困的孩子能讀上書,我自己的日子過緊點心裡也舒服。”

王繼臣在給他的同學、朋友的贈言中曾經寫道:“一個富有理想而又生活忙碌充實的人應該是:盤點過去毫無遺憾,把握現在倍加珍惜,指點未來充滿信心,把公司做大做強,造福員工和社會乃我之使命!”

王繼臣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富而思源、知恩圖報。他在捐贈現場上對敬老院的老人說:“我今天是來還情的,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是家鄉的父老鄉親一碗米、一件衣、一雙鞋使我渡過了少年,是同學們的10元錢8元錢、三頓飯、五頓飯使我讀完了國中和高中。現在,我的企業有了效益,我就要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我掙的是社會的錢,現在我又拿這些錢來回報社會,這是我的心愿。”

往流鎮敬老院一位姓李的五保老人感動地說:“在這春節即將來到的寒冬臘月,王繼臣給我們送來了棉大衣、熱水器、大米、豬肉,他還簽訂供養協定,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我們感謝王繼臣,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五保老人的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