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遴

王業遴

王業遴,園藝教育家,果樹學家。在栽培、濱海鹽鹼地果樹適應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果樹鹽地栽培技術及耐鹽機理套用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他是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主要籌建人,並擅長園藝科教史研究,為國家培養大批園藝科教人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業遴 王業遴

王業遴,字選吾,湖北黃陂人,1918年12月26日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家居武漢,就讀於私塾。少年時期喜愛閱讀民族英雄書籍,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1931年考入文華中學,恰遇武漢洪水泛濫,家人分離,他隨叔父前往北平寄住親戚家中。時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大量同胞流亡入關,顛沛流離,處境悲慘,激發起他幼小心靈中的民族義憤和愛國熱情。1935年,在全國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學生運動中,他參加遊行請願,露宿街頭。當時,他所在的教會中學當局對學生愛國運動持阻撓態度,他憤然轉校學習。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團,奔赴農村和工礦,投身抗日救國宣傳工作。在抗日救國運動中,他深受“科學救國”思想影響,認識到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強國富民。他的父親常以“民以食為天”等重農思想引導他立志學農。1938年,他隻身流亡重慶,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園藝系,依靠戰區學生貸金完成學業,以遂科學救國和學農務農的夙願。1943 年畢業後留校任教,除承擔果樹栽培學、觀賞園藝學、藥用植物學等教學任務外,還進行觀賞樹木和藥用植物的研究。1947年,他投身“五二○”學生運動,參加遊行,保釋進步學生。新中國成立前夕,他不顧個人安危,積極參與“護校”活動,迎接南京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業遴歷任南京大學、南京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後,籌建南京農學院園藝系,他為首屆系主任。在長期主持系務期間,勤奮工作,全系的教學、科研、推廣、行政各項工作井然有序。195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教學工作中,先後開設10門園藝專業課程,並主、參編果樹學著作與教材,培養園藝人才。科研中他善於把握研究方向,先後主持市、省、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10餘項,為江蘇江、河、海灘與丘陵山區果樹業的開發利用作出重要貢獻。他在晚年研究園藝科教史,以澤後人。此外,他還兼任江蘇省園藝學會第五、六屆理事長及現任名譽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第七屆理事、中國柑橘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辭海》編委等職,為園藝科教界學術交流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深受師生們尊敬。

技術成就

致力於桃生物學及其栽培特性研究

50年代,王業遴進行中國桃樹栽培史的研究。一方面廣泛收集和閱研中國古代、近、現代歷史文獻,另一方面進行實地調查總結,發表了“中國桃樹栽培史”研究論文。60年代初與70 年代末,他進行的桃花粉生活力及其貯藏特性研究,證明桃6個品種小蕾期花粉也均有發芽力,發芽率高的達到66.7%,可供授粉之用;影響花粉生活力的貯藏因子以濕度最大,溫度次之,光照甚微。試驗結果為克服桃品種花期不遇和進行雜交育種提供了依據。他對桃樹高產栽培產量構成因素的多因子分析表明:影響產量變異範圍,以單位面積的枝量最大,著果率次之,單果重最小,對改進桃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80年代,王業遴對桃樹更新復壯生物學基礎進行研究,發現桃樹更新復壯不僅有賴隱芽,刺激萌發不定芽可成為有效更新枝,達到復壯目的,進而提出桃樹更新主要源生於不定芽而非隱芽。他還提出重截改造栽培技術的要點和措施,在江蘇等桃產區推廣套用,有效延長了老弱桃樹的經濟樹齡,對減少桃園忌地作業,降低勞動成本,提高老桃園經濟效益發揮了作用。他依據桃樹具有喜光性強的生物學特性,研究了桃高密栽培整形修剪技術,改善了桃樹樹冠易鬱閉、不能充分利用光能的缺陷,使三年生幼齡錦繡品種桃園獲得高產。

90年代,王業遴進行桃樹綠枝帶葉氣插繁殖技術研究,使供試品種成苗率多數達到80%以上。他研究了桃氣插生根過程營養物質變化與生根的關係,氣插後10~16天為補充營養物質的最適期。氣插可保持桃的品種特性,有利於桃苗工廠化生產。他撰寫的“桃樹綠枝氣插繁殖的效用”論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王業遴從孢粉學進行核果類果樹的演化和分類研究,通過電鏡掃描,觀察花粉的形態及其微觀結構,作出比較鑑定,從親緣關係和演化順序分析為李屬→櫻桃屬→杏梅屬→桃屬,為桃應單列一屬提供了依據。此外,他還指導研究生對桃種子層積中激素的變化及其與打破休眠的關係進行研究,以驗證桃種子休眠和萌發調控的促—抑物平衡學說;他還對桃樹花芽分化期間枝葉細胞分裂素和赤黴素類物質含量變化對桃成花的調控、桃耐鹽生理指標等進行了研究。

王業遴長期研究桃樹生物學、栽培生理學等套用基礎理論,構建出以氣插繁殖、高密栽培修剪、老弱桃樹重截更新技術為主的桃樹綜合栽培技術,並在江蘇、上海等桃主產區推廣套用,取得顯著效果,為實現桃園草地栽培奠定了技術基礎,為豐富和發展桃栽培生理理論和提高桃生產水平做出了貢獻。

開展鹽地果樹栽培研究 開發果業生產基地

80年代初,針對海塗鹽漬重、災害多、管理粗放以及國內外對鹽地果樹栽培研究少等特點,王業遴帶領助手們開始進行鹽地果樹栽培技術與生理研究。他率先在如東等海塗進行18種果樹耐鹽鑑定篩選及鑑定方法的研究,對不同鹽地與樹齡生長發育的關係、鹽害狀況與栽培方式等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耐0.3%~0.4%含鹽量的有銀杏、無花果、石榴、小金海棠;耐0.2%~0.3%含鹽量的有枇杷、杜梨、君遷子;耐0.1%~0.2%含鹽量的有毛桃、梅、李、杏、毛櫻桃、中國櫻桃、柿、長山核桃;耐含鹽量低於0.1%的有刺梨、獼猴桃、草莓等,為不同果樹在含鹽量不同土壤上適地適栽提供了依據。同時,王業遴結合江蘇海塗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生態特點、土地資源和栽培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進行江蘇沿海灘涂果樹區劃,提出分別建立渠北果樹經濟栽培區、鹽東與通北耐鹽果樹經濟栽培區、南通庭院型與林網型果樹經濟栽培區,並提出了適宜不同栽培區種植的主要樹種及栽培技術措施。

據此,王業遴選擇了耐鹽性強、生長快、尚未集約栽培的無花果作為主要樹種進行鹽地果樹栽培技術研究。他從品種資源入手,調查、收集、整理出100餘個無花果品種,為籌建中國無花果資源圃和栽培育種研究提供了材料。他對無花果種質資源進行耐鹽性鑑定和生物學特性研究,初步篩選出耐鹽性和生長勢強的綠抗1號和綠抗2號。在此基礎上,他結合海塗自然條件,主要從栽植密度、樹冠整形、土壤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栽培模式試驗,提出在建園早期應計畫密植,三年後抽行間樹;採用多主幹叢生灌木形;土壤管理為生草—復草混合制的配套、最佳化、豐產栽培模式,為海塗建立無花果生產基地提供了栽培技術。

王業遴進行無花果耐鹽機理和抗寒生理研究,對無花果內源激素含量與耐鹽性的關係、耐鹽生理指標、鹽離子的吸收與分布和無花果品種耐鹽性關係等進行較系統研究,並研究了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提高無花果耐鹽性的效應。在抗寒生理方面,他觀察、鑑定生產上推廣品種的抗寒性,結果表明:布蘭瑞克>紫果1號>綠抗2號>馬斯義·陶芬。他研究了滲透保護物質在無花果抗寒性發育中的作用和越冬期間無花果枝條電解質滲出率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關係。這些研究,對果樹耐鹽栽培及其生理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他和助手們還研製出系列無花果加工產品,其中速溶飲品和特製蜜餞質佳味美,深受消費者歡迎。

王業遴從古農書中獲悉無花果有防治腫瘤的效果。他遂與江蘇省腫瘤醫院藥物研究室合作,開展無花果防治癌症作用的研究。他與課題組同志前往新疆、甘肅、山東、陝西、福建等地,收集耐鹽果樹種質資源,總結各地民眾開發利用灘涂經驗。在此基礎上,對海塗的氣候、土壤、交通、果樹業地位與區域規則、無花果基地的開發與建設及樹種與品種選擇等全面論證,撰寫了多篇論文,刊發在《海洋開發》等報刊雜誌上,受到上級有關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以實績開發建成成片的無花果、梨、石榴果園。他們向全國各地提供無花果苗達百萬株。江蘇海塗地區果樹業累計增收節支億元以上,獲得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現海塗果業基地的開發已列入國家和江蘇省“九五”重點攻關項目和2010年長遠規劃。王業遴和他的同事們為江蘇海塗果樹業基地的開發和當地民眾的脫貧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1996 年,江蘇“海塗果樹栽培技術及其套用研究”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王業遴注重果業基地的開發建設和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他強調對貧困地區“授之以物不如援之以技”。50年代,他作為農業部蘇、皖、豫、魯四省黃河故道果樹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主要果園的規劃設計,多次帶病深入四省黃河故道考察,進行技術論證,對果園的選址、防護林網設定、固沙防風、土壤改良、樹種與品種的選擇、樹體整形修剪以及果樹主要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他受託主辦黃河故道果樹技術幹部培訓班,先後為四省培訓數百名基層技術骨幹。1959 年,江蘇省政府頒發獎章,授予他“社會主義農業建設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籌建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 努力培育科教人才

王業遴執教半個多世紀,是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的主要籌建人。50年代初,南京農業大學前身的園藝系被撤併至其他院校後,王業遴從各學科間均衡綜合發展的大局出發,力爭重建果蔬專業。從制訂專業方案,撰寫教學大綱與教材,到師資培養與調配,籌建標本園等,他都親自動手,全力以赴。1958年成立果蔬專業後,他任果蔬教研室主任,60年代又相繼充實師資力量,建立果、蔬各實驗室與園藝場。1965年,園藝系成立,王業遴任系主任。70年代後期,他克服“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影響,受命復系,拖著胃穿孔術後不久的虛弱身體,為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夜以繼日地工作。在籌建和主持園藝系工作期間,王業遴以身作則。對師資選配,他認為要避免“近親”培養,提倡本科生以“通才教育”為主,研究生則以研究方向的專深為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1965年對桃更新復壯的生物學基礎研究已完成初稿,但他認為,破舊立新尚需以更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更完整的實驗數據來反覆驗證,故直至“文化大革命”後,又重新經過實驗觀察與推敲,才於80年代在《園藝學報》刊發。他強調教學要精益求精,誨人不倦。他對所授的各門課程,有些雖早已嫻熟,但仍經常修改講稿,不斷補充新材料,改進教授方式,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性。

王業遴先後開設園藝通論、庭園設計學、觀賞樹木學、藥用植物學、果樹栽培學、果樹試驗法、桃樹學、高級果樹栽培學、果樹文獻閱研、園藝問題講座等10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園藝科技人才。他參編、審定《果樹栽培學》、《果樹試驗法》等高等農業院校教材,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他主編的農業現代科技叢書《果樹》分冊,是反映現代果樹學理論與技術的綜合論著。他主編近百萬字的《江蘇果樹志》,1994年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他還主編大型辭書《辭海》的全部果樹詞條,198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集體特等獎,為中國的園藝科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業遴熱愛園藝科教事業。如今他雖已八旬高齡,還在潛心研究中國園藝科教史,撰寫“中國近代園藝教育科技發展述評”、“國立中央大學園藝系簡史”等,較系統地總結近代園藝科教史的經驗與教訓,以啟迪後人。“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正是這位老園丁的真實寫照。

簡歷

1918年12月26日 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1925-1931年 武漢私塾學習。

1931-1937年 武漢文華中學、博學中學、中華附中學習。

1938-1943年 重慶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

1943-迄今 歷任重慶、南京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江蘇省園藝學會理事長等職。

主要論著

1 吳耕民,王業遴等.果樹栽培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2 王業遴.辭海(果樹245條).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3 王業遴等.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叢書——果樹.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4 王業遴等.江蘇果樹志(待版).

5 盛誠桂,王業遴.中國桃樹栽培史.南京農學院學報,1957(2):213~230

6 王業遴等.桃樹高產栽培中產量構成因素的動態變化.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6(4):25~31

7 王業遴等.桃樹更新復壯生物學基礎的研究.園藝學報.1987,14(1):29~34

8 王業遴等.江蘇省海塗開發利用中果樹業的地位與作用.海洋開發.1987(3):66~68

9 王業遴等.桃花粉生活力及貯藏特性的研究.中國果樹.1987(2):13~17

10 王業遴等.江蘇省海塗地區創建無花果生產基地初探.海洋與海岸帶開發.1989,6(2):44~47

11 汪良駒,王業遴等.無花果耐鹽機理的研究Ⅰ.鹽逆境下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質的積累.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9,12(4):124~125

12 王佾先,王業遴等.無花果抗癌作用的研究.癌症.1990,9(3):223~225

13 汪良駒,王業遴等.無花果耐鹽機理的研究,Ⅱ.鹽逆境下無花果葉片游離胺基酸含量變化及其調節.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0,13(4):30~34

14 王業遴等.脫落酸提高無花果耐鹽性效應.植物生理學通訊.1990 (5):21~23

15 王業遴等.五種果樹耐鹽試驗初報.中國果樹.1990(3):8~12

16 王業遴等.我國近代園藝教育科技發展述評.中國農史.1991(1):40~47

17 王業遴等.江蘇海塗地區鹽地無花果栽培體制初探.江蘇農業科學.1992(3):54~56

18 王業遴等.核果類主要果樹花粉形態的鑑定觀察.園藝學報.1992,19 (1):29~33

19 姜衛兵,王業遴等.滲透保護物質在無花果抗寒性發育中的作用.園藝學報.1992,19(4):371~372

20 王業遴等.整形修剪方式對高密桃園早期生長結果的影響.果樹科學.1994,11(4):229~232

21 凌志奮,王業遴等.桃綠枝氣插體內養分變化與生根的關係.江蘇農業學報.1995,11(3):36~40

22 王業遴等.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簡史.中國農史.1997,16 (4):81~9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