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首都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科學部]

王曉燕[首都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科學部]

王曉燕,首都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科學部評審專家,中共黨員。 、

人物經歷

1996年3月在由大連電視劇製作發行的醫學倫理專題片(18集)《生命》中擔任總策劃。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倫理。

主要貢獻

(一)論文

1、1986年在《醫學與哲學》第五期發表《新生兒畸形問題的醫德淺談》;

2、1986年12月在《健康報》發表《關於醫德的評價》;第一作者;

3、1986年12月在《健康報》發表《關於醫德的修養》;第一作者;

4、1987年11月在《大連醫學院學報》發表《醫學倫理學與醫學科學技術》和《醫德教育在醫學人才培養中的地位》;第一作者;

5、1987年1月在中國醫學與哲學第4次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精神衛生工作價值初探》和《精神衛生工作中某些案例的倫理分析》;

6、1988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第2期發表《價值醫學在醫德衝突中的作用》;

7、1989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4期發表《淺談醫務人員的醫德自律》;第一作者;

8、1990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醫學倫理學的發展趨勢》;第一作者;

9、1990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4期發表《對人道主義原則的再認識》;第一作者;

10、1990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的醫德反思》;第一作者;

11、1991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第3期發表《醫德價值初探》;第一作者;

12、1991年在《醫學與哲學》雜誌發表《衛生改革十年的倫理反思》;第一作者;

13、1991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6期發表《論人生價值的追求與實現》;

14、1992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4期發表《儒、道、墨與醫德觀》;

15、1992年10月在日本第11次醫學哲學——倫理學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在中國文化沃土上的醫德反思》;

16、1992年10月在日本第11次醫學哲學——倫理學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儒道墨對歷代醫務人員的滋溉》;

17、1993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從衛生改革的醫德現狀談醫學生的價值追求》;

18、1993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如何看待醫學人員醫德素質的作用》;

19、1993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怎樣認識同一性的相對性和鬥爭性的絕對性》;

20、1993年在《首都醫學院學報》社科版發表《論馬克思向唯物主義轉變過程中費爾巴哈對他的影響》;

21、1993年在《杏林》雜誌第1期發表《族皰、良皰、皰丁與身心健康》;

22、1993年在《健康大視野》第3期發表《中國傳統性學與養生之道》;

23、1993年在《健康大視野》第4期發表《中國人的生死觀》;

24、1993年在《健康大視野》第4期發表《人工生殖技術在中國》;

25、1993年9月28日在《北京日報》文史版發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獨特的死亡觀》;

26、1993年10月在中國——北美性學學術會議上發表《論儒道德性倫理觀》;

27、1994年在《健康大視野》第5期發表《臨終關懷在中國》;

28、1994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1期發表《道家健康倫理思想復興之淺見》;

29、1994年在《健康大視野》第3期發表《達摩克利斯劍下的健康思索》;

30、1994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發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獨特的生育觀》;

31、1994年在《杏林》第1期發表《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發的健康思索》;

32、1994年8月30日在《健康報》發表《醫德的基礎在於自律》;

33、1994年12月在《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發表《淺談中庸之道的倫理學意義》;

34、1994年在《健康大視野》第3期發表《笑對人生》;

35、1994年在《健康大視野》第6期發表《永遠年輕》;

36、1994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發表《論儒道德性倫理觀》;

37、1995年1月在《中國衛生保健》發表《人工生殖技術一言難盡喜與憂》;

38、1995年在《健康大視野》第2期發表《生命的綠洲》;

39、1995年在《健康大視野》第4期發表《清心的瀟灑》;

40、1995年在《健康大視野》第5期發表《殷殷的期盼》;

41、1995年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第6期發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獨特的婚姻觀》;

42、1995年在《醫學與哲學》第10期發表《道家生死觀與臨終關懷的文化對策》;

43、1995年——1996年參加中美合作課題《中國老年人衛生保健的倫理問題報告》的研究,發表在《醫學與哲學》1996年底5、10、11、12期,1997年第1、2期;

44、1996年在《健康大視野》第4期發表《綠蔭》;

45、1996年在《健康大視野》第6期發表《楓情》;

46、1996年在《健康大視野》第2期發表《詠春》;

47、1996年在《健康大視野》第1期發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縱橫談》;

48、1996年在《健康大視野》第6期發表《治理藥品回扣,淨化藥品市場》;

49、1996年在《衛生軟科學》第1期發表《析提高中國老年人衛生保健水平的倫理難題與對策》(一);

50、1996年在《衛生軟科學》第1期發表《析提高中國老年人衛生保健水平的倫理難題與對策》(二);

51、1997年在《健康大視野》第1期發表《希望》;

52、1997年7月《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發表《衛生改革的倫理反思》;

53、1997年7在《醫學與哲學》發表《現代醫學發展中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54、1997年9月在《醫學與哲學》發表《論醫務人員的醫德他律性》;

55、1997年10月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發表《儒家健康倫理思想的反思》;

56、1997年在《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發表《略論鄧小平同志在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民眾觀點與民眾路線的理論貢獻》;

57、1997年《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發表《鄧小平對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繼承與發展》;

58、1997年8月《健康報》發表《人道觀與公益觀的結合》;

59、1998年3月《中國健康心理學》發表《走出心靈的困谷》。

(二)參編主編書籍

1、1994年參加編寫由衛生部組織的《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讀本》;有人事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

2、1994年參加編寫由衛生部組織的《預防保健人員職業道德讀本》,由人事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

3、1994年參加編寫由衛生部組織的《藥事人員職業道德讀本》,由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

4、1995年參加編寫由中宣部組織的《衛生行業職業道德》,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

5、1996年參加編寫由衛生部組織的《健康之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任主編;

6、1998年參加編寫《醫學倫理學教程》,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任主編。

(三)專著

1、1996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論》;

2、1998年由北醫協和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在中國大地上的倫理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