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祥[書畫藝術家]

王文祥先生,1940年10月生,河北省撫寧縣人,編審。當代中國書法家、著作家、收藏家、鑑定家,被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愛稱為“毛主席書童”,後來即被稱為“毛氏書童”。

職務

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
“毛氏書童”——王文祥先生,毛主席圖書管理員、著名學者書法家
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
世界漢詩協會顧問
國際收藏家聯合會主席
中國文化名人詩詞書畫研究院榮譽院長
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收藏家協會創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法人代表
亞洲珠寶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寶玉石協會顧問
中國書畫家網顧問

個人簡介

王文祥先生,當代中國書法家、著作家、收藏家、鑑定家,1940年10月生,河北省撫寧縣人,編審。1964年天津南開大學畢業,畢業後直接分配到黨中央機關——中央辦公廳,在中南海“後樓”為毛主席管理圖書,被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愛稱為“毛主席書童”,後來即被稱為“毛氏書童”。
文革期間,受四人幫政治迫害達13年之久。1978年,王文祥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率先寫出“中辦冤案何其多”等文章,上書《人民日報》,為蒙冤長達13年之久的中共中央辦公廳領導和普通幹部呼籲平反。此舉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為“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冤案徹底平反。王文祥率先仗意執言,受到時任國家主席的老領導楊尚昆的肯定與稱讚。1991年,王文祥和趙朴初劉靖基三位老人發起,籌辦中國收藏家協會。協會成立後,王文祥主持中國收藏家協會工作,成為當時中國收藏界的主要負責人。
王老曾任中央統戰部華文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王老著述豐富,主要作品有《經濟特區》、《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中國經濟特區和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國名產趣談》、主編:《台灣手冊》、《港澳手冊》、《沿海開放城市與經濟特區手冊》、《香港澳門百科大典》、《書畫源流》等一千多萬字。合編:《當代書法家書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詩詞集》、《中國公司法律全書》、《中國少數民族大詞典》等66種,3200多萬字。在華文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任期內編審有關統戰、黨派、民族、宗教圖書200餘種,數千萬字。專著和主編的圖書多種獲圖書精品獎。
王文祥書法風格 = 學習毛主席書法神采+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個人情趣
王老對毛主席書法有很深的領悟,認為寫好書法第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第二要有深厚的學養,第三要有豐富的閱歷。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書法帶有濃厚的書卷氣。王老書法行、草、隸、篆兼備,師承多家,吸納百家,自成一家,大家風度。書法線條潑辣奔崩,剛柔並濟,上下映帶,左右呼應,全篇一氣呵成。端莊中見流暢,嚴肅中見瀟灑,蒼勁而雋秀,渾厚而飄逸。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多次做為國禮贈送於外國領導人和友人,如贈送美國前總統布希和夫人芭芭拉朝鮮金日成主席、泰國總理塔信等。多幅作品被各大博物館收藏。王文祥先生亦是大收藏家和鑑定家,收藏品主要有名人書畫、奇石觀賞石、工具書。
被收入:《中國歷代書法家大辭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國專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
2006年被美國國際商會授予“中美文化魅力書畫家”稱號,2007年被文化部和全國文聯分別評為中國藝術大家、一代書法大師。2008年獲“和諧中國迎奧運大型系列活動組委會”頒發的書法金獎。2009年聯合國藝術家聯合總會授予其“世界傑出藝術大師”稱號。
王文祥是當代中國文化巨子,書法界的一位大師,是收藏家、文物鑑賞家,是發表1200萬字著作的學者。他的書法鴻篇巨作《毛氏書童王文祥書十一體毛澤東詩詞》,用十一種書體書寫,每種書體寫毛澤東詩詞67首,這在中國古今書法史上是個奇蹟。特別是他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章草書寫毛澤東詩詞67首,對甲骨文研究和開拓甲骨文、金文、小篆、章草書法,具有開創意義。
王文祥,1940年生於河北省撫寧縣山羊寨一個窮山溝里。父親曾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後成為縣級幹部和遠近聞名的書法家。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鬼子大掃蕩到山羊寨時,七十多歲的老奶奶抱著四歲的孫子王文祥,坐在炕上聽天由命。一個日本鬼子手持長槍,厲聲問道:“八路的哪裡?”“糧食的哪裡?”老奶奶搖頭說:“不懂!不知道!”日本鬼子氣急敗壞,用明晃晃的刺刀,砍老奶奶的頭,血從頭上流下來。孫子看到奶奶臉上的血,嚇得哇哇直哭,並開口童罵道:“小鬼子!”奶奶聽到罵聲,死死將孫子的嘴捂住,由於鬼子沒聽清,才免於一死。那鬼子也氣極敗壞地滾蛋了。
稍大之後,王文祥上了國小,當過兒童團長,為八路軍送過“雞毛信”,站崗放哨查路條。共產黨、毛主席、八路軍這些崇高的名字,從小就刻在王文祥幼小的心靈中。
國小、國中、高中,王文祥一直沒離開過書畫,一直沒離開過黑板報,別小看這黑板報,是他多年的書畫園地,並在學校里初露鋒芒。
1964年,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因品學兼優,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在中南海後樓為毛澤東主席管理圖書。
據王文祥的頂頭領導何透露:當時從各名牌大學的高才生選來的檔案一大摞,都很好,要誰不要誰也沒主意了。於是何請中辦後樓翻譯組長閆明復拿拿主意,閆看了後說:“王文祥的外語好,留王文祥吧”。何想,既然給毛主席選圖書管理員,還是讓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把把關吧。田家英看了檔案後說:留下王文祥,他的字寫得好。這樣,就選定了王文祥,為毛主席管理圖書。
毛主席古今中外,涉獵極廣,因此,各方面書籍要儘量備齊。王文祥的日常工作是購買新書或到北京圖書館借書,把購來的新書分類、上架。如1964年底,毛主席要看書法方面的書,田家英就指示後樓的王文祥等同志收集書法方面的很多書籍,送給毛主席閱覽。
田家英同志時任毛主席秘書兼中辦副主任,經常來後樓圖書室借書、看書。田主任和這位他親自選定的王文祥,關係越來越密切。
田家英當時負責編輯《毛澤東選集》,編輯部設在上海,他經常來往北京、上海之間,每當田去上海,或從上海回來,田常叫“小王”去接送。王文祥的畢業論文《文學作品中塑造新英雄人物的意義》一文,是田主任幫助修改後,送《大公報》發表的。
田家英親自將《毛選》五卷的清樣稿,交給王文祥的頂頭領導何,並交代說:“小王的文筆不錯,這《五卷》的一、二校,讓小王來校,讓年青人鍛鍊鍛鍊!”
王文祥驚喜地接到清樣稿,連開了十幾個夜車,將《毛選》五卷校對稿交給領導。從此,王文祥和田主任這位大領導的關係更密切了。
田家英是才華橫溢的青年史學家,他想寫一部《清代通史》。他看中了王文祥的勤快和寫一手好字,就讓王文祥幫助收集管理資料。每到星期日,他倆經常去東西琉璃廠為主席選些書,也為寫《清代通史》選些資料。東西琉璃廠的人都認識田家英,不認識常陪田家英一起來的王文祥,於是人們就問:“田主任,這位青年同志是誰呀?”田家英操四川口音說:“毛主席小書童”、“主席書童”。從此“毛氏書童”這個雅號就在中南海一部分人中傳開了。
王文祥常到田家英辦公室,看毛主席的書法手稿,王文祥請教田家英怎樣做學問,怎樣讀《資本論》,怎樣調查研究?田家英都耐心地給“小王”一一回答。田家英不但是大領導,還是大學者。對“小王”的勤學好問,不但不反感,反而關係更加密切。一天,在談話中,田家英問小王到中南海習慣不習慣。小王說:“非常習慣,我做夢都想見到毛主席,請您帶我去見毛主席”。田家英佯嗔著說:“小王,你著什麼急,以後有的是機會!”由於王文祥多次纏著田主任要見主席,一天,田家英說:“小王,你到東西琉璃廠買些書法碑拓和書貼,等主席從外地回來,送給他看。”小王一聽心裡樂了,知道這是田主任給他出了一個見主席的主意。小王跑遍北京各大小書店,買了一大摞書法碑拓書貼,送給田家英。田知道小王的來意,和主席辦公室聯繫後,田帶著小王,拿著一些書法碑拓,去主席辦公室。一進門,田家英提高聲音說:“主席,您要的碑拓都找來了,我給您請來個小書童,南開大學高才生。”主席正在沙發上看書,陷入深深的沉思。煙盤上的雪茄點而未吸,正燃著一縷細細的煙。看見田家英帶個小青年進來,就往前欠了欠身,慈祥的目光打量著王文祥,並伸出大手,一邊握著王文祥的手,一邊操濃重的湖南口音說:“你叫什麼名字啊?”王興奮地答:“我叫王文祥”主席一邊用手劃著名,一邊說:“三橫王?”“文化的文?”“吉祥的祥?”王文祥連聲說“是”,手有些發抖了。主席看著他,打趣地說:“你的名字很好,搞文化一定吉祥”。說得田家英和王文祥都笑了。田家英接著說:“小王書法寫得挺好。”主席看了看王文祥,又說:“你書法是學顏體?柳體?還是什麼體?”王文祥答:“我什麼體都學,特別喜歡您老人家的書法”。主席說:“不要學我的,學歪了,要學大家的。從楷書學起,把字寫規矩了,再寫其他體”。大約幾分鐘,打過招呼後,田家英主任和王文祥放下碑拓,走出主席辦公室。
出了主席辦公室,小王再也控制不住了,淚如雨下。田家英佯嗔著並寬慰地勸說:“行了,行了!小王,你對主席樸素的階級感情很好,但這很不夠。你還要努力學習馬列毛主席著作,把感性升華到理性,那才是真正的毛主席的好戰士”。
這一次見面,令王文祥終生難忘。如今王老回憶起“小王”的這段經歷,總是激動不已。他說:“‘毛氏書童’在動盪時期是我的定海神針,在安定時期是我的指路羅盤”。
毛主席另一個大秘書胡喬木同志,非常關心毛主席的藏書,他曾用自己的稿費五萬元,作為後樓購書經費。他到各地出差,也時時想著為毛主席購些應備的書籍。幾大本世界名畫和市面上買不到的珍貴圖書,就是喬木同志自費購買,空運給後樓的。喬木同志還親自指導“小王”圖書怎樣分類,並和“小王”一起,兩人各抱著一抱書,一本一本往書架上擺。喬木同志日常工作很忙,星期日,“小王”和胡喬木同志是中南海起得最早的兩個人,他們不驚動別人,兩人相約在圖書室見面,有時“小王”晚來一步,見喬木同志正在那裡靜靜地看書(後樓專門給喬木同志配了一把圖書室的鑰匙)。二人見面後,就在室內查看圖書,已有哪些書,尚缺哪些書,喬木同志叫小王把需購的書目,開列一清單,以備他出差時隨時隨地購書寄來。
1964年下半年,胡喬木同志因積勞成疾,在西湖養病,毛主席關心他的身體,勸他讀些閒書。胡喬木是黨內大秀才,學識淵博。他寫了許多舊體詩詞,陸續送到中南海,請毛主席閱改。他的秘書每接到喬木同志的詩詞就請“小王”謄清後送毛主席審閱。毛主席閱後批示,1965年第一期《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發表了胡喬木的古體詩詞。
文革期間,王文祥被打成“XX親信”、“XX餘黨”,批鬥三年後,在五七學校勞動改造十年。在那特殊的年代裡,他沒有離開書法。沒有毛筆和宣紙,他就用手在身上寫,在地上畫。他和看管他的人“演”《三叉口》戲,人來了寫“檢查”,人走了就寫硬筆書法。他把寫檢查當成練習書法的極好機會。書法是他稀釋苦難的稀釋劑。他的精神在書法的天國里自由、快樂地徜徉著。
文革後期,王文祥上書黨中央,寫了《中辦冤案何其多》、《中辦五七學校怎樣迫害革命老幹部》等文章,為楊尚昆等領導同志呼籲平反。此舉受到黨中央重視,楊尚昆稱讚他:“你這中南海秀才,會寫文章,你的文章為清算四人幫罪行,提供了炮彈,你為黨立了一功!”
三中全會以後,王文祥到人民大會堂、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統戰部工作。這期間,他根據工作需要先後寫出《經濟特區》、《書畫源流》、《台灣手冊》、《港澳手冊》、《中國經濟特區和十四個開放城市》、《香港澳門百科大典》、《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手冊》、《全國名產趣談》、《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共編著圖書1200多萬字,與人合作主編圖書3000多萬字,編審圖書200多本,多數獲“圖書精品獎”。
1991年王文祥與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等三人,策劃成立“中國收藏家協會”。1996年3月,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中國收藏家協會之後,長期擔任該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法人代表,為中國收藏事業作出了貢獻。
2000年,王老退休後,書法成了生活中的第一享受。
王老的書法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總統老布希、柯林頓、朝鮮金日成主席,泰國總理差信、頌差等,並由世界各大著名的收藏館收藏。
王教授為弘揚毛澤東的光輝思想和崇高革命情懷,為全面傳承我國幾千年書畫文化傳統,為給廣大書法愛好者和青少年指出一條從楷書學起、循序漸進之路,從胡勾亂抹的萎靡書風中解脫出來,他用四年時間,每日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寫出了《十一體毛澤東詩詞》,即用楷、行、行草、草書、章草、隸、魏碑、小篆、大篆、甲骨文、瘦金體等十一種書體,每種書體寫毛澤東詩詞67首。
王老還寫出了《書畫源流》(2004年出版)、《書法理論指要》、《十一體書法源流》等著作把幾千年來的書法,從書法實踐、書法史、書法理論等層面上作了一個簡明的小結。對我們全面傳承中國書法傳統,培養廣大書法愛好者和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對弘揚書法文化,開創一代雄強秀麗、渾厚飄逸的新書風,具有重要意義。
2009年7月2日,中國新華網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共和國見證”系列訪談欄目,以 “毛主席書童講述往事”為主題,專訪了王文祥先生半個多小時,如今的王先生早已成為很多媒體追蹤的影子,早已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已近古稀之年,可謂春華秋實,德藝雙馨,仍孜孜不倦,翰墨不輟,書法揚正氣,浩氣稟然的高尚思想品質,將永遠是激勵藝者前進的動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