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行書軸

王文治行書軸

千載三分多俊傑,風流吾獨愛周郎。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 書法源出董其昌,又得力於李邕,晚年學張即之。

現藏於瀋陽故宮博物館,此軸作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紙本。行書作赤壁懷古七律詩二首,全詩共六行文字,後款小字二行。引首鈐朱文長方印“柿葉山房”,其詩為“臨江千仞斷霞紅,檣櫓依稀在眼中。不為三分開蜀事,誰能一戰走曹公。沉戈折戟荒苔沒,亂石驚濤故壘空。苦為荊州忘漢寇,思量呂陸謾英雄。”“江潮滾滾來荊益,岸柳青青接武昌。年少登壇人似玉,天涯懷古發如霜。銷沉霸業留山色,歷亂證帆閃夕陽。千載三分多俊傑,風流吾獨愛周郎。”詩後署款“舊作赤壁二首,為儆齋七兄所囗賞,己酉夏日屬余錄之,文治”,款下鈐白文“王文治印”、“曾經滄海”二方印。右下角鈐有朱文“鞏伯平生真賞”、“無興金城珍藏”二方收藏印。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鎮江人。官翰林侍讀,出為雲南知府。書法源出董其昌,又得力於李邕,晚年學張即之。善行書,秀逸飄灑,人謂“劉墉專講魄力,文治專取風神”,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稱。王文治的書風特點,字型俊秀瀟灑,飄逸流暢,吸收了李邕、趙孟頫的修長,端麗的結構形式和張即之的飛動用筆,也傳達了本人風流倜儻的人品。但卻實過於嫵媚,流於輕佻。由於社會風氣所致,他的書法甚受乾隆賞識,亦被時人珍愛。

王文治行書軸王文治行書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