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泉

王慶泉

王慶泉現任中國扇子藝術學會副會長,中美國際書畫交流組委會主任,美國國際美術家協副會長,美國審美藝術中心特約畫家,山東華瀚書畫院院長。

簡歷

王慶泉,字昊罡。1955年出生於山東兗州,自幼酷愛書畫,師從劉魯生、張顏青研習山水畫,19歲入兗州美術廠工作。後受徐震時、李維康先生的多年指導傳授作畫技藝,並成為周韶華先生的入室弟子,1979年到滕縣工藝美術公司工作,創作出口商品畫並出口到日本、東南亞,1984年創辦龍泉工藝廠,1992年組建山東華瀚工藝禮品集團公司,1996年組辦首屆全國扇子藝術大展,任組委會主任,並組織出版了《扇子藝術精品集》1997年赴美開辦畫廊,並受聘於審美藝術中心,指導繪畫。1999年創辦山東華瀚書畫院,任院長。並特聘沈鵬、程十髮及王學仲先生為名譽院長。2005年受美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長李雄風先生的委託,在中國組建了中美國際書畫交流組委會,由程十髮,沈鵬、方增先、馮遠等十幾位中國及世界著名書畫藝術家為顧問,並成功地在俄羅斯、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地舉辦了書畫交流活動。2007年十月份在美國舉辦以馮遠先生為團長的中美國際書畫論壇。2011年初,再次組織出版《中國扇子精品集第二集》。個人組織策劃的《墨子聖跡圖》即將出版問世。他走遍全國各地,把對祖國大好河山及對生活的熱愛融入作品中,此外,他還遠涉重洋,遍訪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致力於研究世界各國書畫藝術,把東西方文化相結合,汲取其中的精華,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並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更使個人的藝術水平得以提升。他對經濟領域也有一定的建樹,多年的從商經歷,使得它具備商業家的練達和經濟學家的敏銳。因此別人戲稱他“既是書畫家中優秀的企業家,也是企業家中優秀的書畫家。”他還是一個博學的人,對孔子論語、老子、莊子道教也有設列。對佛教,特別對易經、基督(新約、舊約)等宗教都有個人的見解和領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去過世界上近100國家和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社會閱歷,都為他的超然人生觀墊定了厚厚的文化藝術基礎,他的人生充滿了藝術活力和思想源泉,禪思人生,人生是一本書,是一幅畫卷。他對時政有很獨特見解。他處事中庸、為人上善若水,深得生存之道,深知做事玄機:得事,只思一、二,不想八九。身侵紅塵凡間,似如歸隱之人。他更象佛家、道家看世人如觀茫茫滄海,如視長江、黃河、急流、混沌、蕩漾:大船、小艇及點點白帆,兢隨、兢迫、。他時常看破紅塵,看的那樣透徹,解析的那樣精闢。有時候他立如高懸,嘆!自如塵沙,嘆!蒼天,何感恩、父母讓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真是一種苦難,他常說,感恩,一、二靠朋友,成功的八九是自己的敵人,敵人幫了忙,應該感恩,對敵人的話要好好思考!他時常對世事是那樣的軟弱無力,為肌體存生那樣的苦苦掙扎。於他同行的人聽不厭他的奇談怪論,要好的同事和朋友們都戲稱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說他是個狂人,他卻平凡的那么易於親近,說他平凡,他又是那樣的語出驚人。做事、思維更是超然,是業內人事的領路人。他小時候,同伴們稱他是“周鐵嘴”,成年後周圍的人稱他是“莫所理尼-常有理“。他認為這世上沒有真正的“真理”更沒有真正的公平。他看問題是廣角鏡,聽的是立體聲,認為懷疑是相信的基礎,他是一個悲觀人生者,對事物多愁善感,對情感專注,但命運對他卻象《西遊記》的唐生一樣多災多難。工作、生活、婚姻、情感事事有難,但最後都能化險為夷難中得福。近60多個春秋過去了,他還是那樣的有活力,做事還是那樣的執著,就象他的口頭語“只要我想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一樣,他做事情膽大心細。號稱“混世磨王”的他,做事情恰恰相反,他不但沒有“混世”,反而成就了很多事,幫助了很多人。

現到了耳順之年,拿起筆東塗西抹,學學古人,問問前輩,看看這漠然的世界,用筆墨點點個人心靈之悟而已。看看世界上各國異域形形色色的人、動物、萬物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命,都是偶然的必然結果,無論什麼樣的成功和失敗,無論好事、壞事都是,一外因(環境所誘惑),二內因,自己內心無盡欲望所驅使,人生成功或失敗皆來源於這兩條。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國畫從古至今的畫理畫論,讀不盡學不完,歷代那么多名家,學誰的法都是法,到我們這輩子,誰的法都不是法,喚醒自我心法之道,圍塵,圈養,成佛之心,吾主之名,而各神,主道萬其歸一,物相的終極,而神也,我們說說畫畫,僅此而已。 大凡世界名利也,人生苦難心欲也,小愚人小幸福,大愚人大幸福,小聰明小苦,大聰明大苦,小智慧小隱士,大智慧大隱士,真智慧聖人也。

畫論

馬克思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是所有制的區別,社會主義是集體所有制,資本主義是私有制。

中國水墨畫與西畫的根本區別,是透視的區別。中國水墨畫是散點透視而西畫是焦點透視。畫可以近實遠虛,也可以近虛遠實。有的畫家就把遠山用重墨,山水畫也可以把近的畫小,遠的畫大。

中國畫主要是灰、白、墨三大調。墨多了用水破,水多了用墨破。更可以加顏色協調,是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整幅畫給人以,物象和諧,空間合理,神潤其中,賞心悅目,讓看畫的人如誦讀詩詞、品散文、閱小說。或者說畫中表現的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西畫主要用的是十法,色彩的疊加,出層次、出遠近效果,像素描一樣用光表現物像。

定法,心侵自然,眼察物象,腦集多思。手勤入功,幾十年可得悟道之玄機,自成其法,你就是畫家了。作為一名好的畫家,首先對物象要有第六感覺,要有慧根,先天因素要占七、八成。不是所有想畫畫的人都能成為畫家的。一幅畫視如不平等的和諧社會一樣,筆墨所表現的各類物象,均表現物象,神似給予物象合理位子,經營好勾圖,施濃、淡、乾、濕、焦,協調物象其神韻。供生關係協調,錯落有致,精、氣、神貫通於畫品之中,和諧美好的社會也如此。這就是藝術源於生活,源於自然之道理。

近百年來,一些學習西方繪畫的中國人歸來,將東西方表現形式融合一起視為創新。那是技法或材料方法使用,其藝術靈魂是相通的,美術如音樂,全世界人都能懂。其西方所信奉的主,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中國人信奉的神(老天爺)道教說的道,其類種種,說的都是一個事,信的都是自己沒見過的,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是一個存在於自己心靈之中,虛無縹緲的東西。這就是世界上各類信徒的心愿,精神所在。畫也如此,畫主要表現物象,寫其神,物象存在於似與非似之間,名山大川,攬於胸中,心神低於筆墨之間,作有、無之象,道教的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如東方人說的信者有,不信者無,其思維是精神層面的心情。作畫是對自然之物象提煉的概括,藝術境界的塑神。審美藝術需要修道,需要一種境界。

為什麼說中國人有信仰危機,社會上多數人這樣認為,其實我不認為現代中國人有信仰危機,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要他有思想,有對生存、生活的嚮往渴求,他一定會有信仰。這要用易經來解釋,易經本身,他沒有好壞,而人們處事時,好事裡面藏著壞事,壞事裡面孕育著好事,宇宙存在著變化,人生世事難料,皆在於無窮盡的變數中。畫也如此,為什麼說“成竹在胸”,凡事取決於心,畫者在作畫前一定要經營構圖,小品也要沉思片刻,方能下筆,這就是要搞清楚要描繪物象的供存關係是否和諧。

一個人一輩子沒做一件壞事難,更難的是一輩子做壞事。這有點像毛澤東說的,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人一輩子畫畫,很難畫一張好畫,可張張都是壞畫也不可能,現代人追求的是名人,名畫,我認為,名人名畫不一定張張是好畫。

首先要想想,他怎么成為名人的,值得大家研究。如果你想讓你的畫成為名畫,你一定想辦法成為名人,我說好畫不一定都能成名,職業畫家也如此。

人們常說凡事有道,我說道就是關係,現實點就是人與社會的關係。一個人與社會上層、主流關係密切,懷抱著前人的名,擁有著現代的權,占有著主流的財富,你想不是名人都不行,在此基礎上,如果你寫書法,繪畫有此專長,或其他閒好,此事一定興旺,但更有其他千千萬萬種方法,成名、成利的,這我們更重視關係,也就更要修道。其宇宙間存在著科學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書畫)墨與紙的關係,這宇宙的千千萬萬物種,無論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是因關係而生,因關係而亡,一切如此。這凡事有道,就更有道理了。

作品賞析

王慶泉 王慶泉
王慶泉 王慶泉
畫家王慶泉最新作品 畫家王慶泉最新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