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鄒家帆船俱樂部創始人]

王志敏[鄒家帆船俱樂部創始人]

記者到青島採訪,聽到了這樣一句話:“沒有王志敏,就沒有青島的奧帆賽。 就這樣,青島成了2008奧帆賽的承辦城市,從此真正成為世界‘帆船之都'。 ”在王志敏看來,帆船運動是一項特別需要魄力與膽量的體育運動,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意志。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歲月催白了這位為帆船運動嘔心瀝血的老人的鬢髮。今年68歲的王志敏,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每天還在為奧帆賽的準備工作忙碌著。她說,自己俱樂部生產的OP帆船早已遠銷國外,而向國內提供帆船都是低於成本價,“在帆船運動上,我會奮鬥到最後一口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所有中國海濱泛起無數的白帆,只有到那一天才說明,我們中國真的富強了。”

簡介

(圖)王志敏王志敏

1986年,他與其丈夫一起成立了中國首家私人帆船俱樂部——— 鄒家帆船俱樂部,並開始嘗試製作先進的玻璃鋼OP級帆船,達到了國際標準。1991年,向亞洲帆聯申請舉辦第二屆亞洲OP級帆船錦標賽,這次亞錦賽從申辦到器材全部是其個人出資,沒有用政府一分錢。2001年,俱樂部承辦了第39屆世界OP級帆船錦標賽。

介紹

舜網訊 2008北京奧運會正向我們走來,而青島將承辦本屆奧運會全部帆船比賽項目。可是大家是否知道,青島之所以能夠申辦奧帆賽成功,要感謝一位68歲的老太太,她就是一生致力於帆船運動的王志敏
記者到青島採訪,聽到了這樣一句話:“沒有王志敏,就沒有青島的奧帆賽。”的確如此,若不是各大媒體競相報導,也許誰也不會想到,舉世矚目的2008年青島奧帆賽居然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血肉相連”。帶著一份好奇與崇敬之情,記者近日專程拜訪了這位“青島申奧第一人”。
偶然發現秦皇島申辦火速上報青島市政府
記者如約來到了王志敏帆船俱樂部的辦公室。她早早等在了樓梯口。眼前的這位老人,滿頭銀髮,一臉慈祥與平靜,語速不緊不慢,待人親切,瞬間讓人感覺到溫暖。
與王志敏的交談話題自然從奧帆賽說起,“確實是我最早發現了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的申辦信息,並將它告訴了青島市政府。”王志敏肯定地說。“1998年10月,我到北京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申請辦理2001年世界級OP帆船錦標賽事宜,無意中發現秦皇島市有關領導一行11人,專門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奧申委申辦帆船比賽。當時我心頭一震,憑什麼秦皇島能申辦,我們青島就不能?青島依山傍海,天時地利都具備,許多方面的條件應該說要比秦皇島好得多,人家能申辦,我們更應該能,況且我們還成功地承辦過帆船亞錦賽和世錦賽,積累了很多辦賽經驗。”王志敏說到這裡,顯得有些激動。其實在這之前,王志敏就有把奧帆賽搬到青島的願望和想法。眼看著多年的奧帆賽夢想此刻就要被秦皇島市搶走,王志敏說自己當時心急如焚。在得知這一信息後,她立刻放下所有的事情,從北京直接飛回青島,一下飛機,直奔青島市政府,匯報情況。

四處遊說 時不我待“陳情表”打動市委書記
王志敏說,她把秦皇島市力爭搶先申辦奧帆賽的信息上報給有關部門,並得到政府的肯定之後,開始了在各相關部門進行“遊說”的工作。
由於時間緊急,王志敏找相關領導都省去了秘書這一中間環節。每每看到王志敏風風火火、整天奔波於各個單位時,個別政府工作人員有些很不理解:“距2008年奧運會還有10年時間,用得著這么急嗎?”對於這些風涼話,王志敏一笑了之:“10年一點也不遠,我們要申辦,申辦成功之後需要建設場地,還要培養運動員等等,10年剛剛夠用,能不急么?”回想起當年為申辦四處奔走的情景,王志敏感慨萬分。“我記得很清楚,1999年5月份和6月份,青島市政府先後兩次到北京遞交了申辦奧帆賽的申請報告。然而,到1999年6月28日,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2008年奧運會比賽場館規劃表上,居然把帆船運動放在了秦皇島海上運動場。而申辦奧帆賽最後截止日期是7月15日,時間非常緊迫。7月3日,我給當時的青島市委書記張惠來寫了一封3000多字的‘陳情表’,要求秘書一定要把信放在張書記的辦公桌最醒目的地方。我在信中列舉了秦皇島、大連、香港等城市積極申辦奧帆賽的事例,並說明了青島申辦奧帆賽優於其他幾個城市的條件,言辭情真意切。在信中,我是這樣寫的:張書記,我已六十歲了,是一個平民百姓,為了爭辦2008年奧運帆船基地,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我無求無怨,因為我全家兩代人從事體育工作三十多年。我懂得體育大賽對於一個城市的重要性。懇請張書記,為咱青島690萬人民,為咱山東人民做出點少付出、大收益的選擇。”王志敏邊說,邊找出了當年給市委書記那封信的複印件,讓記者看。
各方迅速行動奧帆賽終於落戶島城
王志敏的四處遊說和上書市委書記,引起了青島市的高度重視。青島市政府領導迅速採取行動,研究部署了爭辦2008年奧帆賽的具體方案,還出台了相關檔案,並邀請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帆協到青島來實地考察,王志敏終於看到了希望。“2001年7月13日,青島成功舉辦了第39屆世界OP級帆船錦標賽,就在這一天北京申奧成功,國際奧委會主席團來青島考察時看到了青島的優越條件,紛紛傾向於把青島列為2008奧帆賽承辦城市。我聽到這一喜訊,如釋重負,非常振奮,徹夜難眠,那個高興勁甭提了。7月26日,北京奧申委正式發布同意青島承辦2008奧帆賽的通知。就這樣,青島成了2008奧帆賽的承辦城市,從此真正成為世界‘帆船之都'。”此時,王志敏老人的臉上蕩漾著幸福的微笑。她說,多年的夢想——— 奧帆賽終於來到了青島,來到了我們山東,了去了大家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

讓帆船運動展示國家富強
王志敏說,她與帆船打了 幾十年交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帆船之家。“我年輕時入選過山東省隊,老伴當年在八一隊和國家隊。後來,我們的孩子也喜歡上帆船運動,大兒子進了八一隊,女兒被選到濟南軍區隊。現在我13歲的外孫和7歲的孫子都非常熱愛帆船運動,看來我們一家三代人與帆船永遠有著割不斷的情結。”在王志敏看來,帆船運動是一項特別需要魄力膽量體育運動,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意志
不過隨著運動生涯的延伸,王志敏說,她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帆船運動和一個國家實力和綜合國力休戚相關,“我認為,看一個國家是否富強,只要到他們的海濱看看有沒有帆船,有多少帆船就行了,因為在已開發國家的海濱,幾乎人人都會滑帆”。
為了世錦賽傾家蕩產也值得

王志敏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帆船俱樂部創業史:“1986年,我與老伴一起成立了中國首家私人帆船俱樂部——— 鄒家帆船俱樂部,並開始嘗試製作先進的玻璃鋼OP級帆船,達到了國際標準。1991年,我向亞洲帆聯申請舉辦第二屆亞洲OP級帆船錦標賽,這次亞錦賽從申辦到器材全部是我個人出資,沒有用政府一分錢。2001年,我們俱樂部承辦了第39屆世界OP級帆船錦標賽,為了籌辦這次世錦賽的資金,我傾家蕩產,兩個兒子的商場因此垮掉了,我住的房子和大兒子的賓士車全部作為抵押,直到去年才將這筆貸款還清。為了摯愛的帆船運動,我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但無怨無悔。”
在談到家人對於她這種做法是否支持時,王志敏說:“因為我們全家都是搞體育的,在對待體育的問題上,肯定意見一致,從來不會有什麼分歧。雖然家裡的小事連孫子都不聽我的,但碰到帆船這種大事,向來都是我說了算,兩個兒子更沒有任何怨言,都非常支持我。”
奧運開幕時搞好接待服務
王志敏說,青島申辦奧帆賽成功後,她開始轉向致力於帆船運動場館建設和人才培養這方面上來,力求儘自己最大努力,在全市普及帆船運動。目前,青島大約有百餘所學校加入了帆船運動的教育中。不過在青島奧帆賽申辦成功之後的一段時間,由於當時某些鮮為人知的原因,王志敏一度銷聲匿跡,沒有幾個人了解她的辛苦和付出。談到這一點,王志敏淡淡一笑,“那是以前的事情,對我來說其實無所謂,因為作為一名青島人,與帆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體育人,能為奧運會帆船比賽最終落戶青島,盡到一份自己應有的一份責任,我已經感到非常欣慰和知足了。”話雖然這么說,但媒體和島城的老百姓以及上級有關領導不會忘記這位為帆船運動和青島申奧成功付出過辛勤努力的老人。2007年,諸多媒體和大眾終於發現了奧帆賽背後的這位只求付出不圖回報的老人,紛紛給予全面報導,不少人真切地了解到了王志敏愛帆船、愛家鄉和盼奧運的情結。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歲月催白了這位為帆船運動嘔心瀝血的老人的鬢髮。今年68歲的王志敏,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每天還在為奧帆賽的準備工作忙碌著。她說,自己俱樂部生產的OP帆船早已遠銷國外,而向國內提供帆船都是低於成本價,“在帆船運動上,我會奮鬥到最後一口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所有中國海濱泛起無數的白帆,只有到那一天才說明,我們中國真的富強了。”
臨別,王志敏向記者透露,待8月份奧運會開幕的時候,她的帆船基地有望竣工,屆時可以接待前來參賽的各國運動員,也可以培訓青島帆船後備人才,“奧運期間,我要為前來青島參加比賽的各國運動員提供優良的訓練場地,當然還要觀摩比賽,期盼我國運動員能在帆船比賽中奪得金牌。我真心地希望青島借本屆奧運會這個國際舞台,從此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帆船之都,讓帆船成為青島走向世界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和招牌。青島走向世界,世界親密山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