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山西鋅業集團董事長]

王建國[山西鋅業集團董事長]

王建國先生,男,55歲,大學文化,經濟師,出生於北京市。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建國先生,男,55歲,大學文化,經濟師,出生於北京市,現任山西鋅業集團董事長、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山西省政協常委,山西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主席、山西省誠信建設促進會副會長、臨汾市政協常委委員、臨汾市工商聯副會長、臨汾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臨汾市扶貧協會副會長。先後被政府授予“山西省勞模”、“臨汾市特級勞模”、“二等功臣”、“產業大王”、“跨世紀十佳明星企業家”、“山西省優秀企業家”、“三晉功勳企業家”、“中國企業家”、“中華之星”、“世界傑出人士”等榮譽稱號。榮獲“山西省十大新聞人物獎”、“新世紀中國改革人物獎”等。
王建國先生於1997年創建了集選礦、冶煉、化工為一體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其主導產業有色金屬鋅冶煉填補了山西工業歷史上的一項空白。
目前,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親切關心和大力支持下,集團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先後獲得了“省高新技術企業”、“納稅大戶”、“調產明星企業”、“科技型企業”、“再就業工程示範企業”、“山西科技民營企業50強”、“出口重點保護企業”等榮譽稱號。現集團具備回收銅、鎘、鈷,銀,銦等稀貴金屬能力。屆時,公司將躋身全國鋅行業前五強,名列全國鋅行業民企之首。

創業

山西鋅業集團董事長 王建國山西鋅業集團董事長 王建國

王建國說一口京味國語,屈指算來,從北京來山西已經40年了,真是“鄉音未改鬢毛衰”:我來山西整整40年了,我是68年從北京到山西來插隊的第一批的知青,68年到08年是整整的40年。
插了8年隊之後,王建國成為少數沒有回北京的知青之一,被分配到臨汾鐵路局當了一名養路工。在1976年這應該算是個不錯的工作,意味著從此端上了鐵飯碗。現在有一句流行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對王建國來說,穩定的工作反而意味著一切都沒可能了。工作了兩年之後到了1978年,看起來內向文靜的王建國行動了。
從1978年開始就下海了。“不識水性”的王建國很幸運,因為他選擇了在1978年下海。同樣是在這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一年被稱為中國改革元年。王建國和整箇中國大陸經歷了同一頻率的躁動,摸索,然後是大踏步的前進。
從真正意義的下海到2008年整整是3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以後,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就是允許一部分人可以註冊,可以登記,可以經商,可以先富起來,在此歷史大的背景之下,真正走上了商海這條道路。註冊了自己的商店,後來又註冊了公司,從1986年又進入了實業。從86年開始建立了臨汾市南機場冶煉廠。這一搞鐵廠就歷經了十幾年的歷程,截止到2000年。才把鐵廠處理掉,不乾煉鐵的行業了。那么中間經歷了88年的生鐵高潮,從當時的一噸生鐵300塊錢漲到600塊錢,又歷經了1991年到1994年的生鐵高峰,一下飆升到1000多塊錢。後來在臨汾這個地區,鐵廠就雨後春筍的湧現出來一大批。
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家,改革初期靠的是膽量,而隨著改革深入,他們靠的則是獨門絕技。伴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公司熱、下海熱,企業家的命運也在商品大潮中經歷著各種考驗——金錢的誘惑、無序競爭的困擾,在改革前行的道路上,他們走得也並不平坦。王建國的獨門絕技又是什麼呢?1994年正是煉鐵行業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王建國卻看到了繁榮之後的危機。市場正如《紅樓夢》中那句話:需要退步抽身早。
王建國就想,不幹這個行業了,搞個轉型,這一年王建國已經43歲了,已經擁有了不錯的基業,常言說三十不學藝,家大業大的王建國此時卻要轉行。是進軍房地產?是奔赴沿海創業?王建國經過兩年的思索和尋覓,終於決定進軍有色金屬行業。無意中他又走在了前面,成了涉足有色金屬行業的全國首家民營企業,而踏入這個門檻才知道自己這點家底根本不夠折騰。可是王建國看似溫和,其實對認準的事絕不輕言放棄。
最後決定上了有色金屬這個行業,是通過走訪了北京有色金屬設計研究總院,我說我想乾有色,因為有色這個門檻是非常高的。有色金屬行業始終是被國家所壟斷,當時在全國幾乎還沒有民營企業涉足有色。我記得很清楚啦,去的是中國北京有色金屬設計研究總院,接待我的是鉛鋅所的兩個所長,當時他就問我:你是集體還是國有啊?很在乎這個,當時我就回答他我說我是一個個體戶。他說你個體戶你還敢上鉛鋅?你稱多少錢啊?當時我全部的十幾年的創業大概有個兩三千萬塊錢,我說我有兩千多萬,他說兩千多萬夠乾什麼的呀?
按照當時的部頒標準,固定資產投入每噸金屬一萬元的標準,王建國全部家底壓上也就是搞一個兩千噸的小型冶煉廠。千方百計的遊說,千方百計的籌資,王建國建成了我省唯一的鋅冶煉生產企業,只不過經過十幾年的創業的他又成了負債者。這一年是1997年。
當時有一些負債,當時投資一共花了5600萬塊錢,搞了一期工程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也走了很多的彎路。因為在技術上山西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山西省沒有。一期工程上去了之後市場非常好,所有生產的產品全部出口東南亞,產品供不應求。由於市場好,就想到了把企業進一步的做大。 
經過兩次擴張,山西鋅業集團目前鋅錠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11.5萬噸,年產值達16億元,位居全國鋅行業前五強,列同行業民企之首,從此王建國的企業走上了快車道。在輝煌的數字面前,王建國的總結感言顯得格外平實。
我覺得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確實這么多年,一直在兢兢業業的、踏踏實實的在做自己的企業,這么多年發展到現在,我總結了一下,一個企業的發展跟做人一樣,首先要以誠信為本,這是一個成功的關鍵。我覺得人做好了,事情就做好了,企業也能做好。在這么多年的發展當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王建國2008年56歲了,他說在48歲之前,都是抱著把財富傳給家人的想法,在企業一步步走向壯大的過程中,他慢慢修正了自己的價值觀。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已經不自覺地成為他做事的準則回想一下30年前,可能就是為了擺脫一個約三十幾塊錢的工資,過緊巴巴日子的那種困窘狀態,然後走上創業的道路,當時拉一車蘋果掙200塊錢的時候,覺得維持一家的溫飽已經比別人過得很好了。但是現在您做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您覺得財富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種責任,是社會責任。我說一個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因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旺發展,匹夫有責。財富來自於社會,那么最終財富還要返還於社會。
現在集團的員工一共有6000多人,子公司一共是20多家,遍布全國八個省的各個地區都給當地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在四川涼山自治州,那是世界級的貧困地區。我們的有色金屬的原料基地就建立在那,所以我們的企業分別在三個縣都是使它的財政連年的紛紛往上漲,都是當地稅收的“大戶”。所以我覺得,財富來自於社會,也應該返還於社會,應該對社會有所回報。要承擔社會責任,使一些貧困老百姓可以脫貧,幫助一些人能夠富起來。我覺得是一種善事,也是一種享受,以此為樂。
王建國認為選擇了經商這條路,會有無窮無盡的煩惱和麻煩,而且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是無怨無悔,要一直堅持下去。包括李嘉誠,還在為他的長江實業而奮鬥。我覺得這是終生的一種使命,對人生價值的這種追求是沒有窮盡的。直到你閉眼的那一天,他的夢才算圓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